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洋蔥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洋蔥是甘肅農業生產中發展速度較快、經濟效益較高的特色優勢產業和農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分析了甘肅省洋蔥生產的優勢、發展現狀及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加快新品種引進和選育,建立健全良種繁殖體系;大力推進機械化生產水平,健全信息服務體系,完善監測預警體系等方面提出了甘肅省洋蔥產業今后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甘肅省;洋蔥產業;發展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S63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1463(2019)05-0074-04
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affection of the technology of ridge tillage with ditch irrigation on soil and crop and the water-saving benefits in the oasis irrigation area of Hexi Corridor.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key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ridge tillage with ditch irrigation techniques,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crops and the coupling model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under ridge tillage with ditch irrig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effects of ridge tillage with ditch irrigation on soil nutrient losses, which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further.
Key words:Ridge tillage with ditch irrigation;Water saving;Cultivation;Benefit;Hexi Corridor
洋蔥(Allium cepa L.)為百合科蔥屬蔥蒜類兩年生草本作物,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多種礦物元素,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舒張血管等作用,可預防骨質疏松、糖尿病、高血壓、感冒等多種疾病,有抗衰老的功效,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保健蔬菜。
洋蔥已有5 000多年的栽培歷史,20世紀初傳入中國,甘肅省從20世紀80年代起大面積種植,現已成為中國洋蔥主產地之一。據統計,2017年甘肅省洋蔥種植面積達2.12萬hm2,主要分布在酒泉、張掖、金昌、武威等地。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甘肅省洋蔥產業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目前己成為甘肅農業生產中發展速度較快、經濟效益較高的特色優勢產業和農村經濟支柱產業,發展前景廣闊[1 - 2 ]。
1 生產優勢及發展現狀
1.1 生產優勢
甘肅省種植洋蔥已有超過110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研發出許多適合特定區域的種植模式及栽培技術。俗話說:“中國洋蔥看甘肅”,甘肅洋蔥已在中國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特別是“酒泉洋蔥”,已成功注冊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甘肅具有種植洋蔥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生態條件。甘肅的洋蔥產地主要集中在以酒泉、張掖、金昌、武威為主的河西走廊地區,該區氣候資源的總體特點是太陽輻射強,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降水量少、氣候干燥、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病蟲害較少,氣候垂直差異顯著,種植的洋蔥不但產量高,而且色澤鮮亮、個大肉厚、味濃多汁、營養豐富[3 - 4 ]。優質高產不但激發 廣大農戶種植洋蔥的熱情,也增強了洋蔥的市場競爭力。
1.2 發展現狀
1.2.1 種植面積和產量逐年增加 自2015年以來,甘肅省洋蔥種植面積和產量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圖1)。2015年,全省洋蔥種植面積1.78萬hm2,產量130.2萬t;2016年較上一年略有升高,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增加了5.62%、17.28%;2017年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較上年增加了12.94%、17.66%,與2015年相比,種植面積增加了19.29%,產量提高了38.0%。
1.2.2 種植地域廣泛,基地規?;拘纬?
洋蔥于20世紀初傳入中國,逐漸在全國推廣種植。甘肅省從20世紀80年代起開始大面積種植,目前種植地域遍及全省41個縣(市、區)。據2017年統計,全省洋蔥種植地域比較集中、種植面積居于前10位的縣(市、區)有9個分布在河西走廊,其中永昌縣種植面積最大,為0.285萬hm2;肅州區次之,為0.274萬hm2;玉門市第3,為0.233萬hm2;其余為金塔縣(0.163萬hm2)、高臺縣(0.163萬hm2)、山丹縣(0.145萬hm2)、靖遠縣(0.129萬hm2)、甘州區(0.085萬hm2)、金川區(0.076萬hm2)。經過近40年的大面積推廣種植,甘肅省已形成以河西走廊為主的洋蔥生產基地,主要分布在酒泉的肅州、玉門、金塔,嘉峪關市,金昌的金川和永昌,張掖的高臺、山丹、甘州、肅南、臨澤,武威的民勤和古浪,白銀的靖遠、景泰等縣(區),洋蔥已經發展為甘肅省的優勢特色產業。
1.2.3 種植模式不斷改進,栽培技術逐步完善 經過全省廣大科研人員、農技推廣人員、洋蔥生產專業戶等長期的不懈努力,甘肅省的洋蔥種植模式不斷得到改進,相應的配套栽培技術逐步完善。20世紀90年代初,洋蔥種植主要采用撒播壓沙的方式。隨著國內外市場對洋蔥品質要求及洋蔥種子價格的提高,通過試驗、示范,提出了田間覆膜直接點播技術、日光溫室育苗田間覆膜移栽技術。為順應市場需求,提高產量和品質,增加種植效益,在原有技術基礎上[5 - 7 ],成功研發出早育苗、早移栽覆膜移栽技術[8 ]、洋蔥套種栽培技術[9 ]、洋蔥膜下滴灌栽培技術[10 ]。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種植品種雜亂
