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戈壁設施果樹生產現狀及發展方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概述了果樹設施產業的國內外發展現狀,分析了發展戈壁設施果樹產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甘肅省戈壁設施果樹產業現狀及生產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加強戈壁設施果樹栽培技術體系研發、制訂發展規劃、政府資金支持、建立生產技術培訓與推廣體系等建議。
關鍵詞:果樹;戈壁;非耕地;日光溫室;設施栽培
中圖分類號:S66-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1463(2019)05-0053-04
Abstract:With the local varieties "Xindaping" as the test material, studied the effects of harrow bedding without film mulch(CK), harrow bedding with film mulch ,alternating narrow and wide ridges with ridge planting, mulched alternating narrow and wide ridges with furrow planting, mulched raised bedding with bedding planting, and mulched raised bedding with furrow planting soil enzyme activity of potato.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fter film mulch cropping patterns, catal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and urease activity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Under different mulching culture methods,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nd catalase activity of mulched raised bedding with furrow planting and mulched raised bedding with bedding planting were higher than CK and other treatments, and soil urease activity in mulched alternating narrow and wide ridges with furrow plant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K and other treatments,but as the potatoes grow, soil urease activity of mulched raised bedding with furrow planting and mulched raised bedding with bedding plant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K and other treatment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different furrow and ridge mulching cultivation modes,the soil enzyme activity of mulched raised bedding with furrow planting and mulched raised bedding with bedding planting cultivar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other cultivation pattern.
Key words:ridge-furrow film mulch; potato; soil enzyme activity
