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教育實施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教育中的創新就是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等的一系列教育活動。新課程改革影響下的小學語文教育對創新性也提出了一些要求,知識教學不再是唯一教學目標,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成為我們當前重要的教學任務?;诖?,筆者嘗試在文章中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創新教育的有效方法,希望本研究內容可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教育;實施策略
  引言:
  創新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標,需要我們將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都融入學科教學目標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語文作為小學課程體系中的核心內容,有效構建創新課堂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為基礎,為其提供創新學習契機。
  一、巧妙提問,激活學生的語文思維
  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是我們開展創新教學的開端,首先學生的思維能力要具有活躍性和開放性特征,這樣更利于學生的創新性學習,可以加快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激發學生求知欲,引導學生自行解決在知識學習中遇到的問題[1]。在提問時,教師要結合教材的重點內容進行設計,讓學生通過探究問題完成學習內容,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學《日月潭的傳說》時,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提問:“日月潭動人的傳說是什么?”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初步閱讀找到和問題相關的段落,然后進行再次閱讀,掌握日月潭的傳說。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了興趣,他們能綜合全面的探究課文內容,促進他們語文思維的深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運用多媒體,挖掘學生創新的潛能
  多媒體作為現代教學設備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已經被廣泛應用,但是想要是該輔助教學設備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還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化研究。例如,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對于生活在順境的學生來說,很難想象地震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更難以體會父親在尋找兒子時的堅韌不拔、拒不放棄的精神。為了能使學生感受一下地震的情景,親眼看一看救援工作的艱難,于是我利用多媒體演示了地震的發生過程,播放了人們自救還有國家救助的過程。學生看得很認真,有的還在小聲議論,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淚,在此基礎上,我開始組織學生學習課文,學生就能很容易地抓住父子當時的心情,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在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因為父親前面對兒子說過,不論發生什么,總會跟他在一起,所以一直堅信兒子還活著,拼命地挖,而不像別的父親一樣認為自己的孩子死了這樣一個偉大的父親,一個信守承諾的父親以后,組織學生體會課文中的這句話“人們認為那位父親因為悲傷過度而精神失常了”,并問學生這位父親是不是真的失常了?你能找到依據嗎?學生們經過認真研讀紛紛舉手,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我緊接著問:“每個人讀完這篇課文都會深受感動,感動就會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如果你是一名小記者,見到了地震中的那對父與子,你最想問什么?最想說什么?”下面請兩位學生扮演地震中的父與子,一位學生作為記者采訪他們。學生有的問他們當時的心情,有的問他們在救與被救的時候的想法等,這些想法都表現了他們的創新意識,挖掘了他們的創新潛能。
  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小學生的年齡層次較低,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切忌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使小學生對于課堂教學活動喪失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特點進行教學方法的不斷調整,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刻板化的缺陷,在教學方法變革中實現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2]。例如在學習課文《將相和》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情景劇的表演,對于表演的學生的來說,他們在角色扮演中能夠更深刻的體會人物情感和文章主旨,對于觀看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能夠充分感受到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在這樣的語文學習中,能夠提高學生的讀書、唱歌、表演能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探究性的學習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形式[3],有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長期的堅持下去,學生的思維會得到發展。
  四、設計開放性的作業題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創新教育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引導他們在各個環節進行主動學習,使課堂教學在活躍的氛圍中進行,實現高效的教學效率。在教學的鞏固階段,教師可以設計開放性的作業題目,讓學生對作業內容產生興趣,主動探究課文內容,結合課堂獲得的收獲來分析題目,使他們找到題目的切入點,順利解決題目[4]。在設計作業題目時,教師一方面要考慮課堂教學內容,使題目能夠反映課文的重難點內容;另一方面要考慮學生的興趣,設計趣味性的作業題目,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動下認真分析題目,找到解決題目所用的知識。例如,在教學《孫中山破陋習》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開放性的作業題目:運用網絡或書籍進行查閱,了解封建舊社會還有哪些陋習,是如何破除的。在新穎的作業形式下,激發了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他們通過查閱網絡和相關書籍進行了學習,使他們掌握了更多的內容,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結束語:
  綜上,創新教育實施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學科教學有效性提升的重要路徑,基于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我們將創新教育理念應用其中,旨在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這樣的教學模式更符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語文學科特點。因此本研究將集中分析將創新教育應用到小學語文教育中的路徑,希望本研究內容具有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鄭利春,張寶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淺析[J].學周刊 ,2016,12(35):171-172.
  [2]李想.創新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J].現代交際 ,2016,11(15):126-127.
  [3]鄧紅山,鄭江山.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學策略[J]. 學周刊 ,2016,10(30):34-35.
  [4]葉愛洋.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才智,2016,10(06):44-4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12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