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煤礦地質工作在煤礦生產中的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煤礦地質工作是煤礦實現安全的重要前提,它工作貫穿于煤礦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比如開采、使用到最后的廢棄等。通過調查顯示,煤礦發生的事故當中比如瓦斯爆炸、水災事故、頂板事故等,有效的開展礦井地質工作,能夠減少這類事故的發生概率,促使煤礦實現安全生產。因此,礦井地質工作對于煤礦安全生產、高效生產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分析了煤礦地質工作在煤礦生產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夠為煤礦企業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煤礦地質工作;煤礦生產;作用
煤礦地質工作指的是在煤礦建井和生產過程中進行的、直接為煤礦生產服務的地質工作,它是煤田勘查工作的后續。礦井地質工作的目的,是提供準確而足夠的地質資料,保證礦井正常生產和煤炭資源的合理開采和利用,其最終目的是指導煤礦生產并為煤礦服務。煤礦地質工作能夠保證煤礦實現安全生產,也能根據礦區的地質情況制定合理的生產方案,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率。
1 礦井地質工作是煤礦計劃生產的重要基礎
礦井地質工作貫穿于煤礦生產的整個過程。首先開采前需要勘探相應礦區的煤礦儲存量以及地質情況,來決定礦區煤礦總儲存量以及需要使用的生產工藝、投資成本,其次煤礦生產過程當中礦井地質工作能夠能夠掌握礦區煤礦的儲存量和地質情況。由于地質結構比較復雜,如果只是做了前期開采工作就難以詳細了解地質結構和煤礦儲量,必要通過不斷的勘探和分析才能詳細把握整個礦區情況。把地質勘探工作貫穿于煤礦生產的整個過程,能夠分析煤礦總儲量、地質情況,進而計劃所需要生產投資成本,使煤礦生產決策有了可靠的數據參考,彌補了煤礦生產前由于地質工作的失誤個給煤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
1.1 估量煤礦總儲存量
對煤礦總儲量進行評估能夠彌補煤礦生產前期的地質工作。因為礦區地質結構比較復雜,單純的進行前期地質勘探和分析,難以客觀的評估煤礦的實際儲存量,在煤礦生產過程當中就會出現實際煤礦儲存量比前期評估量小的情況。煤礦開采過程中繼續勘探實際儲量能夠和煤礦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直接關系,開始進行開采工作之前,企業都會投入相應的人力和物力,假如開采當中出現實際儲煤量小于前期評估量甚至存在較大的差距,都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1.2 估量煤礦的生產成本
煤礦生產過程當中需要不斷的進行勘探和分析礦區情況,深入了解地質結構,才能為后期生產需要使用的工藝提供依據,客觀的評價后期生產成本,然后根據前期評估的煤礦實際儲存量來做出科學的判斷。因為地質結構比較復雜,前期地質勘探工作和分析工作難以掌握整個礦區的實際情況,也很難對所需要使用的工藝和方法給出客觀評估,煤礦企業就必須在生產過程當中繼續加強地質勘探和分析工作,通過了解地質新情況來決定需要使用的生產工藝,評估投入的成本。
2 降低危險系數,實現安全生產
煤礦開采工作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在整個生產過程當中經常出現各種意外事故。首先,煤礦地質結構相對比較復雜,進行開采的時候必須要做好各種安全應對措施,否則就會面臨坍塌的危險。其次,煤礦開采過程中還經常遇到瓦斯爆炸、瓦斯中毒等事故,這是因為瓦斯的主要成分是沼氣,這種氣體既能使人中毒而死,也會發生爆炸現象,給煤礦工生產帶來較大的危害,因此必須要做好這方面的地質勘探工作,掌握瓦斯出現的規律,做好應對措施。最后,如果礦區位于帶壓區域,整個開采過程當中必須要把把地下水的影響放在重點位置,充分做好井下排水工作。假若前期沒有做好排水工作,就會增大透水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要想降低煤礦生產過程當中出現的安全事故,降低損失,就必須在煤礦生產過程當中做好相應的地質工作,及時發現存在的安全隱患,做好安全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實現安全生產。煤礦開采前期必須進行地質勘探工作,才能及時發現礦區的地質構造情況,例如地質結構、瓦斯含量、地下水分布等相關問題,給煤礦開采制定安全生產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據。
