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合作教學模式在瑜伽體式教學中的構建和實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實驗法、數理統計法等對高校當前瑜伽體式的教學模式進行剖析,并構建和設計科學合理的合作教學模式,對高校瑜伽體式教學采用的合作教學模式的效果進行分析,為高校瑜伽教學的科學化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合作教學模式;瑜伽體式教學;高校
  中圖分類號:G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9)05-0135-04
   瑜伽起源于五千多年前的印度,自西漢時期以佛教的形式傳入我國.20世紀80年代在國內開始傳播流行.作為健身項目的瑜伽,在中國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演變為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大眾健身理念的運動項目.瑜伽自進入高校的體育課堂以來,補充和完善了學校體育的項目結構,為體育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活力.長期進行瑜伽健身,可以使學生的身、心、靈能夠達到和諧的統一,舒緩學業壓力,放松身心,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真正成為身心全面發展、適應新時代發展步伐的大學生.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從安徽農業大學2015、2016級瑜伽選修課的學生中隨機抽取6個班共226人(女生210人,男生16人),實驗班和對照班各為3個班級.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了解該領域國內外的研究動態.
  1.2.2 問卷調查法
   在教學實驗結束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發放問卷調查,發放問卷226份,有效問卷22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都達到了100%.
  1.2.3 專家訪談法
   為保證實驗前后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通過面談和電話訪談了瑜伽教師、心理學和教育學專家,獲取有關高校瑜伽教學模式的第一手資料.
  1.2.4 實驗法
   實驗采用班級間對比,實驗班采用合作教學模式,對照班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實驗前進行統計學檢驗,實驗班和對照班無明顯性差異.實驗時間為2017年2月—2018年1月,共兩個學期,每一學期的課程為15次課,30個學時,上課時間為每周一次,每次90分鐘,實驗班和對照班為同一位老師授課,教學場地為安徽農業大學經濟樓瑜伽館,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均未學習過瑜伽.實驗班和對照班所授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一致,實驗結束后對學生的合作溝通能力、專業技能、心理健康、身體素質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并統計.
  1.2.5 數理統計法
   運用統計軟件EXCEL2003、SPSS,對調查所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
  2 合作教學模式的內涵
   合作教學模式就是指在教學中讓學生有指導地使用小團體,使他們共同學習,最大限度地提高個人和他人的學習[1].在電子產品泛濫的當下,學生大部分的閑暇時間以電子產品為娛樂對象,缺乏正常的人際交往和鍛煉身體的運動方式,這與社會所需要的交流和合作型的人才相背離.瑜伽合作教學模式的實施,就是把全班、小組和個人的教學組織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助和交流,激發學生練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發展和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提高瑜伽課程的教學效果,對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3 對當前普通高校的瑜伽教學模式進行剖析
  3.1 當前的瑜伽教學注重統一性的教學模式
   每一個瑜伽選修課的學生都是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而選擇的,學生來自不同的院系,不同的班級,身體素質之間的差異性較大.在瑜伽教學中,教學是按照統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來實施的,考核評價的時候也是考核相同的體位組合.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性不能得到“因材施教”,導致學生出現“吃不飽”和“消化不良”的局面,“吃不飽”的學生感覺所學體式的簡單而容易產生厭煩的情緒.而“消化不良”的學生則對所學內容產生畏難情緒,在練習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挫敗感,喪失練習的主動性,影響其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3.2 當前的瑜伽教學模式注重技能的掌握
   在《瑜伽經》中,瑜伽被定義為“約束心靈的變化”,即控制心靈.瑜伽強調的是身、心、靈的和諧統一,體式的練習只是瑜伽教學的一部分.而當前的瑜伽教學仍以教師為主體來傳授基本的動作和技能,忽視學生接受知識和技能的主動性,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和個性,教師無法挖掘學生的潛能,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力在教學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3.3 瑜伽體式的教學注重示范講解模仿式
   在瑜伽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教師對每一個體式進行示范,詳細講解動作要領,然后再分解動作,隨后學生進行模仿.當學生掌握一定的動作后,教師再進行檢查、指導和糾錯.在整堂課的教學中,學生跟從教師的指揮,被動地接受著知識,主動探索發現的機會很少,顯得十分消極和被動.
  4 合作教學模式在瑜伽體式教學中的構建
  4.1 合作教學模式在瑜伽體式教學中的設計
   瑜伽教學中合作教學模式的設計,教師和學生在共同的教學指導思想的指引下,建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師生觀,教師由原來的主體地位,改變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學生在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中產生互動,促進每一位獲得進步,真正實現了全面發展、主動參與的教育觀.
