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提撈采油工藝參數優化及效益評價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沈陽油田開發進入中后期,低產、低效井逐年增多,考慮采油成本及經濟效益等眾多因素,提撈采油這種方式在油田開發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課題將從單井效益核算的角度對撈油生產參數進行調整優化研究,提高單井次撈油產量,推動采油技術的發展和效益提升。
  關鍵詞:油田開發;經濟效益;撈油井參數優化
  1 項目概況
  隨著油田開發技術的不斷提高,油田的采油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沈陽油田開發進入中后期,低產、低效井逐年增多,考慮采油成本及經濟效益等眾多因素,提撈采油工藝在油田開發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原油價格長期徘徊在50美元以下,我廠2/3撈油井位于開發斷塊邊部或邊探井,沒有地層能量的補充,沒有有效的增產措施,油井產液能力下降。據資料統計,高凝油平均液面-39米,稀油-53米,撈油穩產難度加大,需要提高單井次撈油量。
  2 撈油井參數的確定
  2.1 確定合理撈油液面
  2.1.1 低產、低效井液面確定
  撈油井大部分為低產、低效井,每口井撈油后需要關井恢復液面,液面恢復后,進行第二次撈油,如果關井時間過長或過短,都會影響撈油產量。
  根據(如上圖)油井壓力與時間關系曲線可知,隨著A點撈油后關井恢復,液面逐漸升高,井底壓力增加,到2.5MPa,即B點的時候,井底壓力達到平衡,液面不再上升,在此時的液面高度撈油,能夠實現產量最大化。
  2.1.2 高液量、高含水井液面確定
  撈油井部分為高液量、高含水井的高凝油井,受注水影響,撈油井液面恢復較快,由于高凝油凝固點高,隨著液面“油冒”上升,地溫降低,如果油冒凝固,撈油時容易遇阻,所以針對這類高凝油井液面應控制在原油凝固點溫度以上。
  2.2 確定最佳提撈采油周期
  撈油周期是影響撈油井產量最主要的因素,合理的撈油周期能夠保證油井液面恢復,使油井產量最大化。
  撈油周期確定原則是:產量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撈油周期確定依據是:油井壓力與時間關系曲線。
  通過公式推導,得出撈油成本與撈油周期的計算公式
  符號說明:R-盈虧平衡值;T-撈油周期,小時;D-套管內徑,m;HZ-撈油深度;m;Lf-動液面深度,m;fw-含水,小數;ρ-原油密度,t/m3;小數;K-充滿系數,C -操作成本,元/次。
  油井液面恢復速度隨著關井時間的延長,液面上升速度越來越緩慢,當周期為某一時間時,盈虧平衡值達到最高,此時對應的周期即為最佳撈油周期。表中可以看出,撈油盈虧平衡值為56時對應的撈油周期96小時(4天),即為該井的最佳撈油周期,該井撈油量1.22噸,撈油效益最高。
  2.3 確定合理撈油抽數
  針對高含水撈油井的現狀,采取了高含水井加大撈油深度進行排水的措施,降低井底壓力,加大生產壓差,提高單井產量,一個排水周期日增油0.4噸以上。
  基本原則:
  ①根據撈油井液面恢復速度,次撈油液面控制在1000米以下;②次撈油撈深至井筒油水液面以下后增加1抽液量;③特殊井(含水95%以上)定期一次性排撈至油層頂。
  3 開發撈油井生產管理系統
  基于單井效益撈油井生產參數的優化研究成果,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使用B/S架構體系和開源流行的PHP+MYSQL解決方案編寫符合生產實際情況的撈油井生產管理系統。把經驗性的東西數字化,變成系統參數,實現撈油井的“一井一方案”管理。
  4 實施效果與效益評價
  2018年10-12月通過對不同井況的撈油井從撈油周期、撈油深度及撈油抽數不同角度進行優化,全年實施撈油周期優化27井次,增油83噸;實施撈油深度優化103井次,增油196噸;實施撈油抽數優化88井次,增油180噸;全年完成單井撈油生產參數優化218井次,累計增油459噸,增效167萬元。
  5 技術創新及項目結論
  技術創新之一: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及大數據思想把原撈油生產過程中經驗性的東西數值化,便于計算機管理。
  技術創新之二:運用現代網絡技術開發了《撈油井生產管理系統》,結束原有靠“寫黑板”、簡單的EXCEl管理方式,通過《撈油井生產管理系統》可以實現撈油井按照優先級別自動派井,簡單方便輸出撈油生產方案、生產數據的統計查詢和報表的輸出。
  基于單井效益核算,撈油井提高撈油產量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優化提效:
  撈油周期:撈油周期是影響產量最主要的因素,合理的撈油周期能夠保證油井液面恢復,使油井產量最大化;撈油深度:不同于生產方案沉沒度深度的油井,需要優化撈油深度;撈油抽數:高液量、高含水井,優化深排,可以提高液面恢復速度;撈油周期確定原則是:產量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撈油周期確定依據是:油井壓力與時間關系曲線。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9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