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當下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審視作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質疑探究的習慣,提升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嚴密性和深刻性,這對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對培養學生獨立思想和獨立人格也是大有裨益的。提升語文核心素養意義重大,天地廣闊,語文老師大有可為。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呢?
  一、在匯報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古人日:“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兒童的質疑能力不容忽視。
  記得在唱歌曲《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時,同學們說老師現在已經見不到一分錢了,為什么還要唱這首歌呢?如果馬路上沒有警察叔叔,怎么辦呢?如果打車送到警察局花了超過一分錢,豈不是賠了?想想還真是有一定道理。童言無忌,童心無拘,他們的思維、想象能力讓我們敬畏,更需要我們的呵護。
  試想,我們的語文教學若是缺失了批判性思維,學生的學習只是在簡單的給予與接受中重復是多么可怕的事,這樣的課堂又如何能夠承擔起培養學生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的重任。我規定在預習每一節新課時,都讓孩子們標注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者寫下百思不得其解的好問題,這一做法使得孩子們的預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孩子們的問題也是五花八門,其中有很多我們承認都覺得很有道理的問題提,例如《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課,初讀后學生們提出:這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文章,為什么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來定題呢?再如:學習《普羅米修斯》時,有的同學就提出:大力神并不能真正解救普羅米修斯,除非得到宙斯的默許,否則還會被抓回來的。學習《中彩那天》時,很多同學都認為不歸還那部車子也無所謂,因為畢竟庫伯先生很有錢,不在乎這輛汽車,有的同學認為庫伯不夠意思,對朋友不夠大度。后來經過熱烈的討論,同學們終于明確了物質財富只能讓人快樂一時,而精神財富卻可以帶來永久的滿足。
  由此可見,在教學中老師針對學生匯報的易出錯的邏輯矛盾和充滿悖論性的問題進行精心設計,然后引導學生識別真偽,說出正確的根據和錯誤的原因,就可有效地培養學生客觀評價事物的批判精神。
  二、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辨析能力
  辨析是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思維水平和思維品質的有效方法,也使學生的思維更具批判性。教學《自然之道》這篇課文時,我引領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學完課文,我讓同學們再回頭讀一讀向導最初說的那句話?!跋驅魺o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边@句話看似普通卻意味深長。
  “同學們,聯系向導說的話,你有什么問題?向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還抱起那只幼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正方“贊同”,反方“反對”?!闭埓蠹矣懻?。
  課堂上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出現了爭辯的場面,此時已不需要我點名發言了。有的同學說:“我同意向導的做法,如果不救小海龜,它就會被賊鷗吃掉,那是多么殘忍的事?。 ?“我也覺得向導的做法是對的,因為面對作者及同伴的焦急、責怪,不能見死不救?!庇械耐瑢W說:“向導做的不對,不能以犧牲那么多幼龜的生命為代價來讓人們覺醒,他完全可以解釋給大家聽。";“也許他是個著名的生物學家向導,他怕我們回去以后和別人說他見死不救、沒有良心,所以做出了違背自然的事”。還有的同學認為向導的做法既有對的地方,也有不對的地方。真是“仁二者見仁,智者見智”。
  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中,老師針對學生易出錯的邏輯矛盾和充滿悖論性的問題進行精心設計,然后引導學生識別真偽,說出正確的根據和錯誤的原因,就可有效地培養學生客觀評價事物的批判精神。
  三、在合作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腳印,我們也許能看到他走過的路徑,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見了什么東西,就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這番話很好地道出了探究的重要價值。批判性思維要求學生在學習方式方面,能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以便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如我在教學《春》這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境:請同學們閱讀課文,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內容,然后把這部分內容用自己的方式獨立或合作匯報一下。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同學,可以說一說,講一講;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春的美景;喜歡搜集資料的同學,可以交流課前查找到的有關春的圖片資料;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盡情地讀一讀,如果還有什么別的方法也可以。二十分鐘后,好幾個學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收獲。有用語言繪聲繪色描繪春花、春草的;有用畫的方式描繪出五幅圖畫的;有幾名同學還到前面表演了孩子們的嬉戲;有兩名同學到前面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課前收集的圖片和資料等。每個學生的認知風格是不一樣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學習方式。這樣給了學生學習方法的自由選擇,這是尊重認知風格和學習方式的體現,為學生自主探究創造了條件,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這樣的討論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特級教師于漪說:“教師應從學生思想感情、知識能力的實際出發,運用文章精要之處,開啟學生思維的竅門……”有時候,教師要站在語文素養提升的高度,把握年段和教材特點,設置一個主題或者專題讓學生進行深層的探究。既可以讓學生閱讀同一個作家的一系列作品,然后對這個作家的寫作風格進行比較;也可以就同一個主題、同一個類型的文章,對比不同作者的寫作手法……這些都有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
  四、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求新意識
  德國哲學家費希特曾經倡言:“教育必須培育人的自我決定能力,不是首先著眼于實用性,不是首先要去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要去‘喚醒’學生的力量。”沒有經過腦力激蕩,所有的道理都不會真正進到心里。為此,教師要改變課堂中的“刺激變量”,讓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的思考,而不是鸚鵡學舌,人云亦云。
  如何讓學生的寫作具有創新性呢?如學生寫《我的媽媽》,基本上都是贊美媽媽是如何如何不辭辛勞地關心我,照顧我,然后就是自己生病了,媽媽跑前跑后地悉心照料。這固然沒錯,但缺乏個性,分不清是誰的媽媽。我對學生說,大家寫的媽媽都一個樣,可我想看到與眾不同的媽媽,你能否換個角度寫出媽媽的特別之處。學生再次回到生活中觀察、思考,交上來的作文便有百花爭艷的感覺了:《逛街達人》《媽媽減肥記》《媽媽今年‘十八’歲》《夸夸我們家的大廚》……“風行水上,自然成文”,妙趣橫生的語言讓媽媽的不同形象躍然紙上。相信這樣的訓練多了,久而久之,學生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就會養成,思維的品質也會隨之提高。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絕非朝夕之功,它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漸進過程”,只要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一以貫之,循序漸進,便一定會到達美麗的彼岸。
 ?。ㄌ旖蛱┻_實驗學校  30045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90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