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我國現代社會建設不斷完善的大背景下,一些城市的發展速度逐漸加快,使得對工人的需求量也不斷上升。很多農民為了提高家庭的經濟收入,就會選擇進城務工,將孩子留給家里的老人照顧,就產生了很多“留守兒童”,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留守兒童的年齡也逐漸偏小。學校是留守兒童接受文化教育和心理教育的重要場所,針對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措施來解決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問題。本文就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展開了一系列的淺談。
關鍵詞:農村小學 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8-0022-01
當前,我國留守兒童呈現逐漸增多的趨勢,已經逐漸成為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在現代教育背景下,針對農村學生家長外出打工的這種現象,學校不僅應該為學生提供學習文化課的條件,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應該重視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目標的意義。一般情況下,農村地區經濟和交通等方面的發展都比較落后,加之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和陪伴,使得留守兒童很容易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針對這樣的情況,應該從不同的角度,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方法來解決。
1.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
首先,性格較為孤僻。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都是在缺少父母關愛的環境中成長起來,在遇到一些生活和學習問題時,往往會選擇退縮,長此以往,使這些孩子害怕與他人交流,形成較為孤僻的性格,甚至自閉。其次,自卑心理。攀比心理是小學生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狀態,留守兒童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無法找到心靈的依托,與其他受到父母照顧的學生相比,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如果不及時得到排解,自卑心理會越來越嚴重,使學生出現較深的負面情緒。再次,逆反心理。很多留守兒童都會對事物存在抵抗的情緒,缺少安全感,經常懷疑身邊的人或事。對家長或者教師的管教會產生不服的情緒。最后,排斥學習。留守兒童一般缺乏進取心,不能認真及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甚至在課堂上出現擾亂秩序的行為。
2.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徑
?。?)強化家庭教育在留守兒童心理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背景,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對于孩子而言,父母的陪伴才是最好的關愛,也是最好的啟蒙教育。如果父母無法給予陪伴,那么其他理由都是空談。但是,在現代社會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的背景下,生活壓力迫使很多農村父母必須外出務工,這就會犧牲掉陪伴孩子的時間。針對這樣的情況,外出務工的父母應該在現有的條件下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不僅應該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生活情況,更重要的是與孩子進行心理和情感溝通,使孩子能感受到父母超越空間的愛。父母可以經常通過電話、視頻、語音等方式與孩子交流。這樣不僅能給孩子的心理帶來慰藉,緩解其不安全感和無助感,還能從父母的交流中對自己形成更加深入的認識。父母也可以將自己外出務工的辛苦經歷講給孩子,使孩子能真正體諒父母,明白生活的不容易,從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2)充分發揮學校的主要教育功能。學校是留守兒童接受文化教育和心理教育的主要場所。從學校的角度出發,應該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為學生開展德育教育。農村小學應該利用現有的資源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學校內建立心理咨詢室,安排專業的教師負責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學校還應該重視培訓班主任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使其在平時開展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能向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學校應該讓班主任針對班級的留守兒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形式及時的記錄,一旦發現任何心理方面的問題,就應該及時的進行管理。班主任應該有意識地向留守兒童滲透積極向上的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最后,學校可以借助網絡資源和信息技術成立“家長學?!保ㄆ趯W生家長進行培訓,使其能正確認識到與孩子的關系,向家長傳授家庭教育的方法,以及分享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狀態。
?。?)將社會力量進行有效整合為留守兒童搭建愛心平臺。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對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情況給予足夠的重視,增加教育投入,制定相關的教育政策,整合社會力量,從而共同推動農村教育發展。首先,應該重視學校建設,由政府提供資金支持,建立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比如,為學生提供寄宿制條件。為學生成立心理咨詢教室,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其次,培養教師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正視學生身上所存在的一些不良習慣,幫助學生改正自己的缺點,使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從而形成陽光心態。最后,由政府和社會組織出資,建立針對于留守兒童的親自溝通平臺,使得學生可以在平臺中與自己的父母進行視頻或者語言交流,從而使孩子在家長和學校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4)從留守兒童自身角度加強心理素質。在針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學校以及家長教育都屬于外部教育,留守兒童自身的內部教育也非常重要。留守兒童應該學會自我調整自己的心態,父母不在身邊,更應該自立自強,將父母無法提供照顧作為鍛煉自己的一種方式。通過這樣的自我暗示,使留守兒童逐漸形成面對困難的勇氣,并能主動將自己的心里話和想法與教師或者父母交流,向他們尋求幫助。只有學生自己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才會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自我管理和心理素質調整,從而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綜上所述,留守兒童已經成為社會大眾廣泛關注的一個群體,留守兒童的教育將直接影響我國基礎教育的整體發展。針對留守兒童普遍表現出來的問題,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解決,具體來說,強化家庭教育在留守兒童心理教育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學校的主要教育功能,將社會力量進行有效整合為留守兒童搭建愛心平臺,從留守兒童自身角度加強心理素質。通過本文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展開了一系列的淺談,希望能為解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於鴻.農村小學留守兒童關愛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8.33(02):78-80
[2]王妍鳳.農村小學高年級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初探[J].學周刊,2017(11):204-205
[3]王開榮.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及教育措施[J].貴州教育,2016(06):26-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9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