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思維結構變得單一,形成思維定式。為了打破這一局限,教師要充分發揮英語批判性思維的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有益于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本文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狀況進行分析,針對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等問題提出相應策略。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閱讀能力至關重要,對英語素養的形成、閱讀水平的提高有深遠的影響。學生通過英語閱讀的學習,可以自主進行對話,進而形成良好的語感。與此同時,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發現學習英語的樂趣,總結相關的學習經驗。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采取與學生發展規律相契合的教材內容,引導學生不斷充實自己,繼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
一、創設良好的英語閱讀課堂環境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要想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必須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化解學生的課堂焦慮。在課堂活動中,有些學生擔心自己的答案與教學答案不符,繼而出現恐懼緊張的焦慮心理。這種現象的出現,與教師的教學態度有不可分割的關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英語閱讀的自信心,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英語閱讀環境,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幫助學生減輕英語學習的負擔,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英語閱讀的教學活動中,這對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以往的英語閱讀活動中,教師過度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強調標準答案,沒有考慮學生的真實感受,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個性化要求。教師忽視學生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就無法采取有效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在傳統的英語教學課堂,教師沒有安排相應的批判性閱讀活動,壓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養成,所以很難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效果。因為學生在閱讀學習活動中,壓抑了個性的發展,導致學生閱讀學習興趣不高,消極接受教師講解的課本知識,缺乏獨立思考,不利于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就必須為學生創建良好的課堂環境,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二、引導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在英語閱讀教學課堂中,教師要指引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學會質疑的良好習慣,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活動。第一,學生的思維容易受到外界其他因素的影響,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創新,展開大膽地思考。第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樣學生在面對問題時,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有利于打破思維定勢,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有效鍛煉探究能力,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但是,在英語閱讀課堂活動中,教師重視教材知識的講解,忽略了教學反饋。即使學生有其他想法,也會被局限于一定空間,創造性思維無法得到鍛煉。要想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必須積極創新教學手段,鼓勵學生積極提出質疑,這需要教師有效挖掘、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推動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三、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策略
英語閱讀課是初中教學階段教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標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科學安排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鼓勵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挖掘學生的英語潛能。在英語閱讀教學課堂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學會分享學習經驗,深化理解,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一)深化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質疑的學習態度,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推動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在正式的閱讀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活動,有針對性地布置預習任務,這是十分關鍵的環節。教師要積極指引學生將教材閱讀、自主思考、現實問題有機結合一起,繼而形成新觀點,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閱讀效果的重要路徑。問題設置,要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不僅為學生學習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還可以引發學生思考。最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增加課堂趣味性。
例如,在牛津譯林版八上Unit 8 《Reading an earthquake》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布置教學任務,可以設置一個關于地震自救的話題,讓學生根據生活常識或者利用網絡搜集相關資料,自主思考問題,也可以組織小組互動,共同探討問題的答案。比如可以設置以下問題: What should we do to save ourselves when an earthquake happens?教師可以在正式教學活動開始之前,要求學生代表進行發言,向全體成員展示各組的答案。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將文本信息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以便于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批判性思維帶來的精神體驗。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Timmy and earthquake這個環節,了解同種意義的英文單詞的不同表述方法,比如“safe”可以用“not in danger”進行同義替換,“silent”與“quiet”的表述意義相同,“at last”可以用“finally”等義替換,“come down”有宣布支持或反對、下降、著陸、崩塌等不同意思,但是在本文取用的是“崩塌”這一含義,可以用“fall to the ground”同義替代,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存在爭議性的單詞有更深的了解,有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ǘ╈`活設計教學任務,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英語閱讀是言語交際的過程,課文閱讀教學任務應該具備多樣化的特點,簡言之,就是閱讀教學任務不能程式化,要盡可能還原文本內容。教師要從多個角度進行教學任務的設置,要有側重點,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例如牛津譯林版八上《Unit 8 Reading an earthquake》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簡單介紹臺灣地震發生的時間、場景,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教學任務:What can you see and hear in an earthquake?有針對性地鍛煉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英語閱讀教學課堂中,教師要設置新穎的任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牛津譯林版的教材里的很多素材都源自實際生活,有利于教師設置真實的語言任務。在閱讀教學中,要安排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在牛津譯林版八上Unit 8 《Reading An earthquake》的閱讀部分,介紹了臺灣地震的相關內容,內容貼合學生生活實際,教師可以安排有關自救的課外實際拓展,豐富學生的自救技能,深化學生的生命意識。教師可以設置相關的情景對話,這個情景對話既要貼合生活實際,又要高于現實生活,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計劃地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情景對話過程中,學生要轉換表達方法,提取語言素材,合理應用交際策略,打破傳統講解方法的局限性,增加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實踐活動,深化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要想培養初中學生的英語批判性思維,就需要教師創新教學模式,改革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增加教學體驗,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但是每個學生都具備潛力,所以,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要為學生創建批判性思維發展的課堂環境,全方面地挖掘閱讀材料,提升學生的運用能力、語言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英語教師要為學生創建良好的英語閱讀環境,深化問題意識,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推動英語素養的發展。
?。ㄘ熑尉庉? 林 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3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