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解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學習物理,需要學生質疑、假設、猜想、實驗、總結,每一環節都需要動用他們的思維能力,這對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而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與知識和能力教育并駕齊驅的,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盡管思維能力培養一直以來都被教師所探討和實踐,但對于具體的實踐方法仍然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模式,每一名物理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學情,酌情定奪,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方法。本文將提出幾點筆者對于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看法和建議,僅供一線同行參考,也希望能夠催生出更多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思維能力培養
  引言:
  初中生正處于思維能力發展,能力遷移和轉換的重要年齡階段,也是學習知識,技能的“黃金”時段。對于剛剛接觸物理這門學科的他們,如果能夠在最開始的學習中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獲得更強的思維能力,對于他們以后的學習乃至是終身的發展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那么在物理教學的過程當中,如何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呢?不妨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打破思維定勢,建立物理學習所需的基本思維
  學生在學習物理之前,通過在生活中接觸到的一些現象和常識,往往已經建立起了思維定式,這種思維定式與物理現象以及科學知識是相違背的,會影響到他們的理解和學習。在開始的教學中,教師要力求打破這種思維定式,使學生初步建立起物理思維。
  比如,教師在向學生教授《物體勻速直線運動》的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學生在解題時,習慣性地把小學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應用題的思維帶進來。這樣一來,就會對物理的公式、計算的方式、物理單位的理解產生限制[1]。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重新幫助學生把解題思維建立起來,不管是在審題的時候,還是在對物理量的理解過程中,學生都必須打破這種思維定勢,并把正確的思維邏輯建立起來。通過長時間對學生的這種思維訓練,學生必然能夠從中受到熏陶和影響,從而把一種有助于分析問題的思維定勢建立起來。但是,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注意的是,雖然把一定的新的與物理教學相符合的思維建立起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這樣的思維定勢,是不能夠在學生被動接受的基礎上建立的,相反,它應該是學生主動進行物理問題探索的過程中,一步步發現,一步步積累并形成的。
  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
  (一)創設生活情境促進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
  物理知識都是從生活當中提煉出來的,將物理概念放入到生活情境中來理解,大大降低了概念的抽象性和學習難度。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逐步使學生的概念思維建立起來,在生活問題中得到啟發,運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概念,運用概念。
  教師在向學生講解“能量”這一概念的時候,如果只是把能量的概念讀一遍讓學生理解并記住,那么,學生不可能對此產生深刻印象,也無法深入理解。所以,針對這一概念,教師可以做的就是創設出能量概念引入的情境。具體來講,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吹一個氣球,如果一直吹的話,氣球就會破裂;在爬山的時候,為什么會感覺這么累;真空除塵器為什么能夠把塵土吸走,等等。讓學生針對這些問題,把這些現象之間存在的共性、本質、內在聯系等找出來。在此基礎上,就可以得到這些現象都是能量使人或者使物體在做功。這樣一來,就可以使學生明白能量是存在不同形式的,這些各種各樣的形式之間都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相互轉化。這樣的轉化,比較典型的就是,當我們舉重物的時候,肌肉中的一部分化學能就轉變成為物體的重力勢能。那么,如果這時松手,讓物體落下,那么,在物體落下的這一過程中,物體的運動速度就會大大增加,這時物體的重力勢能有轉變成為動能[2]。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學,學生就能夠從根本上理解這一物理概念,物理概念的學習變得簡單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提升了。
  (二)創設生活情境促進學生對物理規律的思考
  物理知識點看似抽象、復雜,但其實蘊藏著一定的規律,掌握了這一規律能夠使學生學習的效率大大提升。出示物理規律,同樣可以以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進行,引發學生的聯想,在歸納和分析中展開思維活動。
  比如,教師在向學生教授“焦耳定律”這一物理規律時,可以在正式引入這一定律之前,讓學生回憶媽媽用電熨斗熨衣服的時候,會發生什么樣的現象,在使用電暖氣的時候,又會發生怎樣的現象。通過這些學生日常生活中所能夠接觸到的現象,進行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深入思考,并在學生思考中,一步步把所要探究的問題引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必然能夠快速地理解這一定律[3]。
  三、利用試驗猜想,激活學生的質疑思維
  假設、猜想都是實驗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這對于學生來說也是提升自我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契機。照本宣科的講解教材中的知識點,只會使學生的思維逐漸程式化,不能靈活的思考、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能夠增強學生思維的質疑性,批判性和創新性,往往能夠使他們在實驗中收獲更多。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主動動手進行試驗,引導學生主動對物理現象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并且針對實驗現象,提出自己的猜想,使自己成為物理現象的“發現者”與“探索者”,能夠對各種物理現象進行探索,適當的放飛思想。
  例如:在《歐姆定律》一課的教學中,在“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的實驗中,教師在對實驗步驟進行講解后,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利用電流表、電壓表、導線、電源等工具對電阻值進行測量。完成固定的試驗操作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討,讓學生分析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對電阻值進行測量,并且要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讓學生自行設計試驗,選擇相應的器材,完成試驗,教師對每組學生的試驗方法進行點評,給予學生表揚和鼓勵[4]。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感受到學習物理知識的樂趣,而且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方法,其思維也得到了鍛煉。
  四、結語
  物理學史告訴我們,每一次物理學上的重大發現,往往伴隨著實驗思想的重大突破。物理實驗大師的那些深刻的設計思想,精巧的實驗方法,是人類認識未知世界的銳利武器和寶貴財富。因此,我們面對物理教材中多種多樣的實驗素材,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分組實驗,都應該努力提取其蘊含的豐富的實驗思想,深入解剖,充分開發它們的教學功能,轉換思想就是其中之一,使這種思想深入到學生的思維思想中,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和智力的培養都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熊安新.讓學生的思維飛一會――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6(22):87.
  [2]朱正華.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6(02):10.
  [3]胡方凱.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14(86):140.
  [4]賈春暉. 淺析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觀察與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 中學物理, 2014, 32(22):26-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282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