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考美術教育中的創意思維培養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創意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系的概括和間接反映,以新穎獨特的思維活動揭示客觀事物本質及內在聯系并指引人去獲得對問題的新的解釋,從而產生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稱為創意思維,也稱創造性思維。創意思維在當今時代至關重要,特別是人工智能不斷發展對固定模式思維算法模擬化的時代背景下,可以說創意思維是一個人的核心發展競爭力。我們學習的本質就是對認知思維的培育,人類的一切正常生命生產活動都是思維認知支配下的產物,人工智能時代以前記憶推理計算思維很重要,現在人工智能的發展逐漸取代了人類的這項思維能力,創意思維培養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本文通過結合高考美術教育教學過程,對美術教育中創意思維的培養進行探索和研究,以促進創意思維在美術教育實踐中的實現。
  關鍵詞:美術教育;創意思維;多維思考;思維慣性
  一、積極主動進行主觀感受和想法的表現
  創意思維表現是自己主觀情感的創造性探索和表達,積極主動去學習是實現創意思維培養的前提之一,如果是僅僅是被動驅使完成任務性的學習狀態,那一切都無從談起。作者以前在高考美術培訓教學過程中,發現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對一個人持續學習進步的作用影響非常大,由于美術專業考取大學分數線比文化生分數低很多,所以很多來學習的學生都是文化分數考不了自己理想的大學才被動來學的美術專業,這就造成了他們學習被動消極的狀態,不會積極主動去學習和詢問老師,經常是老師逼迫讓他們完成每天一定量的作業,在這種教學狀態下,學生在學習方面無法發揮主觀能動性,畫出的作品沒有主觀感受和想法,更體會不了繪畫藝術的美感,這種完成任務的狀態只會讓他們痛苦,與學習積極的學生沉浸在繪畫學習審美愉悅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在高考美術教育中學生的心態問題是阻礙創意思維培養形成的個人主觀原因,只有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這部分學生,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積極調動自己的主觀感受去體會客觀事物,形成主動學習思考內在的驅動力,這才是實現創意思維培養的關鍵所在。
  二、形成獨立思考能力
  形成獨立思考能力是一個人創意思維培養的根基?,F實世界中,我們每個人認識世界的角度和范圍以及高度都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人的經歷是不同的,個人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的認知都基于一定的條件和范圍內,所以獨立思考認識自己的思維狀態和局限是完善自己形成創意思維的觀念基礎。在高考美術教學中,有些老師以自己的審美觀念為價值判斷標準要求自己的學生、固定套路式的作畫教學和統一的寫實表現方法技巧,這些都是約束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創意思維能力的問題所在。只有不斷完善和調整我們高考美術教學方式和內容,才能真正意義上發散學生的學習思維,形成自己獨立思考的認知體系,促進創意思維的培養和形成。
  三、認識事物的發展規律和本質
  只有全面了解認識了事物的發展規律和本質,才能將創意思維的價值拓展發揮到最大化。在高考美術教學中,素描、速寫、色彩都是對視覺表現規律、空間規律、色彩規律等形式構成規律的認識,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些規律,結合自己的感受想法才能真正的進行創意思維表現?,F在高考美術教學主要教授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對學生表現認識思維這一塊關注引導還不夠,這是需要不斷強化和調整的地方。只有把握事物的本質規律,才能不會被紛繁繚亂的表象所牽引,才能自由地進行思維創新探索和發展。
  四、跳出思維慣性和惰性
  不要形成固定思維模式和觀念,思維的慣性和惰性是創新思維培養最大的敵人。不可否認我們人類天生就是喜歡待在自己生理和思維慣性舒適區的,這也是生物趨利避害的生理本能,但是這種本能天性卻是阻礙我們拓展自己認知思維的第一道難關,這也是很多人做事情三分鐘熱度的問題所在。改變自己跳出自己舒適區的過程肯定是痛苦的,但是也是我們思維進步發展必須要面對處理的。在高考美術教學實踐中,很多學生行動上雖然很努力,但是卻始終沒有看到有效的進步,原因就在于對老師所講的知識沒有進行徹底的消化理解,在思維認知上沒有進行提升。老師一定要引導這些學生走出思維惰性,從各個角度分析看待問題,將這種方法運用于繪畫學習創作之中,就會發現更多的可能性,在這種分析探索過程中逐漸培養出創意認知思維。
