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太和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介紹了太和縣中藥材產業的發展現狀,總結了當地在推動中藥材產業發展過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以期為當地中藥材產業的提質增效提供借鑒。
  關鍵詞    中藥材;產業現狀;成效;問題;對策;安徽太和
  中圖分類號    F32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079-01
  太和縣近年來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突出發展壯大中藥材產業,打造“精準扶貧”增收新亮點。本文著重介紹了太和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和取得的成效,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以促進當地中藥材產業的健康發展。
  1    發展現狀
  太和縣現代生物醫藥聚集區已被列入安徽省首批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發展基地之一,縣“十三五”規劃把打造 “醫藥高地、詩畫太和”作為發展戰略目標。為推進醫藥高地建設和大健康產業發展,太和縣出臺了《太和縣扶持綠色中藥材產業示范園建設辦法》,規劃以大新、李興、倪邱、宮集為中心,建設綠色中藥材產業示范園,輻射周邊鄉鎮,到2020年打造2萬hm2省級綠色道地中藥材生產基地,并對示范園區內的種植大戶和企業給予財政資金獎補。目前,全縣中藥材種類有30余種,其中大宗道地品種主要有薄荷、桔梗等,其他品種主要有桑果、藥牡丹、決明子、板藍根、白術、白芷、柴胡、大青、山楂、黃蜀葵、杭白菊等,稀有名貴品種有知母、三七、石斛、何首烏、紅豆杉等。據統計,2018年全縣中藥種植面積達7 106.67 hm2,產量11.6萬t。全縣13.33 hm2以上的規模種植大戶有153戶,面積3 866.67 hm2,其中20.00 hm2以上的種植大戶82家。
  現有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市級13家,其中桔梗初加工龍頭企業6家、薄荷初加工龍頭企業5家、板藍根加工3家,市場影響力較大的中藥材加工企業有悅康天然藥業、貝克藥業、一帆香料、哈博藥業、安徽冠禪生物、鵬宇中藥材、利民中藥材、安徽御芝堂藥業、安徽福隆生物科技等,主要加工產品有桔梗系列保健食品、薄荷腦等系列產品以及板藍根、丹參、金銀花顆粒產品等。目前,李興鎮已成為桔梗生產、加工和購銷集散地,具有較強的輻射帶動能力,其桔梗絲、干桔梗、桔梗菜等主要產品銷往我國東北及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2    取得的成效
  2.1    形成了區域規模
  太和縣形成了具有一定種植規模的鄉鎮或基地,如以李興鎮、清淺、雙廟、大廟等鄉鎮為主的桔?;?,以胡總、大新、肖口、三堂等鄉鎮為主的薄荷基地,以倪邱、桑營、洪山等鄉鎮為主的藥牡丹、知母等基地,以宮集、二郎、阮橋等鄉鎮為主的急性子、丹參基地,以墳臺、原墻、高廟等鄉鎮為主的桑果基地。這些鄉鎮農民掌握了一定的種植技術,進入了穩定發展階段,形成了3個主要栽培經營模式:一是李興、宮集、倪邱、清淺、大廟等地的“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一體化經營模式;二是桑營、雙浮、三堂等地的“果藥間作”“林藥間作”等“仿野生”的立體種植模式;三是墳臺、五星、高廟、阮橋等地專業大戶帶動貧困戶發展的新型產業扶貧模式。
  2.2    推動了品牌建設
  太和縣中藥材生產方式逐步向專業化生產方向轉變,其組織形式有2種:一是縣域中藥材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戶簽訂種植協議,根據訂單組織生產;二是中藥材大戶或中藥材企業通過流轉土地連片種植,形成規模化生產。太和縣薄荷、桔梗等道地中藥材生產優勢明顯,目前太和桔梗被列入“十大皖藥”榜單,太和(李興)桔梗產品已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太和薄荷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知名區域品牌。
  2.3    促進了農民增收
  中藥材種植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一般都高于大宗糧食作物。常規中藥材年產值在4.5萬元/hm2以上,個別稀有名貴品種效益在15萬元/hm2以上。如白芷產值在15萬元/hm2左右;桔梗種植后3年出土,鮮重售價4元/kg,年平均產值超過3萬元/hm2;鐵皮石斛鮮條單價600~1 000元/kg,產值約90萬元/hm2。目前,不少農戶依靠發展中藥材已經脫貧致富,如倪邱鎮張奇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薄荷24 hm2,年純收入達120萬元,并帶動周邊78個農戶;大廟鎮張偉種植0.33 hm2鐵皮石斛,年純利潤30萬元。
  2.4    帶動貧困戶脫貧
  太和縣規劃的四大綠色中藥材示范園區,重點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突出發展特色中藥材等產業,并將其作為產業扶貧的抓手,采取“能人大戶+貧困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貧困村”等模式,鼓勵能人大戶通過合作、入股、勞務等方式,吸收、組織、帶領貧困戶增收脫貧。根據貧困戶的年齡、身體狀況等實際情況,設立不同的幫扶就業崗位:50歲以下、身高在1.6 m以上的,可以從事裝炕、出炕、澆水等工作;50~60歲的可以從事收割、裝箱等工作;60歲以上的,可以從事拔草、藥材分揀等工作,基本上做到大部分貧困戶有活干、有錢掙。
  3    存在的問題
  目前,太和縣中藥材生產有了一定規模,但產業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一是種植分散、規模較小;二是標準化種植程度較低;三是銷售渠道單一;四是加工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尤其是精深加工企業較少,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藥材產業的發展[1]。
  4    發展對策
  4.1    推進標準化、園區化、產業化經營
  加大技術推廣和服務力度,實行綠色規?;N植、標準化訂單生產,培育中藥材與創意園林、生態藥膳與健康休閑相結合的新型業態,著力培育一批中藥材區域品牌、產品品牌[2]。
  4.2    積極創建綠色中藥材知名品牌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名優藥材品種及有臨床特色的中成藥原料藥材品種,鼓勵申報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識的中藥材產品,提升中藥材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積極組建產、學、研、貿一體化的綠色中藥材產業聯合體,大力推行“龍頭企業+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能人大戶+貧困戶”等經營模式,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3-4]。
  5    參考文獻
  [1] 康天蘭,劉學周,曹占鳳,等.甘肅中藥材生產形勢分析及發展對策[J].甘肅農業科技,2019(1):90-94.
  [2] 此里卓瑪,閔康.迪慶州中藥材產業現狀及發展思路[J].云南農業科技,2019(1):63-64.
  [3] 張如義,呂向陽,陳艾夢,等.四川省內江市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180-182.
  [4] 何愛珍,張薇,何建紅,等.淳安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農業科技通訊,2019(1):19-23.
  作者簡介   王婷婷(1976-),女,安徽太和人,高級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00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