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小企業采購成本控制中的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雖然降低企業采購成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真正掌握和實施采購方法的企業并不多,尤其是廣大中小企業中很多還停留在降低生產過程的花費即是節約成本的初級階段認識。從中小企業角度來看,采購是企業生產產品實現增值總過程的起點,采購不僅要購到廉價的產品,還因為其在銷售額中占有較大比重,會因物品積壓導致資金鏈斷裂,所以必須要在保證產品質量前提下降低產品成本,購買到使用的產品。
中小企業采購成本控制中的主要問題
中小企業在經營意識上很多時候還只是片面關注經營規模、安全生產和市場銷售等宏觀層面,輕視企業經營效率和采購成本控制。認為成本控制就是控制產品生產成本,范圍也僅限于企業生產作業鏈上的活動,采購成本在金額上簡單的等于材料的購買價格,忽略了采購過程中發生的一些其他應計入的采購成本。采購僅僅是公司經營流程中的一個無關輕重的環節,不會影響公司的整體發展。整個企業領導層對于采購管理不夠重視,對于采購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也沒有加以重視,甚至采購制度還是一片空白,更不要說如何去進行采購成本的控制。
采購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不規范
采購控制管理制度是獨立性較強的一個系統,涵蓋了信息收集、處理和反饋的一系列完整過程,企業需要制定嚴密的內控制度,保障系統的順利運行。而很多中小企業的采購制度仍然是空白,這就產生惡性循環并導致管理的混亂。
中小企業在實現效益目標的過程中需要有針對采購成本風險的內控制度,根據自己的企業特點來制定合適的內控管理制度,不能簡單生搬硬套大型企業的內控制度。很多中小企業即使回避了生搬硬套,但對于采購成本控制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方法和程序的表面初步形態,以致形同虛設或朝令夕改。
采購批量小,缺乏規模優勢
中小企業屬于在被巨頭壟斷的大環境的夾縫中生成,因為企業規模決定其話語權,很多訂單的選擇供應商范圍狹窄,且銷售訂單少,意味著采購訂單也相對較少,這就缺乏和大企業同等選擇競爭優質供應商的規模優勢。中小企業因為規模和資金效應在采購數量上達不到規模效應,在和供應商談判時,處于弱勢,沒有固定的供應商合作伙伴,享受不到優惠政策,也容易受到供應商的歧視,這都消耗了采購企業的相關采購成本。
采購方式落后
很多中小企業還沿用傳統的采購流程,全程只有采購部門在跟蹤追進,沒有相關的監管和反饋機制。傳統采購方式具有流程復冗、成本浪費、質量不保等特點,而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因為中小企業的觀念和資金等原因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傳統的手工采購方式因為時間和空間上的受限,周期較長程序復雜,管理難度較大等,表面上看節省了軟硬件的投資開支,實際上是進一步增加了采購成本,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我國中小制造企業信息化水平仍然比較薄弱,實現信息化管理是未來的必然趨勢,要順應當今的網絡時代,采用高效率的采購方式。
采購制度不規范
中小企業中普遍出現對采購環節不重視,對采購成本控制不太上心,導致采購部門缺乏明確、統一的采購管理制度,沒有形成體系化管理,缺乏監督檢查機制,造成了采購部的職能被侵犯的后果,這些都給不良采購行為提供了溫床。實際操作中中小企業采購部門運作效率相對比較低,監督機制比較薄弱,也沒有嚴格的財產清查和績效考核。甚至一些采購人員的不良行為被企業發現,也不會受到法律制裁,或者打擊力度太小,對不良行為起不到約束和震懾性。中小企業主應該依據企業自身實際,借鑒其他同類成功企業的經驗,因地制宜的制定出適合于本企業的采購內控制度,并時時根據國家宏觀政策和企業實際發展進行修訂完善,確保采購制度的逐步完善。
采購計劃制定不科學、不符合企業需求
在實際生產運作中,中小企業制定采購計劃時,沒有科學的方法進行預算,都是憑借以往的經驗估算。在決定采購量時,沒有準確的計算最佳采購量的方法。如此決定的采購量和實際差距較大,不足的話,計劃無法照常進行,資源浪費,訂單拖延。富足的話,剩余過多占據空間,增加儲存成本。采購計劃是采購活動的第一步,應由專業人員根據公司各方面來制定。完整的采購計劃包括認證計劃和訂單計劃,這兩部分必須做到平衡,才能保證采購的成功。滿足以上要求的采購計劃可以有效規避風險,對企業資源進行合理配置。
采購經驗不足
采購崗位是對外接口供應商對內接口生產商的重要銜接崗位,采購人員需要對采購過程和供應商資質進行資料審查和現場實地考察。由于中小企業采購員大多個人素質不高、采購經驗不足,這就直接影響了采購的績效。在采購管理的實行過程中,采購人員在詢價過程中提出的條件過于苛刻,導致錯失很多潛在的合作機會。采購人員沒有對市場進行調研和對供應商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核,都將直接造成企業采購成本增加。
采購詢價過程及采購合同簽訂中相關條款存在較大漏洞
中小企業詢價渠道單一,供應商選擇范圍狹小,不懂得運用互聯網等高科技手段,在詢價過程中必須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物資的實時信息,進行質價比采購,并嚴格遵守公平、公正、保密原則。在與供應商談判之前先對采購價格和供應商成本結構進行分析,得到合理的采購價格,談判時要采取相應的策略,掌握主動權。
采購崗位和采購人員管理、采購績效考核存在問題
采購績效是中小企業采購管理的最終結果,在傳統的采購模式中,采購部自始至終沒有被視為一個戰略單位,采購活動也就無法參與到企業的創新研發中去。目前在一些中小企業中,在采購管理崗位設置中普遍存在智能交叉重疊、缺乏監督的問題。對于采購崗位和采購人員管理,也偏重“人治”,在“人情牌”的作用下,考核評價體系未必能得到貫徹實行,導致采購風險的增加。
作者簡介:曹永年(1985年2月-),女,安徽合肥人,研究生,碩士,講師,主要從事會計、金融專業的教學與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2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