  五、多領域知識整合運用
  不斷拓展自己的認知面和積累,創意思維的培養是需要多個維度領域的知識面積累作為支撐的,整合的資源信息越多,創意想法也就越豐富。很多人認為文化成績不好就去學美術,這種想法與美術教育的培育理念卻是背道而馳的,但是這也是現在高考美術教育現狀的情況之一,這也是現階段高考美術教學創意思維培養的難點所在,專業生整體文化修養水平并不是很高。從教學培養考核中加強美術專業生的文化分數比重,強化整體知識認識水平,才是解決這一難點的關鍵,現在社會上成功的創業家和學者都具備跨領域學習思考的創新能力,這也是人工智能發展影響的時代必須具備的素質和修養。
  六、不斷嘗試新技術材料和方法
  很多時候創新是在不斷地進行各種材料和方法形式的探索中發現出來的,只有大膽嘗試新的材料組合和方法表現,才會發現更多新鮮的可能性。在高考美術教學現狀中,往往局限于寫實性的表現方法,也以此為學生藝術天賦的判斷標準,這種單一的表現手法正是約束創意思維培養的問題所在,藝術表現形式和材料是多種多樣的,只有大膽鼓勵學生嘗試新的形式材料和技術表現才能使他們的創作思維得到自由發揮,創意思維才能在學生的實踐中得到實現和發展。
  七、多維思考聯系
  想象創造能力作為我們人類最高級的智力行為是我們人類社會得以不斷發展進步的關鍵力量所在,想象創造能力并不是人類社會極少數天才的專利,其實我們每個正常人都具備這種潛力,只是需要一個媒介將它喚醒,這個媒介就是美術音樂等感性藝術教育對我們認知思維系統的影響和改造,使我們形成創造性思維,創意思維的塑造和形成是我們創造性行為的核心,創意思維是感性綜合發散性的,如美術教育學習繪畫一樣,繪畫需要整體性觀察,比較性去思考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多維的角度去感受理解與多樣化的形式去表達,這就不能僅僅考慮某個局部的關系形式,而是一種整體綜合性思維的處理方式去創作,多維聯系思考的能力在這其中是關鍵所在,這有通過這種思維訓練才能真正鍛煉出我們的創意思維能力。   八、美術創作中的形式創造性是創意思維形成的重要來源
  而在繪畫實際表現中,由于材料媒介和自身身體機能等綜合客觀因素的影響下,實際繪畫效果并不會和我們感受到的現實關系完全一致,也就是說繪畫藝術創作不可能是絕對的對現實關系的復制再現,而是我們材料表現下結合客觀等綜合因素對我們自身感受和想法的創造性形式關系的表現,這種形式關系只能無限接近于實現客觀關系,正是由于繪畫創作是感受性結合偶然性的活動過程,在這種可控與不可控之間就有了無限種可能和變化,這恰好是繪畫藝術創造性的客觀來源。在創作過程中的感受和變化是瞬間和不可復制的。美術教育中的繪畫創作過程是感受性的,這種感受也是任何老師都無法教的,而在實際的創作里我們所需要的度的把握也是根據我們的感受來定的。
  美術教育中的繪畫創作在表現過程中的這種形式創造性是我們創造性思維形成的重要表現,同時也是繪畫藝術性的根本來源,在央視制作播出的《百年巨匠》講述齊白石繪畫藝術的時候,說到繪畫藝術本質就在于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則媚俗,不似乃欺世。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上理解就是熟悉的形象內容,新鮮的結合個人感受的創造性構成形式,這種帶有個人主觀感受性色彩的創造性形式表現是藝術獨特創造性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作者本人主觀的視覺語言形式,這種構成形式體現了作者綜合的修養和審美,并且這種視覺形式創造活動最終塑造形成了我們的感受創造性思維,這是在實際的感受體驗中鍛煉形成的。
  九、創造性思維的形成與發明創造的聯系
  而在美術教育繪畫學習過程中形成的這種綜合發散創造性思維我們能夠運用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更加創造性地優化解決方案,而世界上很多科學發現和發明都是基于這種思維方式之上的,當年牛頓在發現萬有引力是由于蘋果砸到了他的頭上,由此聯想到了月亮和地球以及宇宙各天體之間的物理力學關系。微波爐的發明是美國工程師Percy LeBaron Spencer在一家公司從事雷達技術開發在實驗室做實驗一次“偶然”導致的,當他運行磁控管時注意到一塊粘在自己短褲上的巧克力棒融化了,按照正常邏輯這是自己體溫將其融化的,但是他將這種現象和磁輻射綜合聯系起來,并且去積極實驗去探索自己的這種創意想法,最終發明了微波爐?,F代醫學中普遍使用的抗生素藥物青霉素也是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意外發現的,一次他將一個葡萄球菌的培養基不小心暴露在空氣里,過了幾天他發現葡萄球菌培養基里長出了綠色的霉,一般情況下會將其當成污染的培養基扔掉,但是他仔細觀察后卻發現綠色的霉菌周圍的葡萄球菌都被殺死了,他沒有忽視這種偶然意外,經過反復試驗研究最終發明了青霉素,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像這些科學上的發現發明故事數不勝數,他們擁有的這種綜合發散創造性思維是這種創造性活動的思維基礎。