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農村小學實施教育信息化的幾點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以徽縣大河學區為例,分析了農村學校的硬件現狀和教師現狀,并針對農村小學實施教育信息化提出了幾點個人看法。
關鍵詞:農村小學 教育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7-0-01
一、農村學校的硬件現狀和教師現狀
徽縣大河學區目前有小學4所,教學點4個,有在校小學生398人,農村寄宿制小學兩所,目前現狀是學校都屬邊遠山區校,教育信息化設備底子薄,基礎差,雖經過這幾年薄弱校改造及教育均衡發展的實施,目前各小學按教師3比1配有教師計算機,學生按12比1配有學生機;教學點配有1至2臺計算機;一所中心小學有30臺計算機的微機室,并有多媒體教室一個。我學區小學目前有教師42人,年齡超過50的20人,近一半,且這些人幾乎都是民師轉正。
面對教師結構的現狀,一時半會是解決不了的,而且50歲以上這些老教師是目前學校最穩定的中堅力量,這些人現代教育技術幾乎是零基礎,相當一部人對這些還有抵觸情緒;35至50歲年齡段的近十人對設備有基本的了解,通過學習應當能夠應用;剩余的老師都是近幾年才畢業的大學生,應用不成問題,只要正確引導就可以。
教育信息化設備方面,歷史原因,邊遠山區學校底子就是僅有的國家2006年現代遠程教育項目設備,這些設備已經老化,部分已完全不能使用,而這兩年按國家均衡發展的標準配備的教育信息化設備,因為山區學校學生少,雖然符合標準,但完全開展實施教育信息化是不現實的,但是在優化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上,幫助可謂不小,完全能夠促進素質教育。
二、針對教師現狀這種情況實施教育信息化的幾點方法
1.領導重視和支持,制定方案
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對未來教育作了如下論述:“未來的教育=人腦+電腦+網絡”,所以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發展的方向,是大勢所趨。作為基層的領導,首要任務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從傳統的教育模式里跳出來,以高屋建瓴之勢,方有水到渠成之意,領導的重視、倡導是實施教育信息化的動力,要讓我們基層老師從內心感到將來實施教育信息化已成既定目標,不可避免。我們可以從接通互聯網開始造勢,基層學校地處偏遠,網絡是教育信息化的瓶頸,在國家實施信息工程的大好形勢下,多方籌集經費,想法接通互聯網,讓山區學校老師和外面的教育現狀接軌,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在此基礎上要根據國家、省、市、縣的指導性文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施方案,細化實施步驟。
2.一定的激勵、考核措施
考核和激勵,就是遵循人的行為規律,運用物質和精神相結合的手段,采取多種有效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保證教育信息化目標的實現。根據教師結構現狀,制定激勵和考核方案。考慮到年齡大的教師限于知識結構和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但是自身有多年來形成的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學校年輕老師雖然知識結構新,教學新理念接受能力強,但是教育教學的經驗缺乏,遠不及老教師。所以,我們可以考慮將老教師和年輕教師搭配成一個信息化教學小組,形成資源優化整合,相互彌補不足,以組為單位在年終考核的量化考核表中把教育信息化單列,并加大權重,并在評優選先上也把教育信息化作為一個條件,這樣倒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使用信息化教育教學設備,改進教育教學方式,并相互幫助,相互促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形成培訓機制
培訓要堅持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注重培訓的計劃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從實際出發,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實施培訓,特別要注重發揮遠程教育手段的優勢,確保培訓的質量和實效。
3.1設備使用的培訓
面對新設備,好多老師,尤其是老教師,一是怕把設備用壞了,二是不知道該如何用。所用我們對于上級配發的設備,要及時組織老師熟悉新設備,盡快掌握新設備的使用方法,可以讓設備供應商派技術指導,也可以請縣電化教育中心老師來集中培訓,培訓中可以注意把哪些掌握設備使用方法快,有責任心的教師作為業務骨干,也可以借助微信、QQ設立設備使用交流群,及時處理設備使用中的問題,讓大家盡快掌握設備的使用方法,打消老師害怕用壞設備的顧慮。
3.2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課程有機整合的方法培訓
首先培訓可以分成以下幾個專題進行基礎培訓:
?、儆脀ord排版:介紹一款軟件專門作試卷。
?、陔娮颖砀瘢弘娮颖砀竦幕局R;表格數據的輸入和編輯;表格中圖表的創建和編輯(選學:表格數據的管理,工作簿的簡單操作)。
?、壅n件:PowerPoint和Flash課件制作
?、芟螺d資源:搜索和下載資源的方法。
其次,我們可以讓學科整合做的好教師,把自己如何做的詳細過程,為什么這樣做的思想理念分析講解,讓大家結合自己所帶學科,在培訓中做出自己的學科整合課件,理解思路和方法,在后面的應用中先摸仿,逐步到形成自己的特色。
3.3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相結合的方法
對于設備使用、信息技術基礎應用,我們可以采取全學區集中培訓,培訓過程中篩選骨干,作用學科整合應用的中堅力量,以帶動全學區的教師:對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可以借用網絡分散培訓,讓教師邊用邊學,碰到問題,在網絡上相互交流,共同解決,所謂教學相長。
4.成立教育信息化設備應用、維護辦公室
信息化設備,作為電子產品,其說明書專業術語、英文對于學區50%以上的上年紀的老教師,尤如天文,弄不懂其含義,加上對新生事物天然抵觸情緒,要展開應用,困難重重,所以,組織成立專門的機構,較為專業的人員,勢在必行,具有專業知識的專門人員可以附時進行網絡或電話指導,如有必要也可以附時(有時間)一對一指導,有效解決教師們應用信息化設備的困難,為應用的推廣展開創造有利條件。另外信息化設備,在應用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哪樣的問題,而電子產品的維護又需要專業的知識,用外部專業機構肯定會解決問題,但是附之而來的是高昂的維護費用,和過長維護等待時間,這是我們山區小學校難以承受的,久而久之,學校的設備就又成了擺設。學區成立教育信息化設備應用、維護辦公室是勢在必行的,一來可以對接縣電教館;二來對我們推廣教育信息化是一個強有力的支撐;三是方便設備維護更新費用的經費預算。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456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