戈壁農業是指在戈壁灘、砂石地、鹽堿地、沙化地、灘涂地等不適宜耕作的閑置土地上,在符合國家有關生態保護法律法規政策的前提下,以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為載體,發展設施蔬菜及瓜果等特色農產品的新型農業發展業態。果樹設施栽培是指利用溫室、塑料大棚等設施,在特定的區域或季節,創造適宜其生長發育所需的環境條件,從而保證果樹正常開花結果和生長,通過調整果品上市時間,為生產者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林果花卉研究所自1995年起開展設施果樹栽培技術研究、示范和推廣,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1 ],近年來在非耕地設施果樹栽培技術研究及新品種選育方面也取得了一定進展[2 - 4 ],推動了設施果樹產業的發展。但甘肅省的設施果樹,尤其是戈壁設施果樹綜合研究和生產應用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在對甘肅戈壁設施果樹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指出了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發展方向和建議,以期為促進甘肅戈壁設施果樹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1 國內外現狀
果樹設施栽培已有100余年的歷史,但較大規模的發展是20世紀70年代至今的20~30 a時間。隨著果樹栽培集約化的發展,世界各國設施果樹的面積逐步增加,日本、新西蘭、美國等國發展較多。
我國20世紀70年代葡萄日光溫室栽培成功,隨后塑料大棚試驗種植成功,標志著我國果樹設施栽培的開始。此后果樹的大棚及溫室栽培在遼寧、山東、河北、河南、安徽等省市逐步開始試驗、推廣和應用。20世紀90年代初,甘肅省設施果樹產業與全國同步開始迅速發展,種植地域迅速擴大。全國范圍內栽培最多的是葡萄和草莓,其次為桃、油桃、李、杏、櫻桃、柑桔、棗、無花果、枇杷等。目前我國果樹設施栽培類型以日光溫室為主,塑料大棚為輔,生產模式以促早栽培為主,延遲栽培為輔。 甘肅省設施葡萄則以延遲栽培面積居 多[5 - 6 ],促早栽培較少。桃以促早為主[3 - 4 ]、延后栽培剛剛起步。除這兩種主要設施果樹外,近年來,草莓、棗、李、櫻桃等均在戈壁日光溫室開始生產種植,番木瓜、臺灣青棗、檸檬、無花果等南方果樹也在嘉峪關戈壁日光溫室中試種成功[2 ]。
2 果樹設施栽培的優點
設施栽培可以人為調控果實成熟期,提早或延遲采收期,使果品周年供應市場。以提早上市為主要目的的設施栽培果樹,如葡萄、桃、櫻桃、李、杏等可提早上市2~4個月。設施栽培果樹產量比露地栽培顯著提高,如草莓可增產2~3倍,同時減少農藥用量及污染,獲得優質、安全果品。設施栽培可以防止杏、桃、櫻桃等花期晚霜危害和櫻桃、草莓等幼果發育期間的低溫凍害,以及葡萄、櫻桃、棗成熟時的裂果,還可防止干旱、冰雹等對果樹造成的危害。
在設施栽培條件下,其生產基本不受地理緯度和果樹自然分布的限制,熱帶和亞熱帶果樹實現了南果北栽。如利用日光溫室栽培番木瓜、柑桔、枇杷等,在山東、遼寧、北京等地引種種植成功,歐亞種葡萄在高溫多雨的南方地區獲得成功。果樹設施栽培多以淡季供應和提高品質為目標,與露地相比其經濟效益高2~5倍以上。
設施栽培提高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因為在設施栽培條件下的果樹生產,一般采用密植高產栽培技術,有限的土地資源得到了高效利用,而且能夠實現跨季節生產,錯開成熟期,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生產過程勞動力缺乏的矛盾。
3 戈壁設施果樹產業發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
3.1 發展非耕地設施果樹產業的必要性
我國耕地資源緊缺,有數據顯示,我國85%以上的土地資源為非耕地,其中沙漠和戈壁灘等荒地面積已占到陸地面積的1/7[7 ],同時沙化地等非耕地生態治理效益低下。科學開發戈壁灘等非耕地資源,在適宜地區發展戈壁農業,可有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增加土地資源,既可以使我國耕地保有量堅守1.28億hm2紅線,也可有效解決果菜等園藝作物與糧爭地的矛盾。
同時,集中規?;l展戈壁非耕地設施果樹產業,可以有效解決目前設施果樹栽培中存在的部分問題,從標準化設施建設開始,選擇適宜品種,配套標準化栽培技術,生產綠色無公害果品,提高經營者的收益。
3.2 甘肅省發展戈壁設施果樹產業的可行性
甘肅省有未利用非耕地1 913.33萬hm2,占全省總土地面積的42%,包括沙漠、戈壁、高寒石山、裸巖、低洼鹽堿、沼澤等,其中河西走廊戈壁類型土地是非耕地的主要類型[6 ]。這些非耕地區域,尤其是甘肅省的河西走廊地區,一般都有著發展設施果樹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如光照充足、光質好、晝夜溫差大、無污染等,且廣闊的荒漠利于整體規劃和集中連片規模化發展。
適宜戈壁非耕地設施栽培的葡萄、桃、無花果等果樹新品種的引進篩選工作的持續開展[2 - 3 ],節水灌溉技術和設備日趨完善,適宜戈壁非耕地應用的“1448三材一體型”日光溫室結構具有升溫快、蓄熱好,空間大、抗逆能力強等優點[8 ]。這些針對戈壁生態類型研發的新技術、新品種,可以在技術上保障戈壁設施果樹產業的持續發展。甘肅省政府《關于河西戈壁農業發展的意見》的出臺,為戈壁設施果樹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4 戈壁設施果樹栽培產業中存在的問題
4.1 設施栽培的樹種結構不盡合理
延后葡萄曾迅猛發展,造成了市場供應的相對不平衡,導致部分產品滯銷,降低了經濟效益,目前進入調整階段,提高品質成為目前生產中的主要問題。桃、李、杏、櫻桃等設施果樹發展卻明顯緩慢。一般來說,樹種或品種的選擇需要經過科學分析,確保符合以下原則:需冷量低、品質優、早熟、季節差價大,借助設施栽培能夠明顯提高品質、增加產量和適宜設施栽培等。
