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煤礦通風安全管理及通風事故的防范措施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煤礦生產安全重于泰山,一直以來,煤礦生產工作的第一要素。但是近年來,煤礦事故依然常有發生,對于安全生產在社會上的關注度也成為了焦點。一旦發生煤礦事故,無論是對煤礦業還是社會都造成了極大地損失,以及人員傷亡。一般發生爆炸或火災都是因為煤礦礦井里面的通風安全管理存在問題與缺陷。主要體現在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水平、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礦井的設計、設施與設備問題以及環境的不可控因素等存在的不足,都是導致事故的發生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對煤礦通風安全管理方面以及通風事故防范措施進行分析與討論,為以后煤礦生產工作過程中加強安全措施,減少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煤礦;通風安全;管理;事故;措施
   0 引言
  在整個煤礦生產工作過程中,對于煤礦安全通風工作應該是放在首位的,還必須具有系統性與科學性,同時結合礦井資源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有效地安全防范措施,從而保障煤礦生產工作的安全性。關于煤礦生產工作的安全性,這不僅僅只關系到煤礦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還關系到國家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我們要高度重視煤礦通風安全的管理及通風事故的防范措施,時刻警惕,保證煤礦生產的有序進行。
   1 煤礦通風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國家各項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對于煤炭資源的需求量也非常的大。那么在煤炭生產過程中,由于煤炭資源處于深埋地質性礦產,在開采過程中難度也比較大,且很容易造成生產事故,所以煤礦開采行業安全問題一直是焦點。雖然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日益提高,科技水平也得到了顯著的進步,很多科技手段及防范技術都應用于煤礦生產中,但是煤礦生產的安全事故依然時有發生,只要事故發生,就會存在不同程度的人員傷亡及國家財產的巨大損失。從社會角度上,對國家在國際上的形象造成一定的影響。
  在煤礦生產中,礦井的通風系統是對生產安全的有效保障,比如瓦斯、煤塵、火災的防范都是在通風系統管理的基礎上建立的。在開采的過程中,礦井不斷深挖,范圍逐漸擴大,那么勢必通風的路線也相應加長,其中通風的阻力也將增大,隨著地形地勢不斷的變化,礦井的通風系統也相應作出改變,之前存在的通風系統以及裝置就不能滿足礦井開采生產的安全需要。單從這個方面來說,我們應該對礦井的通風系統進行定期的檢測與優化,并加以改造,使得礦井的通風系統的通風能力順暢并能有效為礦井提供良好的通風效果。
   2 煤礦通風安全的影響因素
   2.1人為因素
  在煤礦建設中,在應急救援的基礎建設上存在不完善,以及對相關的應急救援的設施、資源都比較缺乏,還有在對應急救援人力資源的調動和配置上的能力比較乏力,加上與社會救援配合上做得不到位,聯系不緊密,還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觸。
  在煤礦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崗上,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作業人員,對于安全生產的意識比較薄弱,生產技術不過關,導致故障的出現。再加上,煤礦生產都有相應的激勵指標,導致從上至下都重生產,卻忽視安全。在礦井一線工作人員,為了完成指標業績,開采過程中,做出了違章冒險的事情。常年在井下工作,是非常辛苦的,礦井一線工作人員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之下,也會忽視安全問題,經常采用走捷徑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務,從而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煤礦企業對于設備資源投入不足,很多設備即使出現老化或者損壞、甚至面臨淘汰,還在堅持使用。對于企業員工的安全培訓工作做得不到位,培訓內容走形式化,沒有落到實處,以及一線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相對比較低,且面對培訓的內容,不重視,不去深入理解,培訓效果也得不到體現,無法真正落實到每一個人。
   2.2 環境因素
