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課后作業布置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課后作業是教學工作中的基本環節,是實施素質教育、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也是促使學生認知、能力、情感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但長期以來,教師在作業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忽略了課程目標三個維度中的“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更忽略了留守兒童這個群體與一般兒童的差異性。鑒于此,我們有必要依據新課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認識留守兒童的語文課后作業的意義,并提出如下對策。
一、語文課后作業設計要面對兒童留守現實,打好親情牌
留守兒童缺乏完整的家庭呵護,缺少成長中必要的關愛,接受教育也不全面,使得他們成為精神上的“孤兒”。這時我們可以設計一些親情作業,加深孩子與父母的親情交流,讓留守兒童和父母能都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如:布置低年級學生給父母打一個“親情電話”;中年級學生做一張“親情賀卡”,在賀卡上寫上自己想對父母說的話;高年級學生給父母寫一封“親情信”,匯報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和父母說說心里話。也可以結合他們的家庭生活,讓祖輩們提供語文實踐的機會,如給爺爺奶奶當老師,增進留守兒童與老人的感情。這就讓學生脫離了重復累贅的機械抄寫,有了“自由馳騁”的余地。這樣的作業幫助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二、語文課后作業設計要關注兒童心理特征,激發興趣
留守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因為家庭環境的特殊性,極易產生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和認識、價值上的偏離;留守學生又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問題。如缺乏自信,考試經常不及格,連基礎知識也不能很好掌握的學生,在課堂上表現迷茫,有多少聽多少,“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嚴重,做作業時完全靠自己的理解,錯誤對其來說無所謂。那么,這時設計一些能激發學生興趣的作業就顯得至關重要。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在作業形式設計上,我力求要把作業從單一的“寫”的形式中走出來,力求聽、說、讀、寫全面開花,并將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制作、游戲等形式巧妙結合,讓作業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從多樣化的作業設計中,發現留守兒童的優勢,鼓勵表揚,幫助他們重樹學習的自信。這樣的作業促進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三、語文課后作業設計要尊重個性差異,分層設置
人是有差異的,留守兒童同樣有差異性。發展性教育理論認為“差異是一種資源”。我們的家庭作業習慣上都是同一標準,這勢必造成強者興趣減弱,弱者畏難掃興的局面。在作業設計中要力求尊重每個孩子的特點,進行分層設計,即讓好的學生“吃飽”,又讓差的學生“吃好”。例如:每學完一篇課文,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寫寫自己學完后的感受;而能力較差的學生,只要求他復述課文內容,簡單談談自己的體會就可以了。平時對于基礎的字詞教學,好的學生只用聽寫復習即可,但差的學生就要抄寫再聽寫,加強基礎訓練。有時候,老師還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差異,給學生留足空間、讓學生自己控制、自我安排、自己布置作業。學生在自己布置作業中感受到了老師的信任,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幸福感。這樣的作業推動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四、語文課后作業設計要延伸課堂,注重實踐
留守兒童大部分由祖輩照顧,由于天然的血緣、親緣關系,監護者多采用溺愛的管教方式。較多地給予物質、生活上的滿足和過多的寬容放任,而較少行動上的管束和引導,使孩子們動手能力極差。孩子在一個缺乏親情呵護的環境中長大,使得他們不懂得如何用行動去關愛別人。因此,留守學生的作業設計應該活動化,具有實踐性,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感受、探索、應用所學知識,自主完善知識建構。如,學了《夜晚的實驗》后,教師就可提出問題:“蝙蝠是怎樣的一種動物?它是怎樣用聽覺辨別方向的?生活實踐中,人們還從那些動物身上受到了啟發?”讓學生去查找資料解決。這樣的作業,學生始終會興致勃勃,且可獲得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這時的孩子一定是最健康快樂的。
五、語文課后作業設計要融入生活,關注綜合素養
留守兒童通常都跟隨祖輩生活,祖輩們往往以他們自己成長的經歷來教育要求孫子輩,思想觀念保守,教育方法簡單?,F今的社會形式的多元化需要的是復合型的人才,這就給我們的留守兒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故教師在設計作業內容時應聯系生活實際,力求把課本上的語文轉換為學生生活中的語文。如教了《第一次抱母親》,布置學生給媽媽唱一首《我的好媽媽》等歌頌母親的歌曲。平時可以結合家鄉的農業經濟發展情況,布置鄉土特色作業;還可以結合農村節日風俗,布置綜合性的作業。這樣的作業可以讓農村學生更多地了解社會,更好地關心他人,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特長,使學生的素質得到了更全面的提高。
六、語文課后作業設計要打破獨立的常規,學會合作
在我語文的課后作業里,已經做到了讓學生合作。同村的留守兒童之間組成一個個小組,分工明確,共同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通常,這類作業是屬于綜合實踐類,需要學生相互合作才能完成。通過這樣的作業,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了培養,協調、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時,也讓學生能夠體會與人合作的重要性;也減少了鄉村學生作為留守兒童,放學回家后的孤獨感和寂寞感,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我認為,鄉村小學的語文課后作業的設計要因地制宜,教師要學會運用鄉村中特有的東西與我們的語文作業相結合;要增加作業的趣味性,使作業向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同時更加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合理安排語文課后作業。在鄉村小學存在大量留守兒童的背景下,還應該多設計一些合作性的語文課后作業,培養他們與別人的合作交流能力,讓本來存在多方面受教育缺憾的農村留守兒童,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作者單位:灌南縣張灣實驗學校 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0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