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城鄉收入差距的日益增大,農村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走向城市務工,在廣大農村中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農村留守兒童。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的群體中留守兒童占的比例不斷增長,因此,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應引起社會的關注,而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更是身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職責。
  “留守兒童”是指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中父母雙方或單方外出務工、經商,由祖輩或親屬監護的未成年人。這些未成年人幾乎都是身處“隔代教育”,普遍缺少父母情感上的關愛和呵護,80%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或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偏低的祖輩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對子孫的教育更多是力不從心,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只能照顧未成年人的日常衣食溫飽。當留守兒童出現思想或行為上的異常時,得不到及時的引導和幫助,以致讓他們在偏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性和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的現象。
  在農村學校中,留守兒童占的人數較多,反映出來的學習、交往、心理問題也較多,有些家長對教育存在不正確的觀念,對子女的期望值偏低,甚至認為讀幾年書就出門打工幫忙養家類似的錯誤觀念,對子女出現的錯誤行為不能及時的進行引導,加上學生自律能力不強,留守兒童的成績明顯落后于其他學生,部分留守兒童存在遲到、逃學、說謊等無心向學的表現;當這些兒童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問題或疑惑時,找不到傾訴解惑的渠道,進而出現感情脆弱、敏感、極端、焦慮自閉甚至自暴自棄的消極心理。長此以往,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的成長。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棟梁,留守兒童更是將來發展農村經濟、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如何讓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如何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作為一名教師,我想來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我們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在于引導他們建立健康、樂觀、自信的心態,鍛煉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從而促進他們自然、順利成長,從而徹底的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一、密切家校聯系,共同合作,促進教育
  老師要保持與留守兒童的父母和臨時監護人的聯系,對留守兒童的行為時刻保持高度關注,學校要告知家長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聯系方式,要通過家訪、電話、校訊通、微信、家長會等方式,經常向留守兒童的父母和臨時監護人匯報留守兒童在校的表現和學習情況,教師還可以在平時拍下一些留守兒童在學校學習的畫面,通過微信等方式發送給家長,讓家長能更多的了解其子女的成長狀況。
  二、建立留守兒童檔案
  每接收一次新的留守兒童就要建立資料檔案,學校要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成員狀況、經濟狀況、父母工作去向、臨時監護人等基本情況進行登記成冊,其中父母及臨時監護人的聯系方式、通訊地址要做到及時更新、及時補充,每年升學或有轉學時要及時補充、完善或交接檔案。
  三、教師與留守兒童建立信任的橋梁
  留守兒童的根本問題就是心理問題,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多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多留意他們在學校里的一些小細節,對其良好表現及時進行表揚鼓勵,建立他們的自信心;對其出現錯誤行為舉止時及時進行教育,在思想認識上以及價值觀念上進行引導和幫助,使他們在正確的道路上成長。平時多花些時間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獲得他們的信任,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讓他們在遇到疑惑時可以有個傾訴的渠道,使他們有安全感。
  四、學校提供平臺,提升教師的相關能力
  學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供學習平臺,讓教師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進行學習,讓教師們更了解有關留守兒童的行為后面隱藏的心理問題,提升教育留守兒童方面的能力,從而在日常教學中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引導更從容更得心應手。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不只是老師,還需要父母、監護人乃至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們要本著對每一個孩子負責的態度,對留守兒童懷揣一份愛,做到不歧視、不放棄,把更多的關愛和呵護給這些心靈最脆弱的孩子。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05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