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信息技術在科學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21世紀是一個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世紀,信息技術的來臨對各個領域都有著一定的沖擊。它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成產和教育方式,各國都把發展教育信息化作為新世紀教育發展的一項重要目標,使本國的教育在世界上起著主導的地位。如何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小學科學教育學科當中,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改變教師陳舊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等,以及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是小學科學教育學科教師們所一直思考的問題,因此。對信息技術如何運用到小學科學學科中進行深入探究,具體探究結果如下。
  關鍵詞:信息技術;科學;運用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縮寫IT)是搜集和管理信息所采用的技術的總稱,并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共同作用下,用來獲取、加工、儲存、顯示、和傳輸文字、數值、圖像以及聲音等信息。小學科學學科是一門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一門課程,與小學主要學科相比,科學學科也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科學素質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科學學科在小學階段屬于啟蒙階段,但是早期的科學教育對一名學生和科學素質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綜合的課程,能夠將各個科學領域如:物質科學、生物科學、地球、環境科學很好的綜合起來。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社會,傳統的黑板粉筆、文字教材、投影儀、幻燈機等輔助教學工具是不能勝任的,而信息技術的特點就容量大,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效率有效的提高。
  一、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
  1.翻轉師生角色
  以往的教學模式是老師講,學生聽的這種灌輸式教學。在整個教課過程中,學生一直是被動的學習體,忽略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角色,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翻轉了師生的角色,教師從一位知識傳授者變成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人,學生從以往被動的學習知識變成了主動學習的主體,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才是實現教學的首要任務,能夠不斷的提高學生們學習的主體意識,并且能夠進行自我教育和不斷的進步。
  2.提升學生自我探究意識
  一位科學家曾經說過:“每一人的內心深處都想讓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探究著。尤其是兒童的世界里,這種希望更加強烈”。兒童自身就有一特質,那就是以自己為中心摸索性學習的方式,學生們學習科學知識是一個發現以及探究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并且在有趣的科學學科里不斷的進行探究,發現。與此同時,教師也應該按照學生們的意愿,給他們一個自主探究的時間、空間等良好的氛圍。
  3.網上探究,走進豐富的科學世界
  科學這一門學科旨在讓學生們接觸生動活潑的生命世界,讓學生們接觸田間樹林、山川湖泊、花草蟲魚鳥獸等,感受生命的多姿多彩,從而能夠有效的讓學生們熱愛生命并且激發對科學世界的探究興趣,這一點對于田間長大的孩子們來說,生活隨處可見,可是對于城市的學生們來說,少之又少。通過信息技術教學,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可以讓學生們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時間等,并可以與其他學生進行資源共享,進行網上探究,如《尋訪小動物》一課中《蚯蚓》,想要城市中的學生實際去了解蚯蚓的形態特征以及生活特點,對于他們來說不是很容易,但是通過信息技術他們就可以走進蚯蚓的生活,了解蚯蚓世界的精彩。
  二、應用信息技術,優化科學課堂教學
  1.改變教學觀念,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
  信息技術具有豐富的變現能力,可以改變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是學生們對事物有了初步的認識,再向學生們展示事物的細節和變化,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系,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效果。教師要將科學探究、情感以及價值觀聯系在一起。能夠充分的強化科學教師“用教材教”的意識。例如在教科版三年級科學的教課中,《磚瓦和陶器、瓷器》中一課,中的一個知識點,教師引導學生們制定出相應的研究方案,并組織學生上網查詢資料。利用學生們的信息技術將搜集到的語言以及圖片進行整理,制作成課件在班級上進行展示和交流。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持,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們的信息技術技能,同時也參與到了探究的過程。
  2.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創新的情景,提高學生們的創新意識
  科學的發現是由無數個疑問引起的,而發現問題才是創新的開始,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們的具體學習情況適當的設置創新情景,引導學生們提出問題,并進行探究問題提升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并且由于小學生們的好奇心較強,渴望得到結論,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來創建教學情景,激發小學生們的求知欲,讓他們自主的探尋知識的答案。
  如《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一課時,教師在網頁上設計教學,并且播放展示,開始就拿一個鴨蛋放進半杯清水中,讓學生們進行觀察,并且在鴨蛋完全沉下去的時候不斷的向水里加鹽,當鹽加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鴨蛋會自主的漂浮起來。學生們通過觀察這個實驗。鴨蛋一會沉下去、一會浮上來就會感到好奇,播放過后,教師就應該問學生們鴨蛋為什會沉下去?而加鹽后為什么會浮起來呢?這個時候學生們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都會積極的動腦,并且教師要讓他們回答問題,激起學生們創新意識。
  3.應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們的科學知識
  在科學這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課堂重點放在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的資源上,如中小學三年級科學(教科版)中《水生植物》一課。首先教師應該提前讓學生們進行預習,并且知道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點以及要點,并且分析水生植物的特點等有關信息的查找,例如:都有哪些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形狀特點、以及顏色等。讓學生們進行網頁查找解答學生心中的疑問,并且在課堂上充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教師指導學生之間探討和議論自己的觀點。例如:蘆竹,具有發達的根莖,長生分支,葉片扁平,上面與邊緣略微粗糙,基部白色,生于河岸道旁,砂質壤土上,喜溫暖、喜水濕、耐寒性不強等特點。使學生們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親自觀察到水生植物的模樣特點,了解大自然中,水生植物的多樣性,另外學生們能夠真正做到自主學習,明確了學習的目的。
  結語
  在小學科學這一學科中,充分的利用信息技術,不僅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開拓學生們的視野。并且教師也應該不斷的改進,運用好信息技術,使學生們的學習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將學生置身在信息化的時代,是科學學科的教學耳目一新。
  參考文獻:
  [1]李運林. 教育技術學科發展:走進信息化教育——五論信息化教育[J]. 電化教育研究,2015,36(02):5-11.[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07):44-47.
  [2]蘭建華. 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整合芻議[J]. 學周刊, 2017(05):46-4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93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