  4.2 瑜伽體式教學中合作教學模式的構成要素
   體育教學模式應由三個基本的要素組成,即教學指導思想、教學結構、相應的教法體系三個部分[2].在瑜伽體式教學中建立合作教學模式,教師考慮的不是教給學生何種的知識技能,而是要把握好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互幫互助、相互促進、相互評價的互動關系,發揚學生的個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每一個成員在合作中能夠得到尊重和接納,把合作、互動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同時應樹立“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決定了合作教學模式的性質.根據教學思想提出問題,把體式動作的學習交給學生,使合作的小組之間發揮巨大的想象空間,經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集體討論—教師引導—集體求證—得到答案,這些教學過程依次呈現在教學的各個單元中,形成合作教學模式的教學結構.在每個教學單元中填充相應的教學方法,比如提出問題的方法、組織學生集體討論的方法等來豐滿合作教學模式.當上述三個要素都具備以后,合作教學模式也就建立起來了.   5 合作教學模式在瑜伽體式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經過兩個學期的教學實驗,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進行統計,問卷分別從合作溝通、學習興趣、心理健康、自信心、身體素質等方面進行調查統計并分析.
  5.1 合作教學模式的實施,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和溝通能力
   瑜伽合作學習模式是通過分組或團隊進行學習的策略,在學習過程中把彼此的感受、心得在團隊中進行分享.瑜伽中的一些平衡類體式,持續長時間的堅持有助于延續并積累體式給身體帶來的能量效應,并通過身體層面滲透到心理層面甚至是智力層面[3],更有助于提升體式給身心帶來的健康效應.而對于經常缺乏鍛煉的部分學生來說,集體的互助顯得尤其重要,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彼此身體的接觸和心靈的敞開,使學生之間能更好地進行溝通和交流,能夠更直觀地發現彼此存在的問題,組員之間相互糾正、相互交流.經過對比,實驗班的學生合作溝通的意愿遠遠高于對照班.通過合作教學模式的實施,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感受到合作溝通的快樂,又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感,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的協作溝通精神和良好的團隊意識.
  5.2 合作教學模式的實施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水平
   實施合作教學模式前后,采用大學生精神衛生調查表SCL-90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從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飲食習慣等9個方面開展(見表2).實驗前后實驗班和對照班都有不同的變化,說明瑜伽教學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是實施合作教學模式的實驗班學生的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偏執等方面的心理指標有顯著的提升.通過對比,實驗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對照班.說明在實施合作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組別間的編排和表演,彼此間互相交流、溝通、配合和協作,增強了學生之間的責任感、集體榮譽感,有效地改善了學生間的人際關系,優化了課堂的教學氛圍,培養了學生樂觀開朗的性格.隨著能力的提升,各組成員間默契度的養成,每一個經過努力所獲得的成功,都帶給學生身心的愉悅,學生的自信心大大的得到了提高,心理素質越發穩定,身心健康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5.3 合作教學模式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興趣
   合作教學模式在瑜伽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從主體地位的教學中轉移到挖掘學生的潛能上,更加注重學生接受知識和技能的能力.教師通過示范講解后,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學生從個性化的學習到合作化的學習,彼此之間互動來完成體式的練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夠主動地去學習、交流和思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5.4 合作教學模式可以提高瑜伽課堂的教學效果
   瑜伽合作教學模式強調學生間的共同協作來完成一些個人很難或無法完成的動作.合作的對象彼此間可能體型、柔韌、身材等方面有差異,相互的合作和信任顯得尤其重要,彼此的包容和關愛更能鍛煉學生的人格.在相互的學習中既能照顧那些“弱勢”群體的自尊,又能充分調動“強勢”同學的能力,促進整體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學生在相互協作的大環境中完成教學目標,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5.5 合作教學模式的實施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
   通過教學,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身體素質都有一定幅度的提升,而實驗班的整體身體素質提高的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班(見表3).在坐位體前屈、平板撐和閉目單腿站立方面,實驗班比對照班有較大幅度的提升.這也說明了實施合作教學模式,學生間更注重小團體的學習和練習,彼此的監督和互助,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6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諸多的弊端,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而合作教學模式在瑜伽體式教學中的實施,促進了學生間的交流與溝通,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端正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間更容易看到相互間的不足,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了學生的品格,也大大提高了瑜伽課堂的教學效果.
  6.2 建議
   在高校的瑜伽教學中,教師需要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而合作教學模式的實施能夠使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消除不健康的心理現象,真正實現體育課的身心全面發展的育人價值所在.因此建議在高校的瑜伽教學中推廣和實施合作教學模式,為培養新時代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礎.
   在高校瑜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素質決定了教學的質量.學校應該給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進修和交流的機會,促進瑜伽教師掌握扎實的理論專業知識和精湛的瑜伽體位技能,提高瑜伽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教師本人也要高度重視對教學模式的深入探討和研究,不斷優化教學模式,進而不斷地提升瑜伽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中國學校體育研究會.新世紀學校體育改革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66-467.
  〔2〕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3〕吳敏,鄧毅明.普通高校瑜伽選修課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2(39):115-116.
  〔4〕郁彥妮.合作學習在雙人瑜伽教學中的運用[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4(7):96-97.
  〔5〕毛振明.探索成功的體育教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6〕張國清,蔡俊南.瑜伽形體練習對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5):13-15.
  〔7〕張力為.現代心理訓練方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8〕杜熙茹,張林挺.瑜伽健身術對大學生身體機能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實驗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1):100-101.
  〔9〕江山.當下我國流行健身項目的體育文化透視——以瑜伽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5(6):64-6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460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