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匯的全球化與多元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追溯英漢零翻譯現象的發展,研究其分類,并從科技、文化和社會發展等方面探析英漢零翻譯現象的利弊,為新時代的翻譯實踐標準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零翻譯;英漢;利弊;分析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各語種之間的相互滲透日漸加深,出現了越來越多無法用漢語表達的英文詞,如DIY, IQ, EQ, Windows, Lady Gaga , iPhone等;英語中也有類似情況,美國《時代》周刊報道中國特色事物時經常使用拼音,如pizi(痞子)、aizi(矮子)、shiganjia(實干家)、yuan(緣)、shuangying(雙贏)、guanxi(關系)等。這些單詞在目標語中大多找不到確切的對應詞,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表達它們所代表的事物及概念時,往往不經翻譯直接使用。出于主觀或客觀原因,對源語言未經翻譯直接在目標語中使用,這種現象稱為零翻譯。
一、零翻譯的研究狀況
?。ㄒ唬└拍罱缍?
零翻譯這一概念最早由杜爭鳴(2000)提出。針對常規翻譯概念中不可譯的問題,邱懋如(2001)作了進一步論述,認為零翻譯包括三類:省譯、音譯和移譯。在英譯漢中,代詞、冠詞、介詞、連接詞、動詞以及一些句型結構會被省略,稱之為省譯。音譯指用漢語字詞的諧音來翻譯英語中的詞語,比如商標名“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耐克”等的翻譯。移譯作為一種翻譯過程,也是處理文化差異的常用方法。移譯即把源語中的詞語原封不動地移植到目標語中,如VIP,CEO,NBA,PM2.5,KFC,WiFi,iPhone等。
(二)英譯漢零翻譯分類
從形式構成上來看,大致有以下五類:
1. 英文字母組合。多為英文表達縮略語,是最常見的零翻譯形式,通常在源語中的指代內容冗長復雜抽象,出于語用經濟省力的原則及便于推廣使用的目的,大多數在源語中廣泛使用,具體如下:
?。?) 單詞首字母組合。如:USB, GDP,SUV, NBA, GPS,PDF, ISBN, VIP, CT, IT, IP, SCI, CEO等;
(2) 長詞簡縮。如TV=television, No.=number, MSN=messenger, PPT=PowerPoint等;
?。?) 以上兩種形式同時使用,如DNA=deoxyribonucleic acid,PhD=doctor of philosophy等。
2. 英文單詞單獨使用。此類單詞通常構詞簡單,發音多為單音節,如hello, hi,OK, bye, sorry, cool, high, out, show, open, fans, email, iphone等。
3. 英文加阿拉伯數字。如4G, 3D, MP4, H1N1, iphone 4s, P2P,web2.0, USB 3.0, ipad 2等。
4.中文音譯,即不翻譯語義,只以發音相近的中文字表征源語言詞匯。如托福(TOEFL),比基尼(bikini),克隆(clone),秀(show),披薩(pizza)等。
5. 隱藏式。即隱藏在英文字母或詞綴加中文的字詞中。如N個,e時代,B超,pH值,U盤,X光,V領,T恤,裝修ing,卡拉ok 等。
二、零翻譯現象的利弊
?。ㄒ唬┝惴g的推動作用
1. 促進語言的發展
語用學認為,日常交際中人們奉行經濟原則。該原則以實現言語交際功能為前提。在交流過程中,人們尋求最簡單的語言、最省力的發音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某種意義上,零翻譯使交流更直接簡單,符合語用學中的經濟原則和省力原則,符合人類語用需要的根本要求。比起“美國職業籃球聯賽”這一表達,更多人喜歡直接說“NBA”,后者更簡潔省力,更適應當代生活的快節奏。因此,零翻譯促進了語言的發展。
2. 加快相關科技領域的推廣
最初引進西方自然科學時,科技、醫藥方面的某些專業詞匯,無法在短時間內找到對應的漢語詞,譯者沒有采用胡亂翻譯,而是直接引用,在時間和實踐中逐漸將其漢化。例如一開始用“Email”,隨后改成漢字“伊妹兒”,現在改稱“電子郵件”。事實也證明了零翻譯在引進科技新詞匯過程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3. 推動網絡流行語的傳播
網絡時代的到來,加快了不同文化間的碰撞。越來越多的網絡流行語不僅在網絡上普遍使用,也已融入日常生活中。然而,網絡流行語因其不同于傳統語言的特點以及語言文化的不可譯性,使其翻譯成為譯者關注的焦點和難點。零翻譯理論的提出為不可譯提供了一種高效的解決途徑。如今,零翻譯詞語已經廣泛應用于人們的衣食住行中。比如喜歡音樂的人都知道MV,愛好汽車的人都知道SUV。實踐證明,零翻譯是一種積極高效的翻譯方法,在網絡流行語翻譯中隨處可見。
4. 助力漢語語言文化輸出
當前這個文化交流頻繁的時代,英語也受漢語影響,英語中不乏漢語的零翻譯詞匯。美國《紐約客》將憤青和糾結譯為fenqing和jiujielity,英國《經濟學人》將光棍直譯為guang-gun,中國領導人在正式演講中的口語詞不折騰被譯為buzheteng。如今,fengshui(風水),majiang(麻將),kongfu(功夫),dama(大媽),tuhao(土豪)等詞匯已被西方社會廣泛接受。零翻譯將漢語文化帶出國門,走向世界大舞臺,并將繼續積極推動漢語的文化輸出。零翻譯不僅給我們的日常交流帶來了許多新鮮的表達方式,同時也促進了漢語文化的輸出,有利于文化多樣性的發展,為漢語言文化增添創造力和生命力。
(二)零翻譯帶來的弊端
一些學者認為,零翻譯現象的流行沒有增強語言的鮮活力,反而破壞了漢語語言的純潔。另一些學者則擔憂,大量使用零翻譯,則會導致漢語文化被外來文化殖民。語言和文化不可分割。諸如MP4,WiFi,iPhone,PM2.5這樣的翻譯方式,舍棄漢語,直接運用英語。長此以往,漢語的象形文字可能與字母文字結合,從而演變為另一種新的語言文字。當前跨文化交流中,許多人吹捧西方國家的價值觀,以使用外來語為榮,長此以往,漢語語言文化將被邊緣化。
三、結語
網絡的普及改變了傳統的語言交流方式,實現了信息的高效流通,也為零翻譯詞匯的迅速發展和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語言是一種交流方式和工具,語言的靈魂在于其高效性、實用性、創新性和包容性。撇開這些屬性去談所謂的語言的純潔性,猶如建空中樓閣。如何平衡語言與社會的發展,思考新時代的翻譯實踐標準,是學者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杜爭鳴.《翻譯與創作》:鉤沉百年文學翻譯的啟示[J].中國翻譯,2000,(6).
[2]邱懋如.可譯性及零翻譯[J].中國翻譯,2001,(1):24-27.
[3]顧靜.透視美國新聞期刊對中國特色詞匯的翻譯[J].上海翻譯, 2005 (1): 57-60.
[4]劉愛蘭.淺析“零翻譯”外來詞泛濫對漢語的危害性[J].語文建設,2014,(8):72-73.
作者簡介:陳師瑤,女,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用學、英語翻譯與實踐。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