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主動且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因素,組織學生開展數學活動,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數學教學中,發展思維能力是培養能力的核心。也就是說數學的課堂教學不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數學知識這個載體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思維的創新是思維品質的最高層次,只有多種品質協調一致發生作用才能有助于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本文就結合自己的實踐和認識對以下四個問題進行初步探索:
  一 加強數學教學設計,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注重數學教學設計中的“情景”設計,奠定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基礎。當前的數學問題不能觸發學生的大腦中積累的數學知識,導致數學問題與腦海中的相關知識脫節。因此,在設計數學問題中就要做好“情景”設置工作。以“情景”觸發“感悟”,在“感悟”中重新認識和重新發現,在新的認識和發現中認識數學新知識、新辦法、新思想。其次,注重數學教學設計中的“活動”設計,暢通學生創新思維渠道。要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制作、實驗、討論、辯論、競賽活動等,讓每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多姿多彩的活動是學生創新思維的源泉,可以極大地拓展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第三,注重數學教學設計中的最佳思維設計,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第四,加強數學教學設計中的“開拓探究”設計,延伸學生創新思維的過程。教師在學生進行課堂思維的基礎上給學生設置新的,可進行探究的懸念,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從課堂延續到課后。
  二 注重思維,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空間想象能力是把具體對象的空間形式加以抽象得到幾何圖形。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解決,尤其是空間知識的解決,因此,建立空間概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至關重要,教師平時就應引導學生自制空間幾何模型,反復觀察,培養學生構建空間模型,產生空間觀念,用平面與立體對比的方法加以訓練,利用對比的方法把研究的立體圖形的性質顯示出來。同時還要培養學生識圖能力和繪圖能力,讓學生擺脫直觀概念,根據題意想象圖形的形狀,在平面上畫出空間圖形,多觀察事物,模型,臨摹直觀圖,判斷各元素之間的位置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邊講邊畫,起示范作用。
  三 注重實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在數學學習中是很重要的學習活動,觀察能力主要現為觀察能力的品質,培養觀察能力,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的品質。在平時教學中,要教會學生注意幾個方面:第一,觀察要有目的性,要明確對象,要求,步驟,方法;第二,觀察要有條理性,即能有計劃,有步驟,按順序地進行觀察;第三,觀察要具備敏銳性,要能在觀察過程中很快地發現被觀察對象的特點,發現別人不易發現或易于忽略的東西;第四,要培養觀察的精確性,細微性,既要全面觀察,又要善于搜尋每一細節。總之良好的觀察能力是使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條件,也是激發學生數學探究精神的必要條件,是引發數學發現的源泉。
  四 注重實效,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所倡導的三大學習方法之一,在形式上成為有別于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征,他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方法,同時也在課堂上給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它對于培養學生團體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提高交往與審美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要使小組合作學習產生實效,教師應引導學生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并合作分組,同時教師深入到小組中了解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識的過程等情況,對有困難的小組,給予及時的幫助,從而靈活調整教學環節,組織安排下一個活動,使合作學習能發揮實質性的作用。
  五 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葉圣陶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事實上,無論是從數學學科的教學目的,還是從將來社會的真正需要,都要培養好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學習的好壞,有很多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因此,要注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課前預習、查工具書、參考書、資料書、多寫、多練、多思考,久而久之,自學能力就自然形成,受益終生。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數學教學重要的是教師教給學生“為什么”和“怎么辦”,培養學生的相關能力,而不是告訴他們“是什么”和“這樣辦”,教師吸有致力于導,服務于學,以教材為“綱”,才能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真正落到實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03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