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互聯網+”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效率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門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各種新型教學方式逐漸被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互聯網+”思維能夠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探究融合“互聯網+”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效率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地理;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1-0080
地理教學屬于一門較為復雜的學科,高中地理教學中包含了各種各樣的內容,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相對較高。近年來,我國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互聯網已經在各行各業被普及。因此,將互聯網技術運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中,能改變傳統灌輸式教學理念,充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從而保證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
一、當前高中地理信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地理是高中一門重要的學科,在新課程改革中,對地理教學大綱與教學目的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我國地理教學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其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學校不具備完善的教學硬件設施。與其他教學模式不同,運用“互聯網+”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時,需要擁有信息硬件設備,包括多媒體、電腦、投影儀等。同時,還需要專人進行管理和維護,花費的人力物力相對比較多。當前,很多學校信息教學設備不完善,在相關方面的投入也比較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沒有開展“互聯網+”教學活動的條件,信息技術教學質量自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其次,學校對融合“互聯網+”的地理教學重視程度不高。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學校依然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為主,沒有充分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對“互聯網+”思維在地理教學中的融入重視程度不高,教師也沒有開展信息教學的意識,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比較生疏,導致高中地理信息教學處于比較落后的程度,不利于學生素質與文化的提升。再次,單純的將信息技術看成高中地理教學的技術手段。在“互聯網+”時代,培養學生的“互聯網+”思維十分關鍵,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不單是技術的運用,更是思維的引入。但是,當前很多高中地理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地理教學時,往往將信息技術當做開展教學的工具,沒有充分意識到培養學生互聯網思維的重要性,導致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也沒有體現出互聯網思維,不利于學生地理知識與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融合“互聯網+”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效率的策略
1. 學校應該提高在“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投入
在影響高中地理信息技術教學的因素中,由于學校投入不足而造成硬件設備不完善屬于常見問題之一。因此,想要通過融合“互聯網+”來提升高中地理教學策略,還需要更加注重提高地理信息技術教學方面的投入。學校需要充分認識到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教學的重要性,在學校資金比較充足的情況下,做好讓資金向信息化建設方面傾斜,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保證教育的公平性。當地的教育部門也應該更加重視“互聯網+”與教學的融合,積極采取相應的優惠政策,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設置專項經費,重點保障互聯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提升高中地理教學質量。
2. 提高教師對融合“互聯網+”課堂的認識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很多高中地理教師對“互聯網+”思維與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融合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對地理信息技術教學的運用重視程度普遍不高。很多教師認為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融合“互聯網+”意義不大,因此習慣性采取傳統應試教育形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興趣與課堂教學質量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當前社會已經逐漸步入了“互聯網+”時代,在這個時代,培養學生互聯網思維十分關鍵。因此,想要做好“互聯網+”與高中地理教學的融合,教師還需要深入了解“互聯網+”課程,明確素質教育、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性,從而根據學生需求與課堂教學內容來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做好高中地理教學改革。
例如: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師的互聯網技術水平與互聯網思維,學??梢蚤_設專門的課程對教師進行培訓,保證教師具備相應的專業素養和技術。同時,學校還可以采取外出交流等形式,讓教師學習更多先進的知識與教學手段,從而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3. 運用多樣化教學手段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在傳統應試教育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學生學習興趣與參與積極性不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想要做好互聯網+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融合,還需要將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運用多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更加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環境,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值得注意的是,在選擇課堂教學方式時,教師應該充分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好地實現“互聯網+”思維的融合。
例如:在“河流地貌的發育”相關內容教學中,存在比較多的抽象性內容,學生理解難度相對比較大,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將河流地貌的發育過程通過加速的方式,清晰地展示到學生面前,讓學生對其有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內容。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屬于高中重要的學科,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融合“互聯網+”是一種緊隨時代發展的表現。因此,可以通過提高在“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投入、提高教師對融合“互聯網+”課堂的認識、運用多樣化教學手段提升課教學質量等方式,做好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 馮 璐.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17(34).
[2] 田 軍.“互聯網+”高中地理教學探討[J].文理導航,2018,23(4).
[3] 謝青青.互聯網+背景下提升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途徑探索[J].考試周刊,2017(93).
?。ㄗ髡邌挝唬赫憬≈T暨市湄池中學 31183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1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