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道德教育現狀及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留守兒童現象是當前我國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加強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道德教育,能夠有效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與情感等問題,并能進一步規范留守兒童的日常行為。文章分析了現階段我國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道德教育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應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道德教育現狀的策略,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留守兒童 道德教育 學校教育 社會教育 心理素質
  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促使大量農村勞動力紛紛涌入各大城市進行打工。同時由于很多農村父母的外出務工,而子女卻很少隨行,從而形成了具有時代特點的留守兒童現象。尤其是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他們的道德、心理、情感等方面都存在一定不足,從而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道德教育,為留守兒童創建良好的身心發展環境。
  一、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現狀
  1.學校教育不到位
  在家庭教育不完整的情況下,廣大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希望通過學校生活獲得情感歸宿,這就對學校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農村小學在道德教育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很多農村小學教師年齡較高,傳統教學模式依然主導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教師們以為傳授學科知識,而將學生們的心理與情感需要相對忽略,很少關心學生的思想與情感方面。盡管各個農村小學都開設有思想道德教育課程,但受以往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思想道德教育教師仍然只重視試卷分數,而不能有效引導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學生安全、法制以及心理等方面教育嚴重缺乏。這種人文關懷缺失的校園氛圍,對留守兒童的道德發展十分不利[1]。
  2.家庭教育不足
  家庭是孩子最初接觸的環境,孩子最終的情感歸屬地也是家庭,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我國農村家庭中,父親是支撐整個家庭的主要力量,肩負培養孩子生存能力的責任。而母親主要照顧孩子的情感與生活。但隨著我國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多數農村家庭中的父母或其中一方紛紛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問題逐步凸顯。同時,農村家庭教育結構也失去完整性,有些農村家庭甚至產生隔代教育現象,這對留守兒童的道德教育方面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
  3.社會教育不規范
  大多數農村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不能正確引導孩子的思想道德發展,對孩子良好人生價值觀念的形成造成一定阻礙。同時,不少農村家庭父母受新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只顧及當前利益,而忽略了對孩子的監督和管理,從而誤導留守兒童產生不正確的拜金思想。
  另外,因為媒體的過度解讀,留守兒童被社會大眾視為弱勢群體,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留守兒童的心理情感,不少留守兒童自認為是社會邊緣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自卑心理。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很多留守兒童接觸到大量網絡信息,但他們并不具備一定的信息辨別能力,極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誤導,從而形成不合理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最終影響到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發展。
  二、加強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對策
  1.充分發揮學校道德教育功能
  第一點,農村小學應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加大對留守兒童的關懷力度,并積極為其提供心理咨詢服務。
  第二點,農村小學應及時轉變重視成績而忽視道德教育的不正確觀念,積極樹立良好的教育教學理念,將學生的道德教育作為首要任務,以促進留守兒童的全面發展。
  第三點,農村學校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教育教學觀念,加強對留守兒童道德素質的培養,將道德教育融入在學科教學中,有效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
  2.積極開展家庭道德教育
  第一點,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父母應加強與孩子的情感溝通。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的基礎,留守兒童父母應高度重視與孩子的聯系與交流,時刻關注孩子的生活、學習以及思想狀況,多多鼓勵孩子。
  第二點,留守兒童父母應積極轉變自身教育觀念,促進孩子思想道德持續、良性發展,培養其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第三點,農民群眾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常常會產生家庭矛盾,這對孩子思想道德觀念的形成十分不利。所以,農村父母應積極營造和諧家庭關系,為孩子打造一個良好、溫馨的家庭氛圍,通過正面示范,促進孩子的道德發展[2]。
  3.加大社會關注力度
  第一點,社會媒體在宣傳和解讀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問題時,應加大正面形象的宣傳力度,例如可大力報道部分具有留守經歷的優秀農民工代表以及優秀大學生的先進事跡,發動整個社會一起為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創建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
  第二點,有關部門可發動社會群眾,促使大眾對自身社會責任有深刻認知,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留守兒童的道德教育方面。
  第三點,要進一步凈化農村社會環境,尤其是農村小學周邊環境,加強對容易污染留守兒童精神和思想的地方進行徹底清理,從而為廣大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創建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4.加強留守兒童自我調控能力培養
  第一點,加大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素質的培養。大部分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與父母長期不能相見,親情教育與家庭教育缺失,導致他們沒有形成較強的心理素質,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3]。面對這種情況,無論是父母還是學校,都應高度重視對留守兒童心理素質的培養,以不斷提高留守兒童的自信心,增強留守兒童的抗挫折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
  第二點,加大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自我調控能力的培訓。農村小學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遠離,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自我調控能力。但大部分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并未形成較強的自我調控能力,從而導致各種不良心理因素無法得以有效排解,很容易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因此,農村小學可積極開展心理教育與道德教育,通過心理教育來培養留守兒童的自我調適能力,利用正確的道德觀念來規范留守兒童的心理行為。
  結語
  總之,加強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道德教育,不僅有利于留守兒童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還對其綜合素質的發展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各方都必須充分了解農村小學留守兒童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高度重視家庭道德教育,充分發揮學校道德教育功能,加大社會關注力度,加強留守兒童自我調控能力培養,從而促進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牟叢叢.對農村留守兒童道德教育問題成因的研究綜述[J].亞太教育,2016(34):182-182.
  [2]廖永裕.淺談農村留守兒童道德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8):247-247.
  [3]段慶德.試論農村留守兒童道德教育的基本現狀及對策[J].課外語文,2017(31):190-19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64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