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幾何教學中的模型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近年來,社會價值不斷改變,需求的人才越來越趨向綜合化和多樣化,同時體現教育價值,展現教育成果。對于初中階段來說,數學由算數教學轉變成邏輯分析問題的過程。幾何知識的學習是初中階段很重要的一部分,初中生邏輯思維能力發展不足,面對抽象的知識沒有辦法理解消化,而利用模型來輔助教學,能夠有效拓展幾何的教學,直觀、形象地展示出知識點,提升教學質量。本文將通過探究模型在初中數學幾何教學中的重要性,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模型教學在初中數學幾何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學質量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都是教師單一地灌輸課本知識給學生,沒有關注學生的理解能力,沒有創新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但其實知識的理解性和發散性才是提升課堂質量的關鍵。如何將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成易理解、引人入勝、直觀的內容,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真正地學習并掌握知識,進而熟練運用。初中數學的幾何知識理論都是抽象難懂的,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將課本知識在腦海中轉變為幾何圖形,但是真正只依靠課本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因此運用模型來輔助教學至關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模型能夠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并把握教學中的抽象問題,將問題轉變得更簡單,具有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提升教學質量。
?。ǘ┡囵B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想象力
幾何問題是十分抽象的,通過建立幾何模型,使學生近距離地理解并思考幾何知識,更深入地研究幾何的學習,幫助學生解決幾何中的難題。在運用幾何模型時,具體的實物模型能夠幫助學生發散思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數學潛能。
(三)模型的實用性能夠實現幾何知識的現實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包含幾何知識的事物,運用模型也是一種廣泛趨勢。例如在我國古代,趙州橋就是運用了幾何知識中的拱形原理,在計算完洪水的洪峰后,利用橋下的橋孔有效地泄洪,在經歷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仍然屹立不倒,這其中包含的幾何原理也被廣泛運用。比如,現在銷售房子的開發商,都會利用模型來展示小區環境、樓房的構造、位置等,使人們直觀地了解到想了解的內容。不僅是建筑方面,還有航海、隧道、運輸、汽車駕駛等都運用了許多幾何原理,幾何模型也不斷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因此,運用模型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而運用模型探索的幾何知識,能夠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實現幾何的現實意義。
二、初中數學幾何教學中模型的運用策略
?。ㄒ唬┻\用模型直觀地展現出幾何的教學內涵,幫助學生理解幾何知識
在教學中要積極地利用模型輔助教學,充分發揮模型的引導性作用,讓學生跟隨著模型來探究教學目標,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教師的模型教學結合起來,深入理解幾何知識。
教師通過模型在初中數學幾何的教學實踐,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幾何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準確把握解題思路并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促進將基礎知識運用到后續的生活與學習中,將知識的感性思維轉變成理性,提升教學質量。
(二)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具體展現知識的形態,幫助學生理解題目內容
在幾何教學的過程中,幾何模型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結合模型輔助教學能夠直觀、形象地展現出結合數量關系以及位置關系,使學生準確把握數量之間的聯系,理解更深層次的概念。初中階段的學生,思考學習能力的發展還不夠全面,因此在數學幾何知識的學習中,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對于幾何知識的學習大都是死記硬背概念和定義等,在實際運用的時候不能靈活使用,往往會無從下手。在幾何問題的學習時,雖然理論知識背誦得很熟練,但是在涉及抽象的思維相互轉化時就很茫然,不知所措,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明顯較為薄弱。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應該在教學中運用模型來展現具體的概念,增強學生對幾何圖形的理解,將復雜的理論知識進行轉化,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遇到問題更能完美地操作,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內容若只是通過教師單方面的講解,學生是無法理解的,但是通過幾何模型,學生可以近距離觀察,通過模型將知識具體化、實際化,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學習“線與面的關系”的相關知識時,通過硬紙板與鐵絲給學生展示線面的關系:1.將硬紙板放在桌子上,鐵絲水平放在硬紙板的上空,則是平行關系。2.將鐵絲插在硬紙板里面,則是相交關系。而相交關系又可以分為斜交和垂直兩個類別,用鐵絲垂直插入硬紙板則是只限于平面垂直相交,用鐵絲斜著插入硬紙板則是直線與平面斜交。教師在展示之后,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去實踐,發現更多的問題,思考直線與平面更多的關系。
?。ㄈ┘由顖D形的理解,促進學生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系
很多數學知識之間都是具有一定的關聯性的,學生在學習中需要不斷歸納、總結,找出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性,結合在一起來理解新知識,鞏固舊知識,使學生積極自主地進行知識的探索,在不斷總結與創新思維中發現數學的魅力,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促進相關知識的理解,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對初中數學幾何知識的不斷研究,發現幾何知識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幾何圖形之間的聯系既可以是他們的共性,又可以是差異性。面對幾何圖形的差異性時,教師可以運用模型展示出不同幾何圖形之間存在的差異,同時通過模型的對比、思考,引導學生找出隱藏在差異性下的共性,使學生在對比、思考的過程中,享受到自主探索知識的快樂,培養起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梯形時,教師可以準備一個梯形,一個三角形的紙板,再準備一個長的戒尺,使學生先觀察梯形和三角形之間存在的不同,再將戒尺類比在三角形的紙板中,使學生發現梯形與三角形之間的共性,加深對梯形的理解,掌握梯形的相關內容。
?。ㄋ模├媚P徒虒W,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轉化能力
幾何教學的實質是將圖形轉化為數學語言,在初中階段,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發展還不夠好,對知識的認識不夠深刻,在實際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思維較為片面,幾何問題一般是利用問題和圖形的結合展現出來的,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題目的要求和含義。學生在解答相關問題時會忽略圖形的展示,容易將二者分離理解,導致沒有全面地理解題目內容,在解答過程中出現困難或者錯誤。針對學生的這種問題,可以通過數學模型的幫助,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中的關鍵信息,更加靈活準確地解答相關問題,降低學生的出錯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結語
初中數學是我國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項目之一,這其中的研究意義是非常大的,幾何教學作為初中數學的重難點,是值得重點關注的教學內容。我們要積極地處理好這個難題,充分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下一階段的深入學習。模型的運用便是幾何教學中最有效的教學方案,這能夠將復雜、抽象、難懂的幾何知識轉化為簡單、形象、具體的內容,促進學生快速理解并掌握。而模型在初中數學幾何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是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發展、創新的,將模型積極地運用到幾何教學中,充分發揮其對幾何教學的價值和意義,才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ㄘ熑尉庉? 李 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9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