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傳統教育已經不能滿足人們適應社會環境發展的要求。新的教學方式的發展就要有新的思想來推進,而批判思維對教學來說是一種技巧性方法,不僅能適應新的教學環境,還能幫助學生開發新思維,全面發展學生的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 批判思維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005-01
理査德·保羅說過“你必須具備這種能力,把事物從已有名稱中“剝離”出來,還事物以本質。如果你只局限于一種概念,你只能以一種方式思維,并且這個詞語就在思維中與某樣事物等同了?!边@就告訴我們要有獨立分辯事情的能力,要辯證地去分析事情,不能局限于一種說法,所以批判思維在數學教學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師在傳授教學方法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批判思維,不能以教師思維扼殺學生思想,讓學生敢于提問敢于質疑,表達出自己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教師應鼓勵學生的行為,并幫學生答疑解惑。
一、批判思維的定義
批判思維就是謹慎地運用推理,去斷定一個斷言是否為真的能力,它使得一個人能夠始終保持獨立而理性地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我國教育模式就是迷信課本,固化思想,這樣很難培養出新型的創新人才。而國外批判思維只是人家教學的一部分,國外課堂主要以學生交流為主,他們敢言論、敢思考、敢嘗試,都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國外一些國家都能培養出很多創新人才,為國家各個領域做出貢獻,而我國創新人才很難脫穎而出。
二、營造和諧氛圍,培養批判意識
小學階段對培養創新思維十分關鍵,作為一名小學生不能人云亦云,應該有自己的見解與主張。教師應該為學生創建一個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言論。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平等愉快的環境,才能使學生的思維言行不受約束,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積極踴躍地參加各種活動。
例如,教師在介紹公倍數的時候,舉出2的倍數有2、4、6、8、10、12、14、16、18……3的倍數有3、6、9、12、15、18……教師讓學生觀察2、3倍數的時候,讓他們由共同倍數而引出公倍數概念。然而課堂討論時,并不一定能按計劃進行教學,教師提問通過觀察2、3倍數發現什么特點時,有學生卻回答2的倍數是偶數,3的倍數有奇數有偶數,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該肯定該同學的答案,并表揚該學生能主動回答問題,再問其他學生有沒有其他見解,有沒有發現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進一步引導學生,這樣在肯定該同學表現的同時也能引導其他學生向該教學點靠近。這樣的教學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激活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三、創設思維機會,培養批判精神
教師在教學中不應該直接給出答案,應該給學生留足空間去自己探索答案,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反思概念如何形成的,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出學生本節課的知識點,提出疑問,讓學生討論有沒有其他方法去論證這一知識點的正確性,并組織學生設計實驗去論證自己的想法。
例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形內角和180°時候,在學生印象中這就是定論,是結果可以直接運用的,但是為什么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教師讓學生思考怎樣證明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有的學生說可以用量尺量?。挥械膶W生提出可以根據現有的三角形,剪下它的三個內角,拼在一起看看是不是平角。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提出來的方法分組動手實驗。學生通過實驗整理發現通過量取三角形每個角度數相加并不一定能確認三角相加得180°;而通過截取三個內角拼接卻可以得到一個平角,能證明三角形三個內角相加是180°。這時教師就學生實驗結果引導學生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結果,通過教師學生分析研究發現,通過量尺量取的三角形每個內角的度數不夠精準,有小數點的不能精確到哪位上,所以通過動手量取的結果并不能很準確地論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而通過剪切內角拼接的實驗沒有數據差能直觀得出結論。通過實驗教師告訴學生實驗器材不一定都達到理想結果,要多動腦筋,面對不同的數學問題,要采取相適應比較切合實際的解決方法,要多結合實踐不能全都依賴課本。
所以,在新課改大環境下批判思維在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數學教學,如果學生沒有批判思維,很難學好數學知識,因為數學知識是一題多變的,學生思維不發散,不會變相思考,很難適應新型的教學環境,所以教師更應把批判思維引入數學教學上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開發學生大腦,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建華.重視學生數學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09年09期
[2]嚴海榮.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J];新課程(小學版);2009年08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50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