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提要] 本文對河北省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發現河北省鮮食玉米產業存在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土地流轉分散、產品加工檔次低、加工企業規模小、分布分散等問題。因此,分別對種植環節、加工環節、銷售環節提出對策建議,以期為河北省鮮食玉米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河北;鮮食玉米;發展對策
基金項目: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玉米創新團隊專項基金(HBCT2018020301);通訊作者:郭麗華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4月6日
一、河北省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現狀
鮮食玉米是在乳熟期采摘果穗用于加工或者直接食用的玉米類型,因其風味和品質特點各有不同,鮮食玉米可以分為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等。鮮食玉米富含蛋白質、不飽和酸和維生素B、E等,在粗糧化的今天,鮮食玉米成為現代人喜愛的健康食品。
我國鮮食玉米種植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小面積的糯玉米種植,僅供農戶自己食用。傳入城鎮后,其獨特的香軟糯風味受到人們的喜愛,巨大的城鎮消費市場使得鮮食玉米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據中國種子協會統計,2018年全國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大約在2,000~2,200萬畝,已經成為世界上主要的鮮食玉米生產國。河北省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從2015年的68萬畝增加到2018年的100~120萬畝,鮮食玉米種植可以劃分為甜玉米和糯玉米兩類。張家口、固安、保定、唐山、石家莊等地種植品種多為糯玉米,秦皇島(昌黎)種植甜玉米。唐山和秦皇島還在省外,如黑龍江、吉林等地建有種植基地。主要種植品種糯玉米有萬糯8號、萬糯2000系列等,甜玉米有金菲、瑞珍等。現有鮮食玉米加工企業百余家,大多分布在種植基地附近。糯玉米加工多為速凍加工,產品為速凍玉米穗、玉米塊,甜玉米以籽粒加工為主,大部分產品為玉米罐頭。銷售方面,對內銷售市場有京、津、冀、浙等省,對外出口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家。
二、河北省鮮食玉米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種植環節
1、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水利基本建設投資較少。近年來,河北省投入在農業基本建設的資金逐年增加,但從實際情況看,還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農業發展中,水資源是農業發展的命脈,因此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尤為重要。在對水利基本建設投資的測算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對水利基本設施建設的傾斜程度可以用水利基本建設投資所占比重體現。
水利基本建投資所占比重(%)=水利基本建設投資/農業基礎設施投資
水利基本建投資所占比重大于1時,表明政府對水利基本建設比較支持,支持力度隨著系數的增大而增大;強度小于1時,表明政府對水利基本建設的投資較小,支持較弱。由表1可見,2011、2012、2013、2016年的水利基本建設投資比重均小于1,支持力度較弱。2014、2015年的基礎設施投資強度系數為1.1,支持力度也較為一般。十年里,六年的水利基本建設投資強度較弱??梢?,近年來河北省政府對水利基本建設投資的支持力度較弱,農田缺乏有效利用,制約農業產業發展。(表1)
2、土地流轉分散,規?;潭容^低?;?26份河北省農村土地流轉現狀調查有效問卷,得出現階段農戶土地流轉的90%以上是熟人間分散的小規模流轉,小比例的農戶通過合作社或中介組織進行土地流轉?,F有參與鮮食玉米種植的經營主體為小規模種植的個體農戶、合作社、擁有種植基地的鮮食玉米加工企業。因土地流轉分散,個體農戶之間的種植不能形成一定規模的種植基地。此外,因農村青壯勞力大多外出打工,現有年齡大、文化低的務農人員很難接受先進技術,不利于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二)加工環節
1、產品加工檔次較低。目前,河北省鮮食玉米加工企業以粗加工為主,產品加工種類少、深加工程度低,加工設備、質量、技術等急需改進和提升。加工企業對鮮食玉米的加工轉化增值能力不強,導致加工率和增值率較低,鮮食玉米精細包裝產品不到5%,精深加工更是缺乏,大多為初加工產品,這種情況直接導致了企業利潤空間狹小,二、三產業帶動受到制約。
