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生活在農村的青年人選擇去外地打工賺錢,將孩子留在家由老人照顧。由于年齡差距大思想分歧嚴重,留守兒童的小學德育教育問題尤其突出。本文將研究范圍聚焦于農村留守兒童,以其個性與心理特征為研究視角,分析其中的不利影響因素,開展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從而幫助他們尋找健康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輔導
中圖分類號:C912.82,G4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1-0038-01
一、留守兒童通常表現出的行為現狀
(一)焦慮行為。往往留守兒童長期無法與外界有太多的溝通,出于對處理問題的經歷較少的原因,他們很難直接面對未涉及的人或事物,并不斷產生對發生問題的憂慮,憑空想象,杞人憂天。這樣就難以形成獨立自主的思維方式和想象空間,會將導致他們在學校上課時很難集中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畏懼行為。部分個性內向的留守兒童在學校中不敢與其他同學交往,通常表現為自卑和孤僻,缺乏自信心和行為主動性。因為他們對人際往來感到焦慮,不能很好的投入到如何與同學和睦交往的學習之中,尤其是在交往中感情一旦受挫,那么很容易形成自閉行為,對外界的刺激和反應表現為麻木不仁,十分不利于自身智力的發展。
?。ㄈ娖刃袨?。由于長期處于孤獨的生活環境,他們的性格特征很容易出現自我中心意識,這類留守兒童通常表現為對事物按照自己的意愿苛求完美。如果無法立即達到內心要求,則往往會產生焦慮、坐立不安、浮躁等不良情緒,而且十分容易受外界的不良因素侵擾而不能自拔,長此以往會產生沉重的精神包袱,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學習。
二、農村留守兒童的不利影響因素
?。ㄒ唬┬睦硇愿裉卣鳌_@些留守兒童由于通常在生活上沒有約束,在認知、情感、意志行為上表現得性格極其不協調。他們缺乏從縱向和橫向分析復雜問題的能力,易于憑借一時的感覺沖動對問題作出判斷和處理。加之情緒化現象比較嚴重,做事情也比較沖動、草率,也不能對情緒和行為產生控制的效果,明知故犯、任性胡鬧就成為了家常便飯。所以說這種心理性格特征,給了留守兒童更多個性上的影響力,使其難以形成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的三者統一發展。
(二)自我封閉,處事孤僻。很多留守兒童長期和父母分離,他們性格孤僻且自尊心特別強,不愿意與人心靈溝通,甚至很少交談。有的留守兒童直言恨自己的父母,導致自卑心理加劇,性格抑郁,喜歡自我封閉,為人處事孤僻不合群。這些類留守兒童會隨著被孤立的時間增長而產生憎恨、仇視的畸形心態,加之社會上、網絡上的一些負面影響,有的甚至出現暴力化傾向,如果不進行及時的心理矯治,極易走上犯罪道路。
(三)個性與人際關系。留守兒童的本身性格與家庭因素、成長環境都有一定的關系,由于受文化水平不高的隔代教育影響,孩子就容易養成從小嬌生慣養,動手行為能力極低的個性。而在人際關系方面,他們不善與人交往的情況往往來源于偏激個性的展現,遇到問題處理能力、自我調節能力都達不到實際年齡水平,產生情緒化現象十分普遍。
三、建立留守兒童良好的心理輔導和行為模式
?。ㄒ唬├酶鞣N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會通過各種經歷的磨練,不斷地進行性格調整,并完善經驗和教訓,才能最終培養成良好的性格積累。教師在課堂內外教學活動中可以適當安排一些活動,給他們一個展示的機會,讓留守兒童自己組織,自己動手,讓他們感受到被重視,以此培養他們的實際學習機會,逐漸形成性格適應能力。同時也可以組織他們去義務幫忙,比如福利院、敬老院等,讓他們在參與活動互助的期間,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與自豪,從而樹立他們的自信心,逐漸形成樂于助人的好習慣。
?。ǘ┨幚硗殛P系,加強德育教育。我們得知留守兒童大多數都是性格比較孤僻的,那么打破這種局面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在學校多與同學相處交流,并教會他們如果處理好同伴關系,讓他們學會關心他人,愛護他人,并時刻調節和控制自己思想感情、行為舉止,久而久之留守兒童的心理負面因素會隨著與人相處的快樂逐漸淡化。同時還要加強教師對留守兒童的德育教育,將德育納入教學實踐指導學生在學習道德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將道德知識轉化為道德行為,將知識性的教學與情操的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相結合,最終使他們認清自我,面對現實,擺脫逆境,保持充沛的精力去克服各種負面情緒與不良心理影響。
?。ㄈ┨岣呒议L覺悟,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從家庭到校園,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所接觸的人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能否順利適應新的環境,對其身心健康與成長具有重要影響。而小學教師更要注意加強與監護家長們的溝通,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連成一線、同步進行,了解留守兒童的各種不良行為表現,在德育教育方面要多一份愛心,多一份耐心,時時以親切的態度對待留守兒童,和藹可親地說話,和他們一起玩,講一些有趣的事情。堅持下去,慢慢地留守兒童對教師的戒備心理消除了,他們會很自然的融入到新的集體生活中,引導他們的個性與心理特征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四、結論
近十多年來,小學教育越來越重視從德育教育的角度來認知留守兒童,并通過一系列教學舉措來對他們做出十分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培養他們良好的性格,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加強道德知識教育過程中,與他們建立起良好的同伴關系。利用和諧師生關系與其耐心交流教學,使他們不斷克服情緒與行為上的不利影響因素,向健康、正確、陽光的方向發展,使之將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參考文獻:
[1]唐濤.淺談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幾點問題[J].好家長,2017(30):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7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