當今風靡世界的漫威系列科幻電影和其漫畫以及相應的魔科幻想象類電影像阿凡達、異形、變形金剛系列、X戰警系列越來越受到世界觀眾的喜愛和追捧,里面充滿想象創造力的角色和場景以令人耳目一新充滿遐想,同時給觀眾在視覺和思想上給予了巨大的沖擊,這些創造性思維基礎下的表現形式已經成為了現在世界文化發展的主流,也是我們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趨勢,這也說明了創造性發散思維的形成和建立對于我們每個人適應這種時代的發展是多么迫切和重要,如果說以前人類的傳統文化精粹是對我們自身和自然規律的探索和認知,那么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種自然規律基礎上的再創造,使我們人類自身和周圍環境更加健康美好地可持續向前發展。
  十、創意思維與自我認識的聯系
  由此可以看出美術教育的本質作用就是塑造我們的創造性感性發散思維和激發我們的想象力,這種創造性思維能夠讓我們綜合聯系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事物去解決問題,這是創意形成的源泉,并且這種思維始終能夠讓我們保持一顆好奇心童心,用一種全新全方位的角度從視覺基礎上去重新觀察感受認識這個世界,認識自我的感受想法和創意,這是了解真實自我和周圍環境的心理基礎,也是一個人自我成長發展的原動力。美術教育可以引導我們認識真實的自我,我們成長學習的真正力量應該是源于我們內在的感受想法和創意,而不是外在條件?,F在很多學生在大學以前基本的學習動力來源于家庭親人和學校老師的期待,上了大學失去這種外在動力來源后一下子就迷??仗摿?,在缺乏外人監督的情況下不知道如何去在這種寬松的環境中學習成長起來,成了所謂的空心人,上課睡覺逃課的比比皆是,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大部分都投入到游戲娛樂活動中來麻痹自己,這種對自我沒有認識和缺乏內在成長學習動力對自我以及周圍人和環境來說都是有害的,所以對自我的認識非常重要,這是一個人成長學習的出發點。在美術教育中形成的這種自我感受、想法和創意的認識是我們內在積極主動學習成長的動力,并且通過美術作品這種視覺形式貼切表達出來,這種表達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的,而是對我們內心情感的探索和宣泄,使我們能夠自由表達自己內心真實感受,在美術教育學習過程中形成的這種對自我的認識和自由大膽的表達方式能夠促進我們一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若是一個人沒有真正的認識自我那么一生都活不出自我,也做不了自己人生命運的主人,更不會感受到幸福。
  參考文獻:
  [1]張道森 .中外美術教育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10.
  [2]李樹文 .創新思維方法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3]吳進國 .創造性學習與創造性[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
  [4]李之群 .思維與創新[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5]劉道玉 .創造性思維方法訓練[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6]錢初熹 .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常銳倫 .美術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潘初平(1991.6—),男,漢族,籍貫:湖南懷化人,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16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學,研究方向:綜合繪畫研究。
  馮信群(1962.5—),男,漢族,籍貫:浙江臨安人,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理論與應用、公共空間藝術。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20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