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個性化教學策略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體育不僅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實現途徑,隨著素質教育在我國教育教學中的縱深推進,發展個性化教學成為授課中的重要目標之一。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育,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小學生對于體育學科的好感;有利于增強小學生在文化教學中的創造性與思維的發散性;有利于加強學生的身體協調性、靈敏性等,為其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基于此,筆者通過對小學體育教學中進行個性化教學的意義進行分析,進而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提升實施個性化教學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建議,以供各位參考。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育教學;個性化教學
引言:《新課程標準》里明確指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1]。因此可見,在小學體育教育中進行個性化教學,對滿足學生發展所需尤為重要。以往傳統的小學體育課堂中,老師過于注重對體育技巧、技能的知識傳授與訓練,多以普遍性教學為主,未考慮學生個體所存在的差異化,進而忽視了學生個性發展訴求。而只有培養學生的個性、著眼學生的個性,才能最大化促進學生的發展,進而提升體育課整體水準。
一、進行小學體育個性化教學的意義
以理論來講,體育教學是按照一定課程標準、計劃進行有目的、有組織的教學過程,旨在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以及運動意識。但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見的體育課只是簡單地將這一理論性的定義演繹為“我做你學,你做我糾正”的教學,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得課堂教學缺乏特點及針對性,從而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參與性。所以,體育課堂的主要改變方向應以“個性”為主,實施個性化教學,而所謂“個性化教學”,更需以尊重學生個性、特長為前提,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分層教學。以全部學生為課堂展開的主體,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在體育課中的位置。一如馬斯洛心理需要理論,每個兒童都有渴望尊重、渴望贊揚、渴望成功的需要[2]。因此,在小學體育的教學中,老師改變一刀切式教學,摒棄經驗主義,以創新教學方式——差異化、個性化、針對性教學,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讓每一位學生在體育課中都具有參與感、存在感,通過不斷的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愛上體育,形成良好的體育素養。簡而言之,發展小學體育個性化教學不僅是現代教育發展所需,也更有助于加強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實施小學體育個性化教學的策略
2.1 尊重學生個性,激發運動興趣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泵课粚W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存在著不同的差異。因此,小學生因成長環境、理解能力及學習能力不同,其在相互之間自然也存在著諸多差異。這些差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會有所體現,但是大多數的老師將其認為是學生之間對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的不同而導致,因此對其差異表現出不認可、不尊重、不理解,極易將學生進行差別對待,教學內容也多是針對運動能力、理解能力好的學生進度而定,從而使學生間的學習質量形成較大的參差性差異。這樣以來,體育課堂中,就是總有很積極和“歇息”的同學。尊重學生的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能力為教學課堂的重點講授方向,以此不僅可以使所有學生能夠跟得上學習進度,全體同學都能有所進步,最終提高運動能力,進而提高體育課堂質量。換而言之,通過分層教學,一節課有planA、planB,也有planA+、planB+,即針對學生需要什么,教師輔以怎樣的體育課堂,讓學生在體育課中具有不同程度的收獲感。
例如,在以發展學生的快速奔跑能力為主要內容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先通過簡單的游戲檢測學生的快速奔跑能力,以及觀察其在速跑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再講解相關的動作要領以及注意事項后,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的探究以及比賽。這樣使學生不會存在太大的落差感,還可以為后續講授運動技能奠定了良好的氣氛。以此,不僅提升了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還激發學生之間的體育精神、運動意識等。
2.2 拓展教學空間,發展學生體育愛好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并不只局限于課堂中,體育老師還可以拓寬教學空間、教學思路,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例如,在班級內成立興趣愛好組,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加入對應的興趣組,發展愛好、培養個性。如成立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網球等球類項目的興趣組,將有共同愛好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分享學習心得,交流運動技巧。最難得的是,學生加入這些興趣愛好組后,還可以以運動找朋友,一起練習、互動、娛樂起來更加便捷。還可以成立踢毽子、跨欄、健美操的興趣愛好組,讓學生有多項選擇,共同學習,發揮個性。這些興趣愛好組逐步發展成熟之后,體育老師指導學生定期舉辦班級內的交流賽,多一個展示平臺,多一份交流,以體育促交流,也讓大家的個性得到更大的發展。除此之外,在學校舉辦的“陽光運動”中,體育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思考運動口號,凝心聚力,讓學生體驗到集體運動的快樂。當班級內的體育活動不能滿足學生的體育發展需求時,還可以定期舉辦校級體育類的比賽,并設置一定的獎勵機制,吸引學生參加,讓學生深切感受體育精神、體驗體育帶來的快樂。
2.3 采用科學評價,鼓勵興趣發展
在對學生的評價體系方面,也不能單一的以短跑速度、投籃技巧等對學生進行片面的評估。在發展個性化教育中,體育老師要運用科學的評價,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激勵學生個性發展[3]。例如,當學生在練習籃球投籃,命中率很低時,教師要給予鼓勵性評價,滲透投籃要領,鼓勵學生多加練習,戰勝困難;而當學生在練習中表現得很好,技術要領掌握得透徹,在實踐中能熟練運用時,教師要及時表揚,認可學生的表現,以激勵學生持續參與課堂活動,并在活動中有更大的突破;當學生因自己的一點突出表現而驕傲自滿時,教師要理性評價,教會學生“勝不驕、敗不餒”。在實施評價時,體育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針對性評價,并且結合學習態度、參與程度、進步速度等對學生實施全面、科學的評價,使那些雖然體能基礎差,但是只要使在進步的學生也不至于因較低的分數,進而喪失對體育課堂的興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以素質教育的角度來看,采取個性化教學是較為重要的;以提升課堂效率和教學水平來看,個性化教學又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學實踐中,老師不僅需要不斷增強自身專業素養水平,持續以更多創新化教學的方式滿足學生個性發展所需,更應將體育訓練與學生個性培養充分結合起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最大化發展,從而實現體育教學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新華.小學體育教學中個性化教學的實施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4(12)
[2]陳福民.促進中小學體育教師個性化教學設計的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7)
[3]劉春秀,張磊,劉月震.論體育教學中的個性化教育[J],少年體育訓練,2011(6)
?。ńK省南京市瑯琊路小學 2100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90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