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提升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成效的有效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語文四年級時期,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語文積累,此時需要夯實學生前期的知識累積,同時促進學生的思維互動,在語文的基礎閱讀引導中,通過多樣化的閱讀形式,打破傳統教學的呆板性,幫助學生豐富閱讀的素材,拓展閱讀的視野,并在閱讀的過程中創建出較為輕松的互動環境,帶領學生走進自由的閱讀探究空間中,提出獨立的閱讀見解,形成精神上的閱讀感悟,基于閱讀的知識深化對語文的理解,同時獲得精神層面的熏陶。
關鍵詞:提升;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方法
引言:四年級階段學生已經可以逐步的展開自主的閱讀思考,此時教師應適當的放手,在閱讀環節鼓勵學生課堂上互動,課后自我積累,及時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展開閱讀分析,教師應打破墨守成規的教學形式,導入趣味的內容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長期良好的閱讀習慣,充分的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并能夠在閱讀中不斷的汲取知識的營養,獲得閱讀的自我進步。
1.結合生活實際豐富閱讀素材
生活中存在諸多閱讀的素材,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大書,需要人們不斷的品咂其中的韻味,隨著時間的流淌,生活給人以不同的啟示,其中就可以選擇出部分契合四年級閱讀的信息,讓學生在教材閱讀的同時,可基于生活狀態獲取更多的素材,對閱讀的認知與理解也更加深刻,如閱讀四年級《頤和園》時,頤和園是生活中切實存在的,學生通過生活的經驗,或多或少的了解頤和園,還有的學生對頤和園一無所知,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認知程度,通過多媒體的視域展示頤和園的場景,學生生活中也看過類似的影視情境,尤其是當代的小學生,他們接觸電子產品的機會較多,他們可以結合自己生活中搜集到的影視資料,回顧自己了解到的傳統建筑、圓明園與頤和園的毀滅等相關的內容,在課堂上互相分享自己的見聞,教師見縫插針的進行補充,從建筑的結構審美,到閱讀的技巧把控,到愛國情緒的引發,由淺入深的在閱讀中延伸聯想,讓學生從生活中去尋找閱讀素材有關的身影,基于教材的信息獲得更多的素材聯合構思,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不會受到課堂的束縛,而是能夠逐步的走進閱讀的中心點,去挖掘其中的內涵。
2.積極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小學語文教師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6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痹趯πW四年級語文閱讀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結合課文的內容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比如,在學習完四年級上冊的《小木偶的故事》課文之后,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內容,教師可在下課之前,為學生布置一個課本劇的表演任務,要求他們自由分組,排練《小木偶的故事》的課本劇,在下次的語文課上進行表演。這個任務看似充滿挑戰,但是能夠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通過這個任務讓學生自己去更深入地研究課文內容,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3.通過對話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要掌握這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即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夠穩定等,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為學生創造一個豐富有趣的閱讀情境,從而讓學生都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閱讀學習中去,從而使學生發現閱讀學習的樂趣,并愛上語文學習。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情境對話的機會,讓學生以課文中的故事為背景,通過對話的形式來完成語文學習的任務。例如,在教學《普羅米修斯》一文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角色演繹文中的故事,將文中的內容以表演、對話的方式表達出來。教師選擇學生分別作為普羅米修斯、宙斯以及火神等的扮演者。通過對話將文章中的內容和情節再現,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盡量還原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盡量生動形象,這樣就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而且還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中,從而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文章中的相關情感,使學生達到更好的語文閱讀學習效果,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4.倡導自主探究學習方式
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能夠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主人翁意識,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去學習語文知識。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應該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等設計課程的內容,應該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多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和自由表達,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該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樣才能夠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比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的《尊嚴》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1)本課講述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請同學們用簡短的語言將文章的主體內容進行概括。(2)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進行敘述的?(3)《新華字典》中有關于“尊嚴”這個詞語的解釋,通過閱讀這篇課文,同學們對這個詞語的意義是否產生自己想法?(4)文章中所提到的年輕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5)重點閱讀第二到第五段的內容,找到年輕人與杰克遜大叔的對話,猜測這個年輕人當時是怎么想的?圍繞這幾個問題展開教學,讓學生進行自主研究或與同學討論,然后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5.激發興趣,變被動為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閱讀的興趣,學生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投入到書的海洋中去遨游。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钡d趣的培養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耐心地加以引導和培養。如小學四年級上冊中的成語故事“胸有成竹”,后來學生對成語很感興趣,于是我讓學生課外搜集更多的成語故事來讀,讀完后讓學生來揣摩成語的意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重視朗讀,讀出“其義”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知道朗讀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語文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時注意力穩定性大多較差,而大聲朗讀能使他們保持注意力的穩定,有利于對課文內容的思維、理解和記憶。古人所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即說明了這個道理。比如教學《去年的樹》,我讓學生找出小鳥與樹、樹根、大門和小姑娘之間的對話,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讀出當的情境和人物的心情……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能夠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豐富閱讀素材,幫助學生創設閱讀情境,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張邦勇.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提高的策略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7(12):23.
[2]胡卓智.提升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成效的有效方法[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3):242.
[3]巫霞.試論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J].中華少年,2016(34):69-70.
?。▋让晒懦喾迨形膛L仄鞛醵靥缀f傊行男W 內蒙古赤峰 0245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8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