  煤礦開采過程中,環境給生產帶來的影響是不可抗因素。其一,地理環境因素。在礦井構造過程中,地質環境是制約煤礦建設工程中的最大障礙,在遇到不同地質的情況下,一般都采用不同的開采方案。再加上礦井在不斷的深挖,地下的溫度也隨之上升,地下面存在的有害氣體以及易燃易爆的氣體增加,對于生產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性也隨之增加。其二,氣候環境因素。在不同地理位置,所面對的氣候環境也各異,這勢必對礦井的通風安全管理造成巨大的麻煩,再加上在地下深層安裝通風設備極難,以至于巷道的風向、風速將得不到有效地的控制,也加大了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性。由此得出,在整個煤礦開采過程中,一定要重視煤礦安全通風管理。
   3 煤礦安全通風管理的措施
   3.1 完善通風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保障生產的有效方式,若要加強煤礦生產的安全管理,煤礦企業勢必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有規可導,有章可循。第一,作為煤礦企業的領導管理層人員,就必須首先以身作則,加強自身的安全生產管理意識,制定出相應的煤礦生產安全管理條例,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第二,落實合理的監理工程規章制度,對整個企業員工進行相應的安全生產工作的學習與培訓,要讓整個企業從上到下充分認識到安全生產需要確保礦井通風的重要性,以及對于生產的安全知識進行掌握,提升每一位員工的識別安全隱患的能力。第三,加強預防為主的安全管理原則,對礦井通風系統的正常運行的影響因素進行細致入微的分析與研究,科學地編制防范措施,切實保障安全的生產環境。
   3.2加強通風環境的管理工作
  通風環境的管理是切實保證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核心,如何加強通風環境的管理工作,并不是什么難題。首先,從管理角度來看,需要對有可能產生安全隱患的地方進行及時預防,對其進行分析、預測以及治理的相關工作,把這一項工作切實融入到安全生產過程中。其次,對礦井內存在的有害氣體、瓦斯濃度、煤礦粉塵濃度等進行有效地監測,根據相應的安全生產的規定參數,從而降低安全隱患的存在。最后,針對下井工作人員所配置的設備、礦井內的作業設備、礦井內整個通風系統設備等進行有效地檢查與維護,切實保障設備的安全性能,在井下設置更多的應急通道,一是避免事故的發生概率,二是即使發生事故,也可以避免嚴重的人員傷亡。
   4 煤礦通風事故的防范措施
   4.1 煤礦通風系統的優化與完善
  煤礦開采環境屬于地下作業,所以對于通風系統的設計要求比較高,也是煤礦生產過程中安全的有效保障。對于煤礦通風系統的設計應該結合實地開采環境進行合理地設計,保證礦井的通風良好。通風系統必須具備兩個入口與返回結構的一部分,運用機械風力與自然風力,讓外界新鮮的空氣進入作業區,為作業人員提供穩定的氣流,以保障礦井內工作環境的安全性。
  針對礦井的實際情況,若需要建立密閉的空間部分,就必須進行密閉,在巷道的寬窄設計上要合理,從而保證通風的效果,對于巷道內的風速、風壓進行有效地控制,在礦井內對于風機的布局與調控也要做到合理性。
   4.2 通風設備的管理與維護
  在礦井內,通風設備包含通風機、風門、風窗、風橋、密閉墻、欄柵、通風安全檢測儀等,在采取通風措施是在通風區域內,建造起能夠對風流進行控制和隔斷的通風構筑物,從而實現對風量與風向的控制。一般都是通過這些通風設備完成通風系統的建造。那么在煤礦通風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通風構筑物的科學建造、通風設備的正常運轉,保障煤礦開采工作的安全性能。如果不定期進行通風設備的管理與維護,造成設備出現故障,這就會使得大量的風不斷灌入,礦井內工作所需要的風的流速降低,導致瓦斯不斷積聚,加上井內溫度上升,從而引發安全事故,所以我們需要對通風設備進行科學地管理和定期檢查與維護,確保通風設備的運轉正常,避免出現通風事故。
   5 結束語
  煤礦作為國家的重要礦產資源,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所以煤礦通風安全管理工作要切實落到實處,確保煤礦開采工作的安全運行,采用先進的通風系統建造技術,提供煤礦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投入標準、規范的通風設備,盡一切可能在安全隱患的源頭做到提前防范。
  參考文獻:
   [1]高俊奇.試析影響煤礦通風安全管理的風險因素[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9).
   [2]林文偉.分析煤礦通風安全影響的因素與解決措施[J].低碳世界,2016(24).
   [3]于江.淺析影響煤礦通風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J].能源與節能,2015(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25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