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網絡貸款應對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網絡貸款給高校大學生及其家庭、學校甚至是整個社會都產生了極大的危害,為了徹底杜絕和控制高校學生網絡貸款,需要政府、學校、家庭和大學生本人積極聯動起來,共同向網絡貸款開戰。
關鍵詞:高校學生;網絡貸款;策略
近幾年來,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網絡借貸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一些 P2P 網絡借貸平臺不惜將魔掌伸進了高校。在公開報道中,部分不良網絡借貸平臺通過虛假宣傳的方式和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準等不良手段,引誘在校大學生超前消費和過度消費,給學生本人及其家庭都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也給校園安全和社會治安埋下了重大隱患,致使一些大學生沉迷于網貸,甚至最終不惜為此丟掉了自己的生命。因此,解決網絡借貸問題已經刻不容緩,這需要政府、學校、家庭聯動合作,共同對網絡借貸一起宣戰。
一、政府方面
有需求就會有供給,校園網絡借貸這在當下提倡大學生創業的熱浪中,受到了極高的追捧。作為一種新型的互聯網經濟模式迅猛發展,它利用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將較低的利率貸款資金交到用戶手中這一優勢,造成了有創意、有拼搏但缺乏啟動資金的大學生創業者莫大的吸引,但是事實上,當前我國實行的是金融分行監管,對于互聯網監管,并不是完善的,有的地方多有欠缺,其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在中國銀監會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中,界定了網絡金融是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活動。國務院銀行業監督機構開展監管活動,同時遵循“誰審批,誰監管”原則,由地方金融辦負責風險防范與處置。這意味著P2P將不發牌照,而是推動行業自查自糾,清理整頓,采取類似小貸協會的管理模式。在新法出來之前。這一塊一直都是真空期,使一些不法分子鉆了法律的空隙。面對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新形勢,新模式,有關部門應盡完善有關的法律法規,解決相關問題,網絡監管部門應迅速彌補監管的漏洞,加強對于網絡借貸的監察,規范網貸環境的條件,凈化校園網貸。
二、學校方面
1.加強宣傳教育,做好正面引導
學院應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利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編輯、以達到宣傳到位的效果。加強學生對網絡借貸風險的理解和認識,幫助學生了解商業借貸的基本金融常識,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校園不良網絡貸款的防范意識;制作網絡安全知識手冊,以發生在身邊的真實的案例向學生闡述不良網絡借貸的危害,讓他們銘記于心,還可以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教育活動,包括發放警示宣傳單、繪制宣傳海報、召開主題班會、開展主題教育講座等,校園不良網絡借貸存在巨大的金融風險和安全隱患,學院應重視并落實安全防范及教育工作,確保學生遠離不良網絡借貸行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念,礪勤養志、持簡修身,為營造崇尚節約的校園文化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建立資助體系,搞好貧困學生工作
一些貧困大學生因家庭情況出現“供不及求”的現象,每月基本的生活費無法滿足自身的基本需求,用這種“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校園網貸,可以減少個人身心以及經濟上的壓力。而學校資助體系的不完善,使得真正貧困的學生并沒有得到資助,所以,班主任,輔導員應當密切關注學生的家庭情況,搞好貧困摸底工作,讓更多真正貧困的學生得到資助,從一定程度上避免大學生校園網絡借貸的現象發生。
三、家庭方面
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了解孩子的資金動向,引導孩子合理消費。父母的消費觀念對于大學生消費觀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子女會無意識的效仿父母的消費方式,正所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因此,父母要秉承健康、合理的消費觀,給孩子樹立榜樣。此外,家長作為孩子的至親,監護人,要盡量的多給一點生活上的,學習上的關心和關注,盡可能的掌握孩子生活,學習的近況和現狀,多一些灌輸對孩子在校園借貸等可能存在的隱患方面的教育和要求,起到監護人應有的責任,讓孩子遠離校園網貸。
四、大學生自身方面
1.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互聯網金融對當代大學生來說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說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保護好自己的基本信息,切記勿隨意將自己的個人信息泄露給他人,不瀏覽網絡上的不良頁面。當自己的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時,理應及時的向學校反映,如果發生暴力催款的威脅時,應及時報警。學會用正當的手段或者動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當代大學生既要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也應該具備良好的法律意識。學習和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學會拒絕網絡中不法分子拋出的誘餌,從而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2.樹立理性消費理念
高校學生應該自覺樹立文明的消費觀,學會合理規劃,有張有弛的自我意識;培養節約勤儉,獨立自強的意識;塑造出樸實無華的校園氛圍,營造崇尚勤持的校園文化;養成合理、自覺地正確消費習慣,抑制過度消費,糾正超前消費,絕不從眾消費。不攀比、不炫耀、不盲從,制定計劃,量入為出,結合自身,提升自我。
3.加強自我管理能力
很多大學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分配管理不好每個月的生活費,導致吃了上頓沒下頓,這種有錢時“大手大腳”,沒錢時“畏手畏腳”的生活方式,是大學生進行校園網貸的原因之一,因此糾正惰性的生活方式,努力培養勤儉意識,并且在閑暇時刻,不忘體驗生活,遠離虛擬的網絡世界,在社會生活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總而言之,網絡借貸是信息時代的產物,不可避免地為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校園秩序產生了嚴重影響,只有政府加大監管力度,家庭和學校齊心協力做好正面教育引導,共同提高高校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才能真正從源頭上杜絕校園網貸,營造平安穩定的校園文化環境。
參考文獻:
[1]黃志敏,熊緯輝.校園貸”類P2P平臺面臨的風險隱患及監管對策[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1, 25(6)
[2]戴靜.淺談高校輔導員如何引導大學生理性消費杜絕不良網絡借貸[J].山東工業技術,2016, (23)
[3]胡世濤.淺析大學生消費行為及其引導[J].中國水運(理論版),2007, 5(8)
[4]賓迎.大學生消費行為中的道德問題與消費道德教育[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 9(4)
[5]豐婷,倪文等.大學生校園網絡借貸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 (12)
作者簡介:張兵,男,出生年月:1986.08,籍貫:重慶巴南,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生物工程,職稱:講師,郵編:409000,單位: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