2、加工企業分布分散、且規模較小?,F今,國內有2,000多家速凍鮮食玉米、果蔬加工企業,大型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3,000萬穗以上)不到3%,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經過多年發展,河北省鮮食玉米加工企業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但是由于生產區域受限,大部分加工企業分散在鮮食玉米種植基地周邊。此外,河北省現有加工企業年加工產量也僅為六七千噸。多數鮮食玉米加工企業受限于規模,生產的產品級別低、類型少、附加值小、經濟性差。
三、鮮食玉米產業發展對策
(一)種植環節
1、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強化風險防范。河北省財政資金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有限,無法良好適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阻礙農業增產、農民增收?;A設施建設要緊緊圍繞著力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早日建成旱災時能澆水、澇災時能排水的標準農田,充分運用管灌、滴灌、噴灌等灌溉方式,增強抗御旱災的能力,進一步提高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規模效益。
2、完備土地流轉制度,促進土地規模化。在保障農民為主體的條件下,創新土地流轉制度,通過政策引導、市場驅動、信息服務等方式完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完善土地流轉機制,激勵農民展開多種模式的土地使用權流轉,推動土地向規?;芗?,促進農業資源向龍頭企業和家庭農場集中。積極引導和鼓勵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采取訂單農業為主要經營模式,確保鮮食玉米種植產業穩定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二)加工環節
1、加大研發力度。中國鮮食玉米育種單位有200多家,僅省級農業科研單位就有幾十家,但研發鮮食玉米深加工的團隊卻很少,鮮食玉米產業研發力量顯著低于發展需要。因此,科研育種單位要加強鮮食玉米新品種的研發,研制出更多滿足消費市場需要的高品質品種。其次,科研單位可以和企業相互合作,加大研發力度,發揚產品特點,研發多種深加工產品。最后,加工企業可以依據自身實力引進國內外玉米加工副產品(皮、須等)先進生產技術,建立鮮食玉米副產品深加工體系,多方位滿足市場需求,增強企業競爭實力。 2、加大鮮食玉米品牌建設。市場競爭是質量和品牌的競爭,低質量的農產品無法形成品牌,沒有品牌就不能有效地開拓市場和穩定地占有市場份額,農業投資和農業生產也將承擔極大的風險。迄今為止,河北省擁有的鮮食玉米品牌數量較少,不具備較高的知名度,鮮食玉米產業要發展,發揚品牌引領作用和擴大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度是關鍵。河北省可以利用張家口萬全鮮食玉米之鄉的優勢,鼓勵周邊有條件的農戶種植優質鮮食玉米,加大品牌建設,建設區域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知名度,進而打造河北省鮮食玉米優秀品牌,開拓國內外市場,為河北省鮮食玉米產業的晉級奠定根基。
3、加大對龍頭企業扶持力度。農業作為基礎產業,生產周期長、利潤低、產業化程度不高,鮮食玉米作為朝陽產業,政府應積極出臺扶持政策,為鮮食玉米產業化經營創造寬松環境。積極利用稅收、補貼、保證等方式,拓寬投融資渠道,努力形成以財政扶持為導向、企業投資為基礎、農民入股為補充的產業投入新格局。通過政策扶持、金融平臺等,為有能力的合作社和企業提供融資支持,促進企業發展。
(三)銷售環節。通過適度加大宣傳,激勵農戶種植鮮食玉米來增加收入,并以市場為導向,合理增加鮮食玉米種植面積、提高農民種植鮮食玉米的經濟效益。拓寬銷售渠道和翻新銷售模式,運用傳媒和網絡平臺向外頒布供求信息,精進建設電子商平臺,踴躍探求新型農產品流通方式,加強與大型超市、城市社區的直接對接,建立一條從田間地頭直接到市場的產品物流配送體系,減少中間環節和物流支出,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企業要按照市場需求在鮮食玉米種植上要規模化、標準化,在加工方面要做深做精,向國內外鮮食玉米科研團隊和鮮食玉米知名企業學習,加大力度研究玉米深加工產品。此外,政府要加大對鮮食玉米產業的政策扶持,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加強土地流轉促進土地規模集中,扶持一批有能力的生產加工企業帶動產業發展,真正把玉米產業打造成獨具特色、獨領行業發展的朝陽產業。
主要參考文獻:
[1]朱世君.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及問題分析[J].鄉村科技,2018(25).
[2]龐如超.河北省農村土地流轉現狀調查與思考——基于河北省826農戶調查樣本[J].山西農經,2016(7).
[3]朱彥輝,劉玉強.河北省鮮食糯玉米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0(22).
[4]何曉鵬,沈瑾,孫潔.淺談我國鮮食玉米行業發展概況[J].農業工程技術(農產品加工業),2010(10).
[5]王子明,李春艷,萬世敏,許志鋒,謝聯標.廣東省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經驗與戰略發展思路[J].作物雜志,2014(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1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