4.2 設施栽培生產的果實品質欠佳
大多促早生產樹種,往往偏向于選擇極早熟或早熟品種,這類品種品質本身不及中晚品種,加上設施內光照不充足,積溫不足,造成了果品含糖量降低、果實風味差等不良后果。延后葡萄由于后期管理水平不夠,也造成果實外觀和內在品質下降,影響了種植效益。
4.3 果樹專用設施設備研發滯后
果樹栽培的設施主要為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等,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設施結構不規范,如建造方位不合理、前后屋面角較小、墻體厚度不夠、通風口設置不當等;第二,機械化程度低,不適于規?;a;第三,保溫材料保溫性能有待進一步提升。另外,果樹設施栽培配套的工程技術及設備研發有待加強。
4.4 果樹設施栽培技術尚未形成完整的技術體系
生產中普遍存在樹種和品種選擇不合理、扣棚升溫時間過早、忽視棚室內光照條件改善、未重視二氧化碳施肥、果實采收后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針對不同樹種、不同栽培模式的整體配套的設施果樹栽培技術體系還需要完善。
5 發展甘肅非耕地設施果樹產業的幾點建議
5.1 加強戈壁設施果樹栽培技術體系研發
如新型設施的研制開發應以經濟型、節能型為主,研究適宜的覆蓋材料、構型特征、成本收益、功能控制等,逐步實現設施內生態條件的自動化控制。培育或篩選適合設施栽培的新品種。確立優質高效栽培管理模式包括整形修剪、環境調控、土肥水管理及病蟲害防治、花期管理和促花、生長發育調控等技術。加強生理生態特性研究,探索戈壁設施條件下果樹生長發育規律,加強果樹周年生長分析和生理方面的研究,探明各種非耕地環境因子與果樹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之間的相關性及最佳生長模式。還應積極開展不同樹種、品種低溫需求量,營養的吸收、分配與運轉規律及激素應用等方面的研究。 5.2 制訂發展規劃
充分考慮不同區域水、光、溫和土壤等自然因素,以及運輸條件、產品銷售、技術支撐等條件,制訂好戈壁非耕地果樹產業發展規劃。加強與產業化發展相關的基地化建設、包裝、貯藏保鮮、現代化運銷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健全生產—運銷—市場信息服務體系,逐步開發國內外市場。
5.3 政府資金支持
與可耕地果樹產業相比,戈壁非耕地自然環境條件比較惡劣,一般需建造栽培設施、節水灌溉設施和局部土壤改良等,造成非耕地果樹產業的資金投入遠高于可耕地。因此,在戈壁設施果樹的發展過程中,需要政府相關政策及資金的支持,推動產業發展。
5.4 建立生產技術培訓與推廣體系
加大對基層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保證基層技術人員及時掌握相關技術。加快戈壁非耕地果樹產業的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戈壁設施果樹產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寬瑩,馬 明, 王 鴻. 甘肅靜寧油桃日光溫室栽培技術[J]. 中國果樹,2004(4):40-42.
[2] 李寬瑩,張 坤,王 瑋,等. 河西走廊非耕地日光溫室無花果栽培技術[J]. 甘肅農業科技,2019(2):83-85.
[3] 王 鴻,李寬瑩,李艷峰,等. 幾個桃品種在西北非耕地日光溫室栽培表現[J]. 西北園藝(果樹), 2017(6):39-42.
[4] 王 鴻,李寬瑩,陳建軍,等. 非耕地日光溫室桃根域限制栽培關鍵技術[J]. 甘肅農業科技,2015(8):93-94.
[5] 秦占毅,任 健,王生榮,等. 甘肅敦煌戈壁荒漠地區設施葡萄延后栽培技術[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12(22):21-24.
[6] 楊江山,常永義. 河西地區發展非耕地設施葡萄延后栽培芻議[J]. 甘肅農業科技,2012(10):39-40.
[7] 張漢燚,王小明,席亞麗,等. 在非耕地上發展以菌業為主導的循環經濟模式研究[J]. 河西學院學報,2012,28(2):1-9.
[8] 柴再生,張國森,崔海成. 河西走廊非耕地日光溫室產業發展的六項創新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溫室園藝), 2011(19):52-53.
?。ū疚呢熅帲宏?nbsp; 珩)
收稿日期:2019 - 03 - 06
基金項目: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種苗擴繁與生產技術崗位(CARS-30-1-6);農業農村部西北地區果樹科學觀測實驗站(S-10-18)。
作者簡介:王 鴻(1973 — ),男,甘肅靈臺人,研究員,主要從事果樹栽培與育種工作。聯系電話:(0)13919042725。Email:wanghong@gsagr.ac.cn。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71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