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的內涵~模式及創新監管的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共享經濟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它是建立在大量富余商品、服務和網絡通信基礎之上的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現階段,社會流行互聯網經濟,大眾創業逐漸成為一種形式,而共享經濟作為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的新形態展現出來??萍嫉倪M步、經濟的發展,都為共享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共享經濟已經深入各個領域的各個方面。共享經濟因其是新生事物,發展十分迅速,國家對其監管的措施還有待完善和加強。本文從共享經濟的內涵出發,分析了共享經濟的模式,科學提出了共享經濟創新監管的對策,旨在為文獻相關閱讀者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共享經濟 內涵 模式 創新監管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9)02(b)-005-02
美國華盛頓特區經濟趨勢基金會總裁杰里米·里夫金早在20世界80年代就提出了共享經濟的理念,他在《零邊際成本社會》著名論著中指出:共享經濟是一場資源革命,它可以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它對人類的經濟生活進行了改革重組,它將會超越傳統市場模式。
1 共享經濟的內涵
共享經濟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最早的共享僅僅局限于親人朋友之間的互借互用,彼此交流的資源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實物和小距離范圍為主,在交流的過程中一般沒有資金的流動。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信息數量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劇增,越來越多的人從網上獲取信息、分享信息和交流信息,共享經濟打破了傳統空間的限制,資源由實物發展為實物、信息和服務等,范圍也由小距離范圍擴展到周邊地區、其他國家甚至是全球。
共享經濟,英文為Sharing economy,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它是個人或者組織把富余的資源或者服務以有償的形式共享給他人或者組織使用。共享經濟之所以稱為共享,既可以使提供者獲取收益,又可以為使用者提供資源或者服務從而創造財富。據相關資料統計顯示,2014年我國共享經濟的行業規模達到10000億,此后每年在飛速增長,2018年我國共享經濟的行業規模達到70000億,增長率超過30%。而全球經濟范圍內,共享經濟以每年超過35%的比例在飛速發展。共享經濟將成為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例如,滴滴打車、快的打車等的興起,將共享經濟的概念變成了實際,通過第三方平臺的信用擔保,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共享和雙贏。
2 共享經濟的模式
共享經濟的發展必須依托飛速發展的互聯網信息技術、與時俱進的大眾創業消費心態、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相互配合等。共享經濟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共享經濟主要包括五種:租賃、借貸、交換、贈送和合作等形式。據相關研究發現,共享經濟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產品服務體系;二是再分配市場;三是協同生活范式。
產品服務體系是共享經濟最傳統的模式,打破了最初的個人產權的壁壘和限制,將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進行分離,所有者獲得了經濟效益,使用者利用資源創造了更大的經濟利益。再分配市場即二手市場或者二手交易,閑置資源經過再分配市場進行新的循環交流,實現了二手物品的資源最優化配置,有效避免了二手垃圾的堆積?;ヂ摼W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再分配市場的交易程度更加活躍,傳統二手市場的束縛逐漸緩解。協同生活范式是共享經濟創新發展的表現,資源不僅僅是商品、服務等資源,還有時間、空間、想法等虛擬的資源,參與者在協同生活范式下不會有孤獨感和無助感。
國內共享經濟的主要業務模式與國外相比,沒有本質意義上的區別。共享經濟的模式主要依據三個邏輯,一是需求導向;二是成本收益的可持續性;三是細分市場。需求導向主要是依據市場各方面的需求,建立多邊交易平臺,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成本收益的可持續性主要強調的是可持續,供求的可持續性和交易的可持續性,最終實現規模效益。市場細分主要依據需求導向對市場進行分領域分層次的劃分。
國內外共享經濟的發展存在著一定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基礎設施方面;二是具體業務方面;三是業務發展方式方面;四是監管力度方面。在基礎設施方面,國外依托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設備保障,我國在此基礎上,還增加了第三方支付。據相關資料統計,2018年度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用戶達到9億人,年度交易規模約150萬億元,而同期美國的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僅為10000億元,遠遠不及中國的交易額。在具體業務方面,國外更加注重發展生活服務方面的共享經濟,我國更加注重金融服務方面的共享經濟。中國的P2P借貸經濟的交易規模也遠遠超過美國。在業務發展方式方面,相對于國外的線上模式,我國更加注重均衡發展,線上線下同時發展,共享經濟和實體經濟相結合。在監管力度方面,國外相對來說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監管體系,而我國的法律法規和各項管理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我國的共享經濟監管力度還有待加強,監管薄弱環節還有待查漏補缺。
3 共享經濟的創新監管對策
無規矩不成方圓,一種新的經濟模式的誕生,必將有完善配套的監管體系。我國應從多舉措人手,創新監管對策,來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秩序。
3.1 個人信用體系的健全完善
個人信用體系的健全完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一是加快信用體系相應法律法規的出臺,完善的法律法規是依法執政的基礎?,F階段,我國的個人信用體系的法律法規還有待健全和完善,同時配套對應的失信懲罰機制,加大對失信之人的懲罰力度。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失信名單信息共享,讓失信人寸步難行,讓守信人紅榜提名;二是建立政府征信機構。通過征信機構的評級,為經濟市場的個人或者組織進行評級劃分等級標準,限制等級低的個人或者組織的市場準入程度,為等級高的個人或者組織提供便利的市場信息和政策條件;三是引導市場對信用產品的需求和導向。相對于國外相比,我國的信用產品相對較少,國家應建立信用產品征信手冊,引導廣大消費者用信用產品、宣傳信用產品的良好社會氛圍,讓失信產品沒有市場,讓誠信產品深入人心。
3.2 強化共享平臺的信息安全管理
共享平臺的信息安全性對于計算機使用者來說尤為重要。計算機數據庫技術的安全發展一直是各國追尋的主要目標,可以有效避免不法分子的入侵和信息的泄漏篡改,將數據信息的安全風險降到最低。提高計算機數據庫技術的安全性,加強信息數據存儲、使用過程中的安全保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計算機使用的安全性,在進行信息共享的同時安全利益不受損失,一舉雙得。為了充分發揮計算機數據庫在共享經濟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使用者要切實加強數據庫技術性問題的研究,在使用中注重計算機數據庫理論知識和實踐的相結合,不斷優化數據庫的使用效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知識和實踐都是相輔相成的。使用者要在數據庫技術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不斷研發新技術,創新數據庫使用的范圍、條件和功能,提高計算機數據庫技術的核心技能,更好的為共享經濟的發展服務。
3.3 擴寬共享經濟領域
十九大倡導新發展理念: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和共享。共享經濟符合新發展理念,適合國家“去產能、去庫存、去桿杠、降庫存、補短板”三去一降一補五大發展任務。共享經濟的發展應該擴寬領域,解決供需不平衡領域的需求問題,并與我國經濟發展的策略相結合,主動走向國際,轉化我國的過剩產能,實現發展中國家的復興。
新時代呼喚新動力,共享經濟作為新的商業模式,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潛力。
參考文獻
[1]張玉明,管航.共享創新模式:內涵、特征與模型構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13).
[2]邵洪波,王詩柯.共享經濟與價值創造——共享經濟的經濟學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17,31(10).
[3]林麗.共享經濟企業亟待創新管理模式[J].人民論壇,2017(21).
[4]盧現祥.共享經濟:交易成本最小化、制度變革與制度供給[J].社會科學戰線,2016(9).
[5]羅達麗,崔建明,共享經濟模式下商貿流通價值鏈升級與創新性發展[J].商業經濟研究,2018(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