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中語文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但是傳統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采用講授式教學模式,難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文本內容,導致學生的思維能力受到限制。在新課改背景下開展高中語文教學,教師應當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所以本文從四個方面分析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策略,旨在促進語文教學工作有效進行,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思維能力;新課程標準;創新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8-0130-01
當前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高中語文教學也面臨著眾多的挑戰與機遇,在教學過程中雖然各類新型教學方式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但是部分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并未及時有效轉換思想觀念,也難以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導致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思維受到限制[1]。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下開展高中語文教學,教師應當從學生角度分析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自身的引導與幫助,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有助于學生的思維不斷完善發展。
一、調動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產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才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知識探究,所以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教學水平與綜合素質,能夠有效整合教學目標和內容,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有助于學生在潛移默化下提高語文思維能力,學會自主探究。
如教師在講解《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時,文章結構與語言具有美感,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文章,也可以上講臺朗讀,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被文章的優美情境所吸引,在此形勢下,教師應用多媒體播放具體的荷花美景,有助于學生感受到文章的深層含義,有助于啟發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文本情感。
二、創新語文教學方式
創新語文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發散學生的語文思維[2]。
如教師在講解《離騷》時,由于語言情感充沛,具有極為深刻的古典內涵,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探討,鼓勵學生在課后查找工具書或者是上網搜集相關資料,進行自主翻譯,通過解讀文本內容,深入體會文章情感。
三、為學生提供多元閱讀模式
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大多采用講授式或者是朗讀式,由于語文教材中的題材豐富多元,包括小說、散文、文言文詩詞、傳記等各類題材。教師通過文字形式的講解和書本閱讀是難以激發學生興趣的,學生也會由于理解程度不足而降低學習欲望,所以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元的閱讀模式。
如教師講解《雷雨》時,由于該片段具有較強的時代意義,雖然年代久遠但是背景復雜,學生難以讀懂。教師可以應用片段表演方式,使學生在自導自演中發揮最大的興趣和動力,去積極主動的探求相關知識點,由被動式學習轉換為主動探究,從而對文本學習產生濃郁的閱讀欲望,有助于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
四、引導學生進行課內外閱讀
由于語文知識中具有抽象難懂的內容,如果只是根據教材進行學習,就會導致學生難以理解文本內容無法深層次的挖掘內涵意義,無法培養學生的邏輯
思維。
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通過閱讀大量的素材與文本,有助于陶冶學生情操,使學生更好的了解生活,拓展思維空間。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推薦優秀讀物,引導學生積極踴躍的參與課外活動,使學生在課外實踐過程中獲取新知識,從而加強與舊知識的有效銜接,能夠做到溫故而知新,進一步提高語文思維
能力。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由傳統的講授式教學轉換為引導教學,鼓勵學生發揮學習主觀能動性,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和探討,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進一步增強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孫偉偉.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方式[J].才智,2017(8).
[2]楊麗雅.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思維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
【作者簡介】
曲立斌(1962~),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女子學校女性研究中心,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中國現代文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