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我們要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品質,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綜合潛能,提升教育的質量。對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手段,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勇于解決問題,在批判性思維的發展中形成完善的良好學習習慣。下面,我將結合自身實際的教學經驗,對此展開一番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批評性思維
在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于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手段,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個性化理解,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越來越低,對教師的依賴性卻越來越高,最終導致了學生批判性思維難以形成的問題,只能依賴教師和教材去解決問題,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面對教學中存在著的實際問題,初中物理教師應當積極做出改變,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并發揮好自身的引導者作用,使用有效的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維,為學生更好地成長奠定基礎。
一、鼓勵學生展開質疑、猜想與驗證
物理是一門科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科學探究。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積極在科學探究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產生有質量的問題,并引起學生對已有結論的質疑與反思,讓學生產生批判性的思考,并形成新的猜想,在實際驗證中落實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比如,在學習“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這一節內容時,在這節課上,教學的一般規律是引導學生探究像的虛實、大小、倒正以及物距都和什么有關系這幾個問題。于是為了實現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在向學生展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之后,我首先問學生:“我們為什么要研究這幾個特性?為什么不能研究像的其它特點?為什么要將這些特點和物距聯系在一起?如果讓你自主操控學習流程,你想要研究哪些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又比如,在學習“熔化與凝固”這一節內容中的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這一問題時,我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不同的固體物質之間有什么不同?我們要研究多少中才能得出較為科學的結論?為什么要研究熔化時的溫度規律而不是其它的規律?如此,就將學生放在了主體的地位上,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產生質疑與猜想,提升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刻性,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更具有目的性。
二、鍛煉學生思維的嚴謹性與邏輯性
良好的批判性思維不是學生對某一個問題進行漫無邊際地猜想,而是要依據一定的科學依據,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質疑、猜想和驗證。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設計良好的科學探究方案,并善于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特點與需求創設教學環境,深入挖掘學生的內在發展區,讓學生形成具有嚴謹與邏輯性的思維品質。
比如,在學習“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這一節內容時,需要學生進行“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與電阻兩端的電壓的關系”的相關實驗,為了強化學生思維的嚴謹性與邏輯性,我在實驗方案上進行了科學的設計,將實驗的步驟設計為下:正確地回答出電流與電壓的關系,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好實驗當中涉及到的物理量不變,改變實驗當中的變量;活動變阻器在實驗的不同時刻之中起到的各種作用是什么?為什么要進行多次的反復實驗?如此,就通過科學嚴謹的實驗來讓學生認識到科學實驗的原則與要點,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思維邏輯性與嚴密性的訓練。
三、培養學生觀察與發現問題的能力
敏銳的觀察能力是學生批判性思維形成的重要基礎,而物理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課程,不僅需要學生動腦,同時也需要學生動手操作,是培養學生良好觀察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關注物理探究的細節。
比如,在學習“液化和汽化”這一節內容時,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水的沸騰”的小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時刻強調讓學生注意觀察好溫度計的示數,并觀察好實驗的現象,當溫度高于80度之后,就要每間隔30秒或者一分鐘讀出溫度計的數值,同時還要注意水面在不同溫度下的變化。這樣,學生才能夠將注意力高度地集中在課堂上,形成敏銳的觀察能力。而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還可以將叮囑轉化為具體的教學方式,如讓學生以小組競賽的方式參與到這個實驗中來,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觀察與發現問題的能力,并促使學生在觀察與發現中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維。
本文針對初中物理教學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策略展開了一番敘述。初中學生正處于對世界充滿強烈好奇心的年齡階段,樂于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決不能壓制學生的想法,而是要結合科學的原則與手段,制定有效的策略,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活用自己的思維,在批評性思維的使用中形成良好的學習和探索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初中物理教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周新林.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7).
[2]徐婷.初中物理課堂培養學生質疑意識的若干思考[J].湖南中學物理,2018,33(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2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