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思維與小學數學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數學作為一種基礎教育,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由于其特殊性,數學已成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小學數學教師應根據數學邏輯性,適用性和準確性強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為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奠定基礎。 本文主要介紹了數學思想以及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數學思維。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思維
一、小學數學思維培養的重要性
在小學數學中,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有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比較強,能夠快速掌握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但是有的學生不能快速理解和學會知識。所以,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一方面,融合數字知識和學習技能,運用思維解決數學問題,提高學習能力;另一方面,數學思維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判斷力,根據知識運用思維提出觀點,強化知識的理解能力。
二、小學數學思維的培養模式
1.數形結合思想的運用
數形結合思想讓學生把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例如,小明和媽媽晚上去散步,15分鐘后到達小姨家,小姨家和他們家的距離是900米,媽媽中途回家,小明和小姨玩了30分鐘以后也回家,在20分鐘以后到家,要求在線段分析中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幾何圖形的很多已知條件能夠通過圖像轉化,所以,通過圖像的直觀分析能夠很清楚地了解題目中要推斷出來的位置條件,同時,運用數形結合的抽象分析和邏輯性加以推導,可以更加簡便地解答問題,同時,突出數形結合的優勢。
2.提問教學策略的引入
因為初中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所以,學生能夠得到的提問鍛煉機會很少,教師一直以來把自己看成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使課堂氣氛比較嚴肅,學生的學習思維也受到禁錮。學生沒有機會鍛煉自己的提問能力,所以對待事物的整體感知度不是很高,問題也想得不夠深入。究其原因,主要是師生關系不平等和教學氛圍不合理。教師在適當的時候要給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提供主動提問的機會,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也進行主動思考,學生如果不能了解學習內容就不能提出合理的問題。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和學生接觸,盡量和學生保持平等地位,這樣學生才能勇于向教師指出自己的疑問,教師初期開展提問教學的時候運用討論式教學方法減少學生的恐懼感。學生把提問當成日常學習環節中的一部分,不要當成生活的負擔。比如,在學習“平行線”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對平行線的性質以及相關的內容進行思考,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自由發揮,不要把學生局限于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在了解基本知識的前提下靈活結合現有知識提升自己的提問水平。比如,給學生預設這樣的一個問題:如果家里來了客人,要想鋪地毯迎接客人,運用什么樣的方法能夠快速計算出地毯的鋪設面積?運用日常生活情境,提升學生對于日常生活的觀察能力,在積極思考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提問習慣。
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數學思維的建議
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就是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推理歸納能力,以下從幾個方面提出在數學教學中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建議。
1.采取“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不同于以往的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方法要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小學數學教師要將啟發式教學運用到課堂之中,啟發能使學生養成動腦思考的習慣,質疑能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啟發式教學能夠使學生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在無形中鍛煉了大腦的思維能力。例如,學校需要購買20張凳子,每張凳子10元,那么250元錢夠嗎?對于這道題教師先讓學生計算購買20張凳子需要多少錢,需要運用什么樣的計算方式,在教師直接講解答案之前要找準問題的切入點,啟發學生自己動腦思考。當學生養成了自己動腦思考的習慣,便會不自覺地擁有活躍的數學思維,數學思維能力也會逐漸形成。
2.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好一門課程的關鍵,只有擁有了興趣才會有探索知識的好奇心,才會不斷進取。興趣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好奇心,好奇心驅使他們對知識進行探索與鉆研,當好奇心表現為強烈的求知欲時,便會擁有豐富的思維想象,從而有助于形成數學思維。例如,在認識“鐘表的時針和分針之間所形成的角的度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定時針和分針的位置,自己測量所形成的角的度數之后,讓教師猜他們測量的結果,這樣學生便會好奇為什么教師會準確說出他們測量的結果,這樣就激發了他們探索學習方法的好奇心,從而掌握“每兩個小時之間的度數是30度”的結論。
3.總結知識,形成數學知識網
由于數學知識環環相扣的特征,學生必須掌握每章的數學知識,形成數學知識網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定期回顧和總結以往的知識點,將新舊知識結合起來形成知識網絡,通過這種連貫的思維方法逐步培養數學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有必要鞏固和審查學到的知識,并將舊知識應用于新知識的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它可以幫助學生理清知識,形成知識體系,從而形成系統的數學思維。
四、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通過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出思維局限困擾進而提高數學思維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發散課堂思維改變學生思維方式;教師引導提升學生主觀;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提升學生數學思維。
1、發散課堂思維改變學生思維方式。教學的平臺是課堂,教師要抓住課堂有限的時間,從思維認知本身把握思維提升的契機,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和熱情。
2.首先,要設計探索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反思中成長。只有經過學生自身的反思和建構學習的知識才能真正為自己所接納和靈活應用。其次,要大膽質疑,經常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最后,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
3.當教師在課堂上充分關注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發展時,當學生在學習中敢于不斷地提出自己的思維困惑時,課堂一定是生機勃勃。只有我們的數學課堂在擺脫平淡、乏味之后,才能真正吸引學生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來,才能讓數學教學擁有生命的活力。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自定學習步調,可以檢索、查閱、獲取學生自己需要的任何信息資源。進而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舊知識、舊經驗,進行分析、綜合、歸納、類比、演繹、猜想,認知和構建新的數學知識。
結束語:
要好好學習數學知識,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創新教學模式,采用新的教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月紅.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6(07).
[2]岳永芳.淺談創新能力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培訓,2016(06).
[3]肖必平.電子書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6(26).
?。ê诤邮械谌W 黑龍江黑河 1643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90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