2.1 能夠防止瓦斯事故的發生
防范礦井中瓦斯噴出方面的工作,首先,必須使用科學的方法來管理礦井瓦斯,例如構建礦井瓦斯災害事故數據庫、知識庫以及專家研究資料系統,來科學預測礦井瓦斯災害的發生概率,隨時掌握礦井瓦斯的情況,正確處理瓦斯事故災情,并提出相應的抗災對策。其次,了解礦區的地質構造情況,才能有效處理瓦斯。其次,通過地質勘探工作來了解地質構造以及瓦斯存在的情況。對于瓦斯噴出可能性較大的地區開展地質勘探,對掘進巷道前方以及兩側打鉆孔,探測穿過煤層時瓦斯的各方面的情況。第三,瓦斯排放,需要先抽取瓦斯,再進行開采。對于瓦斯量不的情況,可讓其自然排放,假如瓦斯含量較大、噴出強度高、持續時間久,就必須要插管抽取排放。第四,把瓦斯引入到回風道。對于特殊的礦井一般都設置有獨立的回風系統,這是煤礦開采區域專用回風巷。假如噴出瓦斯的裂隙范圍比較大小,噴出量也不多,則課使用風筒把瓦斯引入到回風道。第五,及時堵塞裂隙。必須及時堵塞突出的孔洞;假如需要恢復采掘作業,需要在其附近30m范圍以內增加支護,才能保證安全生產。
2.2 能夠防止礦井中水災事故的發生
地質工作屬于煤礦生產和建設的重要內容,具相關調查發現,煤礦生產過程當出現較多的安全事故有冒頂、瓦斯爆炸和水災事故發生,這些事故都和地質工作密切相關。因此,煤礦地質工作尤為重要。水災事故對于礦井的影響比較大,具有突發性強、危害性大的特點。假如出現較大災害,就能在短時間內給礦井帶來巨大損失。要想對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必須做好兩方面工作,首先必須提高對硬件排水設施的認識和管理工作。其次,加強煤礦地質勘探工作。這就需要不斷進行地質勘探和分析,時刻關注水災威脅,客觀評估開采區域的地下水和地上水含量和分布情況,并且需要評估開采區域周圍的地質結構,綜合預測水災危害,及時處理發現的地下水。
2.3 防止頂板事故的發生
煤層的頂底板指的是位于煤層上下一定距離的巖層,處于煤層下面,比煤層生成早的巖層是底板;處于煤層以上,比煤層形成晚的巖層是頂板。要想防止頂板事故發生,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首先,通過斷層類型,合理設置巷道。盡量使用沿空留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較少采區巷道掘進率,降低成本。其次,支架的支護強度必須足夠強大,才能抵抗周圍巖石的壓力。最后,加強對頂板巖石性質的研究工作。因為作業中綜采液壓支架的受力情況和頂板質量密切相關,只有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才能防止頂板冒落而損壞支架,帶來的安全事故。
2.4 礦井地質在關閉退出后的重要作用
礦井關閉退出以后,其中的地質勘探和分析資料是該礦區或者其他有關地質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關閉煤礦留下的地質資料能夠給周邊礦井的水害治理、突出煤層的判斷和煤礦的老空區積水警戒線以及禁采線的方案設計提供客觀的依據;關閉煤礦的地質資料也能夠為該區域山體滑坡、采區沉降等地質災害的評估提供一定的參考。煤礦開采以后,出現地面塌和陷降是經常發生的地質災害,會使周圍的自然景觀以及地表建筑遭受到嚴重破壞,給周圍居民帶來生命威脅,甚至影響到周圍的農業和工業生產。因此,科學分析關閉礦井地質資料,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夠把地質災害帶來的嚴重后果降低最低。
綜上所述,煤礦地質工作關于于煤礦的設計、建設、生產和關閉全規程,煤礦企業必須認識到地質地質工作的重要性,并不斷提高地質工作效率,才能實現高效、安全生產模式。因此,要想提高煤礦企業經濟效益,保障煤礦生產安全、有序進行,就需要不斷研究新的地質勘探和分析技術,創新地質工作管理方法,真確對待地質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時改正,使地質工作的職能在煤礦生產中得以全面發揮,進而增強礦井防災抗災能力,促進煤炭行業快速發展,為社會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白忠建.礦井地質工作在煤礦生產中的重要作用[J].科學技術創新,2016(22).
[2]劉雙成.礦井地質工作在煤礦生產中的重要作用[J].民營科技,2014(7).
[3]荊升利.煤礦生產中煤礦地質工作的作用探討[J].機械管理開發,2016(9).
[4]劉德博.淺談礦井地質工作的重要性[J].低碳世界,2017(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0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