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與城市之間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經濟差距。在城市中,經濟的飛速發展也帶來了更多的工作機會,這就使得農村的絕大部分青壯年選擇了外出務工來尋求更多的回報。同時農村的地域交通等等問題往往限制了農村的進一步發展,造成農村社會與城市的發展脫節,所以為了擺脫這種境況,農村的勞動力也開始選擇向城市遷移。但是這樣的現狀造成了農村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問題越來越嚴峻,尤其是農村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導致了種種不良的后果,為了改善這一現狀,需要政府、學校教師和家庭共同的努力和合作。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ㄒ唬﹩斡H監護家庭問題
目前農村存在的留守兒童主要分為幾種類型,其中在家庭教育方面狀況比較好的一種就是有單親監護的留守兒童家庭。單親監護的家庭一定程度上可以給予留守兒童一定的家庭關懷和教育,但是這樣的家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對于由父親單獨撫養教育的留守兒童,主要的問題就在于在家庭教育上缺失細節的關懷。因為母親對于一個家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長期缺少來自母親的關愛很可能會讓兒童在生活中缺乏安全感和穩定感,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使大部分的父親在教育中往往采取的是放養型的教育方式,這樣的環境很大可能會造成兒童在心理上產生問題,對家庭的歸屬感不強,也很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并且在兒童的日常生活中也會存在疏于照顧的現象。
不過,在農村家庭中一般由女性和兒童老人留守在家。在這樣的家庭中,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長期缺少父親這個角色,會導致兒童的心理失衡。對于女孩來說,性格中會缺少堅強勇敢等特點的培養,并且對于周圍的生活環境長期存在不安的感覺,而對于男孩來說,則會導致性格偏向于女性化。
?。ǘ└舸O護家庭問題
除了單親撫養的留守兒童之外,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實際上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由爺爺奶奶等隔代的長輩撫養的留守兒童數量占據了絕大多數。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面臨的問題會更加嚴峻。因為在我國的傳統觀念中,“隔代親”是較為普遍的一種現象。也就是說,隔代的長輩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更容易產生過度溺愛的問題。再加上孩子缺少父母的陪護,長輩會在心理上認為對孩子有所虧欠,溺愛的問題更加嚴重。對于由隔代的長輩撫養的留守兒童來說,另一個問題還在于教育和學習。由于特殊的成長年代,農村的爺爺奶奶一輩的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對孩子的學習無法給予很大的幫助,同時還可能對一些新式的教育理念存在抵觸心理,妨礙學校對學生的教育。
?。ㄈo監護家庭的問題
在農村的留守兒童中還存在著一種比較稀少的情況,那就是完全無監護人的留守兒童。在這樣的家庭中,往往原本就是單親家庭,所以父親或母親外出務工之后,家里就只剩下兒童一個人。家庭中沒有隔代的長輩或者因為種種原因無法承擔撫養兒童的任務,所以兒童不得不獨自一人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兒童的家庭關懷和家庭教育是完全缺失的。這種家庭情況不僅會導致兒童在心理上存在問題,還會導致兒童在生活中缺少關懷。兒童在長期缺少監護的情況下長大,一部分會形成獨立堅強的性格特點,但是對于大部分的孩子來說,獨自成長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不論是否能夠適應這樣的家庭情況,對于兒童來說,長期缺少來自父母長輩的關心愛護,都難免會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在日常生活中也因為年齡較小缺乏照顧自己的能力而導致種種意外的發生。
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解決策略
?。ㄒ唬┱o予更多的關注
想要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目前存在的問題,需要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共同努力。其中,政府要起到關鍵性的帶頭作用。對于普遍存在于廣大農村的外出務工問題以及由此導致的留守兒童問題,當地政府和國家相關部門都應該給予相應的重視,并且要積極尋求措施解決這一問題。
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普遍外出務工是留守兒童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所以想要解決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政府努力的方向應該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出現的源頭。況且除了留守兒童問題之外,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也造成了農村地區的發展缺乏勞動力,即使有政策的支持也難以實現快速發展,所以解決這一問題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而政府要讓農村青壯年留在農村,重點是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集體企業,在農村地區提供足夠的福利待遇較好的工作崗位。讓人們選擇在當地就業也能夠保障家庭生活的同時促進農村地區的進一步發展,使農村的經濟水平不斷提升,逐漸縮短與城市之間的差距,真正將國家的新農村建設落到實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解決了農村家庭的經濟問題,才能從根源上真正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
(二)學校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問題的重視
對于農村的留守兒童來說,學校才是他們主要接受教育的場所,所以相對來說,農村學校中的教師承擔著更大的責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梢圆捎靡恍┺k法措施幫助彌補留守兒童所缺失的家庭教育。其中,最為普遍的一個辦法就是讓農村的學校采用完全寄宿制,讓學生除了每個月的假期之外都待在學校。這樣的話,一方面教師給予學生在生活上的照顧和關愛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愛,從而補足留守兒童在心理上對于關愛的缺失,讓兒童的日常生活狀況得到改善,也減少了兒童心理問題的產生;另一方面,學生在學校長時間的集體生活也可以讓學生互相之間學會關心和幫助,以集體的關心和友情滿足學生心理上的需求。
當然除了采取寄宿制之外,學校還可以對留守兒童開設特殊的心理輔導課程等,教師也要在教學過程中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關心和關愛,了解這些學生的實際生活狀況和內心的真實想法,并且盡量及時與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取得聯系,雙方針對兒童的情況進行及時溝通,更好地解決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
(三)家庭給予兒童更多的關愛
當然,對于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在于各自的家庭和父母。父母雙方在考慮家庭經濟條件的同時,也應該意識到兒童的健康成長也是家庭穩定和長遠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所以如果家庭中的父母雙方都不得不選擇外出務工,那么最好是能夠將孩子帶在自己的身邊,不讓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失父親和母親的角色。對于那些實在無法實現這一點的家庭,父母雙方也要充分考慮到孩子成長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協商好雙方的工作,協調好工作與家庭之間的關系。如果不能夠做到長期的陪伴,那么最起碼要在確保留守兒童的監護人能夠承擔起監護的責任,照顧好兒童生活的同時,做到能夠與孩子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兒童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并且想辦法予以解決。除此之外,父母雙方也要確保在一年之內和孩子有見面的機會,畢竟與父母的直接接觸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也是降低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總而言之,對于孩子來說,有父母直接參與的家庭教育才是最適合的家庭教育模式,所以父母雙方在考慮家庭的經濟問題的同時,也要盡可能地確保兒童的家庭教育得到保障,保證家庭中的親子關系的完整,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
三、結語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即使國家大力提倡建設新農村,在農村地區還是普遍存在著經濟落后、交通不便等問題,這就使得農村的青壯年往往會選擇離開農村,進城務工來增加家庭的收入,保障家庭的生活水平。但是,這也使得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問題愈發嚴峻。由于長期缺少父母單方面或者雙方的關心,使兒童的家庭教育存在嚴重的缺失,不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并且留守兒童由隔代長輩監護或者自我監護的情況也并不在少數,這樣的家庭情況下,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更是無從談起。所以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從根本上需要政府推動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讓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返鄉,確保留守兒童的家庭完整。
?。ㄘ熑尉庉? 林 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