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及應對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農村富余勞動的轉移,進城務工農民尤未減少,他們留守在家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兒童)也日益增加。這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而這一現象的產生也導致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嚴重突出。本篇文章主要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思想狀況的調查,進一步分析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原因,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以期改善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等一系列狀況。
家庭教育 留守兒童 研究
【中圖分類號】G7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5-0015-01
1.研究背景
隨著留守兒童規模的不斷擴大,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不容忽視。本研究擬通過詳細調查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進行歸因分析,得出問題的主客觀因素,從而提出改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現狀的建議及措施。
2.調查現狀及問題分析
本次調查研究對象為我校范圍內父母雙方外出打工,被留在家里或在學校周圍租房居住,由他人代為監護或自我監護的12周歲以下的農村兒童。據統計,我校共有學生490名,其中留守兒童約有60人,占全校學生的12%。研究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深入到留守兒童、班主任、科任教師中間,獲取有關留守兒童的學習動機、學習表現及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情況。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農村留守兒童普遍存在以下情況:
?。?)留守兒童的總體學業成績偏低
留守兒童的學業狀況不容樂觀,學習習慣較差,存在許多不良行為。根據近兩年的考試成績,在0~60分的同學中,留守兒童中占22%,60~75分的留守兒童占43%,即中等以下的留守兒童居多。究其原因:
第一,家長“讀書無用論”的思想影響著孩子。
一位留守兒童家長在談話時說:“我在外頭辛苦賺錢,大兒子倒是上了大專,結果畢業后到現在連個工作都沒有找到,那些沒有念成書的娃娃卻成了老板,再說這小的是個閨女,成績又不好,沒時間管她,等長大后嫁人就沒我們的事了?!闭怯捎诩议L的錯誤觀念,放棄了對孩子的正面指導和教育,孩子就逐漸地對學習喪失了信心。
第二,監護人的監管不利。
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大多數是年事已高的老人,文化程度偏低,缺乏教育留守兒童的精力和能力。同時在教育過程中一般多用溺愛的教管方式,重物質和生活滿足,而缺少道德管束和引導。當看到孩子試卷不及格或出現問題時,便采取強暴手段,一頓打罵。這些粗暴行為和無用教育導致留守兒童在心理上、性格上易走極端,自暴自棄,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
?。?)留守兒童內心孤獨,敏感,渴望親情
本身對未成年人而言,親子依戀是任何一種人際關系都無法取代的。問卷顯示:90%以上的留守兒童對父母的外出,感到想念、擔憂、不開心。從平時的觀察中我們看到,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調查和座談來看,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際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習成績等方面發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留守兒童存在性格缺陷,行為偏差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期,性格變化的轉折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會發生許多煩惱與沖突,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無人傾訴,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易引發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封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調查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不遵守規章制度,經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有的迷戀網絡游戲,極易通過網絡虛擬空間受社會人的影響。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
3.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應對策略
(1)家庭要著力創設溫馨的家庭環境。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重要陣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首先,家長應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代理監護人,應盡量創造條件,彌補家庭教育缺失對其造成的不良影響。其次,加強與代理監護人、學校的聯系以及與留守兒童的交流和溝通。良好的親子關系是一種無法替代的教育資源。外出的父母應通過打電話、寫信等方式,經常利用返鄉機會,多向老師和臨時監護人了解孩子在學校和家里的學習、生活情況,與子女進行情感交流,傾聽子女的心聲,積極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真正關心他們的成長,使他們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2)學校大力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
我校一直堅持做到建立留守兒童的檔案,實行動態管理。對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監護人情況、父母外出務工去向以及聯系電話等方面知情;多與留守兒童談談心,多開展充滿人文關心的集體活動,多到留守兒童家庭進行家訪;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監護人、代表人進行溝通。平時要求留守兒童定期向父母匯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況,加強父母子女間的情感溝通,消除留守學生對親情的心理障礙。老師一旦發現留守兒童思想不穩定或成績下降,就及時與學生交心談心,輔導其學習,穩定其情緒。同時,針對留守兒童大多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做臨時監護人的情況。由學校對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姥爺進行培訓,引導這些老人更新觀念、提高素質、學會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格局。
4.前景展望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就在于全社會都能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從而使大家自發、自覺、有組織地來關愛、幫助、支持留守兒童,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讓祖國的花朵綻放笑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