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點亮孩子一片希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我國西部、西北部等廣大山區、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普遍存在,甚至一個村子里挨家挨戶都是相同的情況——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孩子的父母雙雙身處外地務工,留守兒童泛濫成災。
  而導致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的原因比比皆是。受歷史機遇、地理分布等多因素的綜合影響,我國各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頗為迥異,尤其在農村,人與土地的矛盾十分尖銳。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為維持生計外出務工,因戶籍制度等諸多原因無法將子女一同帶走,所以只能將孩子托付給自己年邁的父母,自己外出務工。這就是農村留守兒童普遍居多的根源。
  當今,農村留守兒童面臨著以下幾點問題。第一,留守兒童基數大,占比超高。早在第五次人口普查就顯示中國現有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已達兩千余萬。父母雙方都外出務工,孩子不能跟在父母身邊的留守兒童數量比例竟然超過一半。第二,監護不力、缺乏照顧。由于父母長期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得不到應有的父愛和母愛,沒有父母與其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疏導,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第三,生活拮據、忽視教育。生活困難是留守兒童家庭的普遍特征,相當一部分家庭連最基本的溫飽都難以解決。另外,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進行的隔代監護,容易忽視孩子的教育。爺爺奶奶本身就缺乏教育觀念沒有太多文化,加上平時可能還要忙于農活,根本管不到也管不了孩子的學習。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一種尖銳的社會矛盾問題,倘若不合理解決,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后果。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使留守兒童極度缺乏父愛、母愛,長期下來容易產生心理疾病,導致孩子的行為習慣較差,有一定的心理障礙,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不歸路。這類問題往往是惡性循環,一些農村的父母為了外出務工掙錢,沒法陪伴看護孩子,導致下一代的教育嚴重缺乏,孩子未來長大成人也無法改變命運、擺脫貧困,從而形成一種越是貧窮越是不重視教育,越是不重視教育越是貧窮的惡性循環。有這樣一種說法,中國現代農村的除了孩子就只剩下六旬七旬甚至八旬的老人。農村里孩子的父母,也就是農村里的青中年勞動力,有很多都外出打工賺錢了,他們可能一年只回來一次,甚至幾年才回家一次。所以家里的老人成了主要勞動力。這就間接導致家里的孩子也要承擔相當一部分家務與農活兒,干一些與實際年齡不符的體力活,嚴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與學習成績。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刻不容緩。讓留守兒童跟父母在一起短期內無法實現,不過可以讓親子間保持電話聯系,政府與各界愛心人士可以在農村建立公益學校,置辦公益電話亭,讓孩子與父母定期通話,增進親情的同時,也方便家長對孩子進行 “電話教育與關心”。鄉村教師可以與村上的留守兒童交朋友,時刻關心、愛護、照顧他們。另外,孩子的家長應該更正錯誤的觀念,培養正確的教育責任觀。家長就算不能一直陪伴在子女身邊,也要將教育子女的責任承擔起來,把孩子的教育工作落實到位。家長可以主動與孩子的任課老師、班主任電話或者微信聯系,及時溝通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情況。
  屆時,國家對鄉村教育愈加重視,加大對貧困地區教育資源的分撥投資,很多鄉村的教學資源與基礎設施建設正往好的方向不斷發展。一大批優秀的青年志愿者教師也發揚奉獻精神,不怕吃苦,他們有的甚至舍棄城市里優越的生活條件與公共資源,主動向上級申請參加邊遠地區的支教工作。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贊揚跟學習嗎?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與積極參與,投入足夠的耐心、愛心與關心,關心農村留守兒童,呵護他們身心健康成長,是幾代人的責任,是國計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一起攜手關愛留守兒童,點亮孩子的一片希望,愿農村留守的孩子也能有個美好的未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81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