洋蔥生產中存在嚴重的品種雜亂現象,生產的產品大路貨居多,嚴重影響出口貿易。目前,市場上流通的洋蔥品種繁多,而且每年都有幾十種新品種出現,導致種植品種雜亂,產品質量無法保證。國外引進的1代雜交種雖然優質、高產、抗病性強,但價格昂貴,有些種植戶為了降低成本選用便宜種子,甚至采用本地自留或自繁的品種,生產中常出現苗不齊、雙頭、公蔥等現象,商品性差。
2.2 機械化程度低, 生產成本高
目前,甘肅的洋蔥生產存在機械使用率低、用工多、強度大、效率低、生產成本高等突出問題。洋蔥從移苗定植、中耕鋤草、施肥、噴藥一直到收獲、裝袋、搬運,整個過程幾乎都是人工操作,勞動力投入較大,加之當前農村勞動力短缺,使得洋蔥生產成本增加,效益低。
2.3 市場波動大, 價格不穩定
近年來,甘肅省洋蔥產業雖然已形成了規?;l展、標準化種植的良好格局,但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行情,許多種植者茫然不知所措,往往閉著眼睛做決策,跟風種植現象普遍,致使洋蔥種植面積忽大忽小,銷售價格也出現大起大落現象,個別年份甚至出現賣洋蔥難。同時,受國內外洋蔥生產銷售大環境的影響,洋蔥銷售價格也多有變化,市場走俏時收入可過15萬元/hm2,行情不好時收入只有1.5萬元/ hm2左右。價格的巨大變化直接導致了種植效益的不確定,“價低傷農”時有發生,嚴重影響種植效益和菜農積極性。
3 發展對策
3.1 加快新品種引進和選育, 建立健全良種繁殖體系
根據洋蔥主產地生產特點,從國內外引進優良洋蔥新品種,通過試驗、示范,篩選出適宜不同區域栽培的優良品種,推動洋蔥品種的更新換代。此外,必須加大洋蔥新品種選育力度。目前,甘肅洋蔥生產中選用的種子大都來自國外,價格極高,而且呈連年上漲的態勢,導致種植成本逐年增加。新品種選育是一項周期長、連續性、見效慢的公益事業,建議政府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為使良種引進及選育經?;?、規范化,確保良種繁育材料的質量,建立良種引進、選育、繁育、試驗、示范基地,長期開展適銷對路洋蔥品種的引進和選育工作,并在全省各洋蔥主產區建立健全良種繁育體系。
3.2 大力推進機械化生產水平
洋蔥種植用工的環節主要集中在移苗定植、采收和裝袋搬運階段。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農村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致使洋蔥種植成本提高,種植效益逐年下降。實現洋蔥的機械化生產,對提高種植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建議各級農業科研單位、科技部門與農機部門聯合,設計制造小型洋蔥移苗定植和采收機器,提升洋蔥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加快機械播種、定植、機收等薄弱環節技術的推廣應用。選擇適宜的鄉鎮、農機合作社、洋蔥種植專業合作社等優勢主體建設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分種類、分區域總結提煉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樹立典型,示范引導,為全省洋蔥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3.3 健全信息服務體系, 完善監測預警體系
洋蔥滯銷、價格波動大的根源在于大市場與種植者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即種植者對供求信息掌握不足,難以預測洋蔥產銷趨勢,缺乏對市場信息的正確分析與判斷,盲目擴大或縮小生產規模,以致價格不穩定,甚至無人問津。要破解洋蔥價格大幅波動,需健全大數據等信息服務體系,完善符合國情農情的監測預警體系,提高信息化水平。目前,我國已建立了中國洋蔥網、中國圓蔥交易網、蔬菜商情網、農業信息網等信息平臺。由于從事洋蔥生產的絕大多數人為文化水平較低的農民,無法及時獲取相關信息,即使獲得了信息,也沒有能力進行分析,無法做出合理決策。建議建立由各級政府、媒體、研究機構、農業合作社、農民等組成的洋蔥網絡體系,形成洋蔥生產資料、農機、經營、加工和銷售各個環節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的全程信息服務體系。各級農業局、農技推廣部門、鄉鎮農技人員等要根據服務體系提供的信息,積極引導廣大農戶因地制宜、科學有序地調整種植計劃,適度穩健地發展洋蔥產業,做好市場預測,及時發出市場預警,降低風險。
參考文獻:
[1] 謝豐汁. 嘉峪關市洋蔥產業現狀及對策[J].甘肅科技,2014,30(18):6-8.
[2] 唐成順. 對嘉峪關市洋蔥產業發展的思考[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07,20(8):13-15.
[3] 陳秀香. 淺析河西灌區無公害洋蔥標準化生產管理體系[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14):52-53;63.
[4] 柴再生,張國森,余紅軍,等. 河西走廊洋蔥優質豐產栽培技術[J]. 甘肅農業科技,2011(4):43-45.
[5] 趙 強,常國軍,韓文韜,等. 酒泉市洋蔥栽培技術的改進[J]. 中國蔬菜,2007,25(10):49-50.
[6] 王玉萍,米曉輝,李桂琴. 洋蔥病蟲害的為害特點及防治措施[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12,22(7):28-30.
[7] 葛玉泉. 沿祁連山冷涼灌區無公害洋蔥豐產栽培技術[J]. 甘肅農業科技,2013(9):59-61.
[8] 趙海霞,常國軍,梁玉清,等. 甘肅酒嘉地區洋蔥栽培技術變革與發展建議[J]. 中國園藝文摘,2016,32(3):169-170.
[9] 張永久,李方華. 酒泉市制種西瓜套種洋蔥高產栽培技術[J]. 現代農村科技,2011(8):20-21.
[10]王新鋒,李玉軍,蔡 棟. 洋蔥膜下滴灌栽培技術[J]. 蔬菜,2017(3):41-43.
?。ū疚呢熅帲宏?nbsp; 珩)
收稿日期:2019 - 02 - 18
基金項目: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蘭州綜合試驗站(CARS-24-G-25);農業部西北地區蔬菜科學觀測實驗站(2015-A2621-620321- G1203-066)。
作者簡介:馬彥霞(1982 — ),女,甘肅定西人,副研究員,博士,主要從事蔬菜栽培方面的研究與示范推廣工作。Email:mayx1982@126.com。
通信作者:張玉鑫(1980 — ),男,甘肅張掖人,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蔬菜栽培方面的研究與示范推廣工作。Email:zhangyuxin@gsagr.ac.cn。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7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