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批判性思維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結合當前高中語文教學情況,探討了如何有效在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通過加強批判思維意識的培養,積極開展發展批判思維的課堂活動,多樣化的語文課堂教學形式以及完善評價體系等措施,不斷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文教學;綜合素質;教學方法;批判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099-01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高中語文教學重點落實在如何有效培養的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方面,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應該迎合時代的發展要求,重點在教學中體現出以人為本的原則,提出有效的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方案。在此過程中,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應該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精神的培養,重視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
一、加強對學生批判思維意識的培養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進行高中語文知識的講解中,大都是采用機械化填鴨式的單向知識灌輸方式的授課,學生大都是體現出被動式接受知識的學習情況。在這樣的學習狀態下,學生大都是過于依賴于教材知識內容,并沒有很強的自主學習意識,大部分學生都是認為,教師所講的一切內容都是正確的,不容置疑。但是,在這樣教學方式的影響下,難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還妨礙學生提升自我的語文成績[1]。
結合上述存在的問題,語文教師一定要在教學實踐中重視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批判思維意識,幫助學生能夠通過批判性思維眼光去審視和思考問題。比如,在進行《物種起源(緒論)》的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整理以及搜集關于物種起源的相關知識,并能結合相關內容,了解對于《物種起源》的評價,鼓勵學生通過辯證的觀點來正確認識到《物種起源》中作者提出的觀點。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啟迪學生的思維,能夠有效進行探討性問題的設置,你們都認同《物種起源》中的所有觀點嗎?所有的物種都有著同一個祖先嗎?能找到反例么?通過這樣的活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思考,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批判思維能力,鍛煉利用辯證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二、鼓勵利于發展批判思維的課堂活動
當前,教師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大都是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模式,這種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難以體現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利于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也無法提升他們的綜合語文素養。教師往往成為教學的主角,而學生在教學中僅僅充當為看客或者過客,課堂教學活動氣氛過于單一化,并沒有足夠的活力。結合上述問題,教師在進行高中語文的教學活動中,可以結合相關的教學活動,開展批判思維課堂氛圍創設,積極為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提供必要基礎,通過良好的教育環境以及課堂氣氛對于培養批判性思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在進行創設批判思維的課堂氛圍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提出探討性問題,盡量采用設疑的方式來進行知識表述,以求能多方面激發學生思維。
這里通過《沁園春·長沙》為例進行說明,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在介紹詞的背景以及作者生平的基礎上,讓學生能夠從整體上了解到寫作的背景,以及毛澤東同志在這個時期的工作狀態,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面對絢麗的秋景,回憶往昔的歲月,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詞。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提問方式來營造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比如,我們從“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敝锌梢缘玫绞裁葱畔ⅲ课覀儚摹蔼毩ⅰ笨梢钥闯鍪裁礃拥男蜗??如果換成“直立”或“站立”,是否得當?等,這樣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
三、采用多樣化的語文課堂教學形式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高中語文教學大都是呈現出單一化的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會使得課堂教學缺乏師生互動,而造成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大大降低,難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還難以開展對于語文知識的深層次的理解。由于存在上述問題,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勇于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保證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
比如,在進行《愚公移山》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主題為“愚公移山的愚公到底愚不愚”的討論活動,通過小組形式進行課堂辯論。在《孔雀東南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充分借助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利用學習小組的形式來進一步探究如何思考焦仲卿與劉蘭芝的愛情悲劇等問題。另外,開展《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更好地進一步體會人物性格的深層次內容,也更為容易理解作品中的人物關系。
四、完善評價方式以引導鼓勵為目的
大部分的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中,回答學生的問題大都是采用非對即錯的評價方式,這樣自然不利于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到提升。特別是學生的回答和標準答案存在較為嚴重的不一致的情況下,教師則會直接表示答案不正確,而沒有進一步的深層次的思考,這樣的評價則會造成學生具有較為強烈的消極情緒,自然難以激發學習語文的熱情,還會造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不愿意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他們自然不愿意在語文課堂中積極思考問題,主動發表自身的看法和觀點。
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廣大教師應該進一步實現評價方式的完善,評價方式應該鼓勵學生的回答方式為主。特別是如果答案存在和標準答案的不一致,也應該及時肯定里面正確的內容,而對于錯誤的部分則應該采用正確的引導態度。利用這種引導鼓勵的評價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利用逐步完善的評價體系還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辯證的評價方式也有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批判思維能力,進而有助于整體上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進行《蘭亭集序》課堂教學活動中,應結合學生的實際來設置開放性強、探究性味道濃的題目,在進行課文閱讀中,讓學生思考《蘭亭集序》與通常的序文的異同分別是什么?作者如何通過宴會而去思考生死呢?鼓勵學生的回答中具有開放性、自由性的特點,只要能支持自己的觀點就非常好,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教師發揮好鼓勵引導性評價的作用,這樣有利于實現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到鍛煉。
五、結語
由此可見,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批判思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是廣大語文教師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深化改革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李瑞雪.批判性思維教學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35.
[2]余黨緒.批判性思維應成為教師的必修課[J].教師教育論壇,2018,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