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氣水交替驅效益評價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從100 美元/桶以上,一路下滑至45 美元/桶,油價斷崖式的下跌,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進入“十二五”以來,已開發老油田“資源接替緊張,新增探明儲量品位下降,產能建設投入增大”的矛盾日益突出,嚴重制約了油氣田開采企業的經濟效益。為此,老油田轉換開發方式日益受到重視。氣水交替驅作為改善稀油、高凝油、低滲透和低效潛山油藏開發效果的重要接替技術之一,于2015年開始在遼河油田投入生產。
  關鍵詞:遼河油田;氣水交替驅;經濟效益;評價
  1 項目概況
  1.1 區塊概況
  M區塊位于遼河盆地西部凹陷北端,區塊整體為一個向北東、南西傾斜的斷裂背斜構造,北東向斷層延伸長,北西向斷層延伸短,形成東西分帶,南北分塊的特點,構造高點在L64-28-K22 井附近,埋深1980m,構造幅度500m,地層傾角約14°~37°。蓮花油層屬湖底扇沉積體系中的中扇亞相和外扇亞相沉積,巖性主要為砂質細礫石和礫巖為主,孔隙結構以粒間孔為主,蓮花油層單砂層厚度大,各砂組砂巖厚度分布主要受沉積微相的控制。油層埋深1930~2222m,油層平均有效厚度為112m,油水界面為-2230m,為一巨厚塊狀邊底水巖性構造油藏,油品為稀油,地面原油密度0.8572g/cm3,地層原油粘度<0.5MPa.s,原始地層壓力20.3MPa,飽和壓力17.3MPa。
  1.2 M區塊氣水交替驅可行性分析
  M區塊氣水交替驅項目采用氮氣和水交替驅替油藏,前期室內實驗表明氮氣驅可有效提高采收率。
  1.3 M區塊氣水交替驅油藏適應性研究
  開展氣水交替驅油藏需滿足以下3個條件:
  1隔層發育不連續為塊狀油藏,有利于發揮氣體重力驅油;
  2開發井網完善,水驅儲量控制程度高;
  3剩余油飽和度較高,具有較大氣驅潛力。
  2 現場實施情況及效果
  在先導試驗見到增油效果的前提下,2015年1月擴大實施規模,轉驅F1和F2 兩個井組,兩個井組均采用底部注氣、油井中上部采油的方式,其中F1 井組,初期設計日注氣量為5000m3,注入壓力8MPa,日注氮氣10000m3,注入壓力12MPa,累注氮氣662.08×104m3;F2 井組,初期設計日注氣量為5000m3,注入壓力19MPa。日注氮氣10000m3,注入壓力20MPa,累注氮氣394.58×104m3。
  2015年轉驅的兩個井組,對應一線油井7口,驅前日產液88.9t,日產油15.3t,日產氣4258m3,含水82.8%,目前開井7口,日產液89.9t,日產油26.6t,日產氣13955m3,含水70.4%;見效油井6口,見效比例86%,日增油11.3t,累計增油0.4萬噸。
  2015年,M區塊轉驅兩個井組,日注氣1.2×104m3,累注氣466.5×104m3,較開發方案少實施一個井組,主要是受油價下跌、生產經營形勢嚴峻影響,相應調整實施方案。雖然少轉驅一個井組,但各項開發指標均能完成開發方案設計值。
  3 項目經濟效益評價
  3.1 經濟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建立
  根據重大開發試驗項目的建設周期差異,經濟評價分為項目前期論證階段經濟評價、項目運行階段經濟評價和項目竣工后經濟評價3個階段。M區塊氣水交替驅項目于2015年開始投入實施,目前處于項目運行的第二年,屬于項目運行階段,故只進行項目運行階段經濟評價。項目運行階段經濟評價采用跟蹤對比法,是項目從建設到廢棄之前,任何一個時間點所進行的實時評價,該方法側重于項目執行過程中的效果反饋,將項目運營期間取得的實際數據,按設計進度與方案指標進行對比,為接近經濟界限的項目提出風險預警,及時為管理層決策方案調整提供對策和依據,保證項目達到預期效果。評價指標主要為增量利潤及階段投入產出比。
  3.2 M區塊氣水交替驅經濟效益評價
  截至2015年12月底,M區塊氣水交替驅共實施2個井組,項目新增投資87.9萬元,增加成本281.58萬元,對比繼續注水開發累計增油0.42萬噸,增加銷售收入766.25萬元,階段增量利潤361.18萬元,投入產出比1:1.97。
  4 結論與認識
  1氣水交替驅理論可行:氣水交替驅是遼河油田在轉換開發方式上的一次重大嘗試,通過開展注氣開發可行性分析可以看出,注入氮氣既可以擴大波及體積,又可以提高采收率,具備注氣開發的基準條件;
  2遼河油田氣水交替驅現場實施效果顯著:2015年氣水交替驅轉驅兩個井組,對應一線油井7口,日產液89.9t,日產油26.6t,日產氣13955m3,含水70.4%,日增油11.3t,累計增油0.4萬噸;
  3氣水交替驅經濟可行:項目運行階段跟蹤評價結果顯示,遼河油田已實施的2個井組整體運行狀況良好,階段增加銷售收入766.25萬元,階段增量利潤361.18萬元,階段投入產出比1:1.97。
  參考文獻:
  [1]曲德斌,張虎俊,李豐,等.支持老油田穩定和低品位油氣田開發的政策思考與建議[J].石油科技論壇,2015,12(6).
  [2]劉斌,郭福軍,等.采油企業效益評價體系研究[J].國際石油經濟,2014(8).
  [3]劉斌,等.油田效益評價方法研究及應用[J].特種油氣藏,2013(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10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