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情況不容樂觀,嚴重阻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提高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本次研究基于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現狀及加強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幾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2-0207-02
  隨著我國社會與經濟的發展,農村家庭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的現象越發普遍,雖然提高了農村的經濟收入,但也帶來了留守兒童問題。未成年孩子心理較為脆弱,當其被父母留在家中,與祖輩或其他親屬生活的情況下,很容易衍生出一系列的心理問題,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為此農村小學必須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推動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及教育意義
  (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留守兒童指父母流動到其他地方工作,自己留在原籍生活學習的兒童。留守兒童普遍由祖輩或其他親屬臨時監管,監護力度不足,對孩子的關愛不夠,較難做好與學校的聯系,難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且留守兒童普遍缺乏撫慰,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在出現心理問題時,往往難以得到及時的疏導,很容易引發其心理失衡[1]。且由于與父母分離,未得到父母的幫助與支持,很容易讓孩子形成自卑、內向等性格,也可由于管教不周而助長蠻橫霸道、自私任性等性格。此外,由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普遍年紀較小,故自我管理能力與生活能力不強,容易出現孤獨、失望之感,且可能遭到他人的歧視,再加上父母的放縱或物質補償,也容易讓孩子養成錯誤的思想。
 ?。ǘ┝羰貎和睦斫】到逃饬x
  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祖輩教育理念落后,很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而小學正是學生思想與情感的萌芽的階段,如果未及時對孩子進行疏導,很容易導致其走向歪路,不利于其未來的成長。而教育者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必須做好教育引導者的作用,不光需要啟迪孩子的智慧,也需要促進孩子情感與心理的健康發展,避免孩子因為缺乏關愛或教育不當而出現不良心理。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加強教育者對孩子了解,有助于提高孩子對教育者的信任感,能夠在引導孩子的同時,為后期教育工作的開展打下基礎。也可加強與孩子父母的溝通、交流,可將當下主流的教育理念傳輸給孩子的父母以及代養家長,可促進農村小學教育理念的轉變,能夠充分發揮出多方協同作用,為留守兒童提供更為優質的教育,以保障其健康成長。
  二、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ㄒ唬┙和瘷n案
  為實現對留守兒童的有效教育,促進其生理與心理的協調發展,必須進一步加強對孩子的了解,為此建立兒童檔案是非常有必要的。教育者應該通過與孩子的交流,切實了解父母的工作地點、聯系方式、監護人住址、聯系電話以及家庭經濟情況與教育理念等,并加強與代養家長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2]。校方(班主任)需要積極主動的與孩子家長進行溝通,叮囑其多關心孩子,并革新其與代養家長的教育理念,提高其對學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以此為后期心理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紤]到部分留守兒童代養家長為祖輩,對信息技術的認知不充分,在網絡溝通與交流上存在一定的障礙,故需要合理采用家訪、家長會相結合的方式,加深雙方的了解,而對于一些存在特殊心理問題的孩子,則更要加大與家屬的溝通力度,以此實現多方互動,為孩子提供更好的引導。
  (二)拓展教育內容
  教育者需要積極關注留守兒童,鼓勵兒童參加班級中的各項活動,豐富孩子們的業余生活,尤其需要將學生從手機與網絡之中解放出來,鼓勵其主動加強和同學的交往,提高其團隊意識,培養其開朗的性格。可采用建立“互助小組”的方式,有針對的挑選責任心與愛心較強的老師為組長,將留守兒童群體進行整合,引導其通過同一群體間的交流,分享自己的快樂以及理解,并講述自己所存在的煩惱,利用其相同的經歷引發共鳴,進而形成情感上的支持與慰藉,消除孩子們所存在的孤獨感[3]。還有必要加強對農村老師培訓工作,提高其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關注度,培養其心理輔導的技巧,確保其在日常授課工作中,可適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以“課程思政”思想為引導,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融入課堂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合理控制自身情緒,進而度過自己的危險期。教育者還需要積極提高自身情緒把控能力,不將自身的不良情緒帶到課堂中,做到尊重、關愛留守兒童,營造更為和諧的教育環境。
 ?。ㄈ┙⒈O管體系
  留守兒童教育監護體系的構建需要集中多方力量,需要加強學校、家庭、村委會、婦聯、派出所等的合作[1]。村干部需要在做好日常基層工作的同時,將兒童教育問題納入工作內容之中,注意關心留守兒童家庭的情況,并加強與監護人的溝通與交流,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生活問題,并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派出所則需要為兒童的安全保駕護航。學校則應該在日常教育的基礎上,做好對留守兒童代家長的培訓,提高其照顧孩子的能力,革新其教育理念與方法,并叮囑其加強與孩子父母的溝通與交流,發揮出多方聯動的作用。此外,也需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叮囑父母多利用視頻與孩子進行溝通與交流,并杜絕其出現用物質彌補孩子的問題,也可讓孩子在每次與父母交流后撰寫感受,讓教育者可切實了解孩子的思想與情感狀況,以此實現對孩子的動態化監管,全面提高教育效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了當前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為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農村小學必須承擔起教育的責任,切實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加強對孩子的關愛與教育,并加強與多方的聯系,發揮出社會各界的力量,以此為孩子的身心健康提供可靠的教育支持。
  【參考文獻】
  [1]張莉.農村小學應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華夏教師,2016(7).
  [2]徐殿香.淺析農村小學低年級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J].新課程(上),2018(7).
  [3]李亦菲,張海燕.農村地區小學階段留守兒童的情緒狀態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6(2).
  [4]梁曉燕,汪岑.父教缺失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6(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06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