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邊遠山區單親留守兒童的心理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邊遠山區單親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并針對這些心理問題,結合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和研究課題,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旨在加強邊遠山區單親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邊遠山區留守兒童單親心理輔導
  一、邊遠山區單親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
  1.存在較強的心理依賴性
  許多學生因為他們的父母不在身邊,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在校園外生活中,由于缺乏心理上的依賴,他們會接近一些所謂的“大哥”和“大姐”。長時間的和這些人呆在一起,受這些人言論和行為的影響,他們的言行向消極的方向發展,甚至在校園中或校園外,發展出了一些小團體,與校外的年輕人廝混在一起。這導致他們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輕則會成績下降,重則違法亂紀,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這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在邊遠山區單親家庭中,留守兒童的父親或者母親只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問題,如飲食、穿衣,卻他們很少關心他們心理上的這些變化。[1]
  2.情緒波動較為強烈
  這類學生的正常表現是可以接受的,但只要遇到挫折或與他人發生沖突,他們就會大喊大叫,制造麻煩,情緒長時間得不到控制,常常使教師無從下手進行管教。這一部分學生的人緣普遍不太好,大多數學生會排斥與他們交流。而且,這些學生在心理上往往將自己放在受害的一方,認為錯誤都在別人身上。當他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就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別人的欺騙或傷害,情緒紊亂很難控制。
  3.性情自由散漫
  這一部分的學生在紀律表現上較差,自制力也不強,經常出現作業完成不了以及曠課、拖延等情況。同時,這些學生在心態上也有一些問題,他們自認為有個性,表現張揚,不與其他學生接觸和交流。有些極端的孩子甚至從心里認為別人都不值得自己關心,也沒有合作的意識,還常常與其他學生發生口頭或者肢體上的沖突。此外,在單親家庭中,思想教育管理跟不上,也促使他們的性情向著自由散漫的不良方向成長。[2]
  二、解決邊遠山區單親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措施
  1.加強學校、學生家長與社會三方面交流
  第一,學校是實行學生管理的核心,各教師應該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和關心。必須要通過共同努力,及時發現和糾正單親留守兒童的各種心理問題。需要想盡所有辦法,通過多種渠道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要在充分了解單親留守兒童家庭狀況和心理特征的情況下,結合他們的生理年齡,采取合理有效的教育措施,積極開展各種有效的活動,以充滿正能量的集體活動影響他們的行為和心理,使其心理獲得積極向上的引導。第二,家庭教育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單親留守兒童來說,普遍存在缺乏家庭教育,或者家庭教育不足的問題,這就造成了單親留守兒童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到位。(外)祖父母只有能力關心到他們的生活,不太注意他們的心理健康。此時,就需要學生家長和教師做到充分的交流,尋找破解當前困境的有效方式。
  2.用愛與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
  相比于普通家庭,留守兒童缺少父母關愛,如果他們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和糾正,就容易出現一些反應過激的行為或養成許多不良習慣。想要有效的改善和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教師展現足夠的真誠來引導他們向積極良好的方向發展,用愛來共同影響單親家庭的孩子。同時,可以利用有趣的活動使他們的生活煥發光彩。教師需要利用留守兒童的課余時間,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更好地打開單親留守兒童的心扉。此外,教師需要開展團隊合作,幫助留守兒童與其學生共同學習和進步,有效提高他們學習水平的同時,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留守兒童的團隊意識和協作意識,同時能夠教會他們如何與他人和睦相處。
  3.培養留守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
  為了培養留守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的第一要務就是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學習環境來幫助留守兒童。從以往的教學經驗以及研究實踐證明,教師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來引導學生的生活習慣,其中包括日常的洗漱習慣、就寢習慣和飲食習慣。只有通過一種更加生活化的方式,讓留守兒童感覺到如親人般的呵護,即使他們的父母不在身邊,他們也能感受到溫暖和關愛。同時,教師應鼓勵留守兒童在遇到困難時,及時發表自己的意見,借助老師和同學的力量去解決他們無法獨自解決的問題,確保他們順利健康的成長。由于許多單親留守兒童的性格比較內向,無法直接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教師需要及時察覺到他們面臨的困難,除了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困難外,還應該鼓勵學生用書面表達或者其他的方式,向教師和同學傳達他們的訴求。教師需要幫助留守兒童學會循序漸進地表達,以便更好地與他人溝通。另外,如果留守兒童感到心理壓力太大,教師也需要指導他使用正確的方法來紓解心理壓力。[3]
  4.用真情感染留守兒童
  因為偏遠山區的留守兒童與其他學生不同,他們感覺到的來自父母的關愛相對較少。因此,教師應該在教育過程中給予學生發自內心的關愛。首先,教師需要深入學生群體,了解每個留守兒童的實際家庭情況,了解學生自身的思想和身體狀況,并根據他們的情況建立特殊的留守兒童記錄。在檔案的輔助作用下,教師需要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盡可能的讓單親家庭的留守兒童感受來自家庭的氛圍和溫暖。只有善待每一個留守兒童,才能確保留守兒童真正與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真誠的交流。也只有讓他們感受到了真誠的關心和愛意,才能夠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能夠更好的成長。
  結語
  綜上訴述,邊遠山區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心理上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得到廣大教師的關心和重視。通過在日常教學中融入真情實感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溫暖和愛意,彌補他們家庭方面缺失的關愛。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發自內心的親近教師,愿意與同學交流合作,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學習心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能夠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馬曉燕.農村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忽視問題及家庭政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8.
  [2]張莉,王乾宇,趙景欣.養育者支持、逆境信念與農村留守兒童孤獨感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22(02):350-353.
  [3]凌輝,張建人,鐘妮,易艷,周立健,洪婉妍,文晶.留守兒童的孤獨感與友誼質量及社交地位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20(06):826-8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38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