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綠色金融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綠色金融”是現代金融行業發展所提出的新理念,而這一理念的提出為生態環境的保護、經濟以及金融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雖說眼下國內經濟呈現出了蓬勃發展的態勢,但環境問題卻也在日益嚴峻,因此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企業經營理念已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金融業已經成為了現代經濟的核心,積極探尋綠色金融并盡力推進國內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對各個行業的轉型優化以及國內經濟建設能夠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以下筆者對此類問題進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對進一步推進相關領域內的研究有所啟示。
關鍵詞:綠色金融 可持續發展 國內經濟
中圖分類號:F8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9)02(b)-034-02
國內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為其提供支撐。新形勢下,金融行業需要樹立一種綠色、可持續的發展理念,進而提升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水平。因此需要提高對于綠色金融的關注度,重視“低碳經濟”。想要真正實現“綠色金融”并讓其助力于國內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顯然并沒有那么容易,結合實際分析,其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分析綠色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相應的策略,最終讓其能夠為國內經濟發展產生助力也就成為了我們所必須要關注的一部分工作。
1 現階段國內綠色金融發展所遇到的問題分析
1.1 經營宗旨與經營目標有待改善
現階段,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經營宗旨以及經營目標強調的是股東利益以及利潤的最大化,因此綠色金融的發展遇到了缺乏價值驅動因素的問題。再者,國內很多從事環保業務的中小型企業仍缺乏合理的融資渠道,無奈他們只得選擇民間借貸融資,這種做法既增加了他們的運營風險,又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失去了對于這類企業發展的制約及掌控作用[1]。
1.2 公司結構不完善,綠色金融的發展缺少保障
縱觀全球,很多知名的金融機構都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價值理念,更設置了屬于自己的環境部門、環境執行官以及環境執行委員會。上述部門或個人在金融機構拓展業務時擁有一票否決權或業務監督權[2]。但國內金融機構的組織結構設置還尚未涉及到環境保護方面的內容,更缺少具備相應職能的機構,因此綠色金融發展進程中很多問題仍得不到有效監管。
1.3 專業產品、專業人才、產品和服務相對缺乏
在中國,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在項目技術可行性、節能量測算、節能行業政策及技術標準確定等工作中仍存在諸多問題,相關的規程以及標準還未熟練掌握。另外,現有的人才結構更無法滿足綠色金融項目實施以及環保評估的各項標準,缺乏針對綠色金融產品的服務細則。雖說部分商業銀行已展開了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在產品開發、推廣方面積累下了一定的經驗,但相關的細節仍需進一步完善。
2 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論述
2.1 綠色金融能夠推動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現階段,區域經濟的發展為社會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做出的貢獻已經得到了相關人士的重點關注。綜合相關案例分析,綠色金融決策的制定能夠為資源的優化配置打下堅實的基礎,既能夠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又能夠為各個行業的轉型發展創造更加豐富的環境效益。再者,綠色金融業也有助于緩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進而幫助企業運用合法、合理的手段規避風險,促進區域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在各方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傳統金融正在逐漸向“綠色金融”轉變,因此金融機構的綠色環保理念、綠色金融戰略理念均得到了強化。而這方面變化產生的影響最終將體現在企業生產方式以及經營管理模式的變化之上,能夠為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诤暧^層面分析,區域經濟的轉型發展是社會經濟騰飛的重要前提,所以我們需要擺正對于“綠色金融”問題的關注度[3]。
2.2 能夠促進產業、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相關措施并優化資源配備來促進綠色金融的發展對相關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最終會使相關產業呈現出可持續發展的新態勢。具體來說,綠色金融能夠對社會資金流向起到引導作用,進而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轉型升級。在此基礎上,它還能夠以聚集資金的方式為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持,這一環節的支持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基于宏觀層面分析,在綠色金融的影響下“綠色產業”也將產生規模經濟效益,能夠助力于勞動力、商品以及技術的空間轉移,進而使產業實現整合發展。在上述變化的影響下,市場體系將會愈發完善,政府主管部門對于金融市場的監督管理也因此而增加了新的可能性。
綠色金融的引導下,企業管理者以及普通公民的環保意識也能夠得到強化,這方面的變化最終將有助于增加社會成員對于社會的認同感?,F階段,民眾的環保意識正在不斷增強,金融業同樣需要順應這一變化,進一步推進自身的優化調整。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需要通過綠色金融業務承擔起屬于自己的社會責任,進而樹立起良好的社會形象[4]。另外,發展綠色金融對緩解當前日益嚴峻的環境保護問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企業能夠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前提下為環境保護作出相應的努力。
3 發展綠色金融,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分析
3.1 強化金融隊伍建設
金融機構想要發展綠色金融,并讓其助力于國內經濟的轉型發展需要強化金融隊伍建設。這方面的工作是后期各類細節工作優化落實的前提。具體來說,需要選擇具有豐富經驗的項目經理以及金融分析師參與到綠色金融產品的開發與推廣之中,針對特定產品制定出詳細的風險管理方案,確保在綠色金融業務領域能夠及時完成相應的人才儲備。在此基礎上,國內金融機構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國際綠色金融機構的合作,確保能夠在管理理念、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能夠得到相應的支持。嚴格按照上述標準落實相關細節才能夠在全新的行業形勢下助力于綠色金融的發展,最終讓其在國內經濟轉型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3.2 進一步推進金融產品的創新
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也是相關領域實踐中所必須要關注的一部分工作。最常見的方式便是發行綠色金融債券,既需要發揮市場機制對企業旅行環境責任的監督和保護作用,又需要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待企業評估上市時,要將履行環境保護責任納入評估體系之中,以此來約束企業的行為。在此基礎上,企業需要重視綠色債券產品的發行,如此才能夠為綠色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低成本、使用周期長的資金。而這方面的實踐也能夠為以企業為主導的環境保護項目解決好融資難的問題。最后,完善巨災保險以及綠色衍生產品也是金融機構應當重視的一部分內容,它實現了金融產品對于自然環境風險的有效管理,既能夠創造經濟效益,又能夠為環境保護打下堅實的基礎。
3.3 推廣綠色信貸政策
綠色信貸是綠色金融的重要體現,而實施綠色信貸則能夠為綠色產業、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具體來說,在相關領域的實踐中可以嘗試制定差異化的信貸政策,主要通過降低經濟資本的占用指標、信貸規模優化以及貸款利率優化等手段強化對于節能環保項目的扶持力度。此外,需要嘗試控制產能過剩、污染嚴重企業的授信,以此為起點限制對環境產生污染的項目的建設。若能夠將環境因素納入風險評估以及貸款審批制度之中,則有助于對相關風險做好防范。
4 結語
綠色金融對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以商業銀行、證券交易機構的金融機構需要提高對于綠色金融的關注度。以上筆者站在高中生角度,在分析匯總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對此類問題進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對進一步推進相關工作的優化落實有所啟示。
參考文獻
[1]陳健.試論我國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J].全國流通經濟.2018(32).
[2]劉婷.普惠金融與綠色金融融合發展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11).
[3]張夢.綠色金融發展背景下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探討[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11).
[4]馮碩.我國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7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