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中語文是高中教育時期的一門重點基礎學科,新課標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還要關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為了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情景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要拓展知識的廣度,引導學生形成創新思維意識,從而不斷強化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思維能力;教育方式;情景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103-02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教育教學變得越來越重要。語文教學作為高中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學好高中語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高中語文教學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學習理論知識,更多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語文思維能力
語文思維能力就是指與語文學科相對應的思維能力,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其他學科需要的思維能力有顯著的特點,比如理科學科需要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分析整合能力,但是語文思維能力沒有顯著的特點,語文思維能力是多種思維綜合的體現。這是因為語文教學中主要板塊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A知識需要背誦記憶,而背誦記憶時需要學生充分的理解所背誦的文章的意義。尤其是背誦詩歌的時候,學生在理解詩歌含義的基礎之上再去背誦便會輕松很多。因此掌握基礎知識也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
二、激發學生語文興趣,進行思維拓展訓練
建立和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與好奇心,激發學生對新事物的認知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思維能力鍛煉的過程。語文教師要讓學生去積極表達,并培養學生具有熱情、大膽、敢于提問并質疑的思維,發表自己的看法,擺脫傳統教育過程中的模仿性和依賴性心理,建立語文學習的興趣原動力,要求學生學會自我思考,將內心的好奇點提煉總結出來,按照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并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建立學生自我意識,培養主動性學習能力。教師要在學生發現問題時,針對薄弱環節和知識點,主動積極地引導學生,給予方法去讓學生解決問題。這樣學習訓練過一段時間以后,學生的思維將拓展,提出問題的廣度和認知程度將有很大程度提升。根據學生好奇心比較強,思維跳躍度高的特點,對于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或意見,教師要積極引導,給予肯定,并指出學生問題,通過學生不斷質疑,語文疑問層出不窮、教師要排憂解難,這個過程,就是培養學生語文思維能力提升階段。因此,在學生語文學習中經歷接受新知識,認識新事物,尋找疑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必要進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拓展。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
1.語文思維能力對語文教學的作用。
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四個部分是教學得目的,語言思維能力能讓學生在聽課時認真傾聽并對知識進行分析思考,從而能高效率地接收老師傳授的知識,到達教學目標。而在分析知識后學生會有相應的思考并組織語言表達,這就達到“說”的部分,對于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都是一大進步。而思維能力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閱讀內容,增強理解能力,從而能對文章知識把握重點,從而保證語文教學達到目標。寫作是目前語文考試中占比極高的部分,也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目的,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能提高學生對作文題目的理解,而且能讓學生有更高的立意,寫出更優秀的文章。因此,為保證語文教學能有更好的效果,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
2.教師改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語文思維。
為了在高考時出類拔萃,高中階段學生們總是有著大量繁雜的學習任務,而由于語文在高考應試教育中占比較高,學生們在此科目上的學習壓力也就更大,一旦沒有良好的學習效果則有可能使高考失利。語文教師不應太過守舊,對于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要主動并積極地進行培養,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與學生適當互動,帶領學生思考有趣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和學習的積極性。
四、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的現狀
1.缺乏整體規劃。
盡管培養學生語文思維是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多數教師自身還沒有理解語文思維的概念,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缺乏教學規劃。首先語文思維能力是綜合性的能力,但是并不意味著教師需要針對其包含的每一種思維能力制定教學計劃,思維能力本身有難度區別。部分思維能力學習門檻低,學生掌握較為容易。也有部分思維能力學習難度大,需要教師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才能幫助學生掌握。其次,語文思維能力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長久發展變化的過程,在不同的思維學習階段,教學方法也應當是不同的,教師應當了解自己學生的思維能力整體發展狀況,把握學生學習的進度,根據進度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最后,學生之間也存在差別,在了解整體進度的基礎上,教師也應當看到每個學生之間的差別。因此教師也要針對學生不同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思維教育。
2.語文思維能力培養過于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忽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站在學生的角度教授知識,把學生當作接收知識的機械裝置。在培養學生思維教學中也是如此,教師會直接教授學生關于問題的思維模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任何體現。形成習慣后,學生的思維就會固化,認為理解問題只有教師所教授的思考方式,不會發現新的思考方式。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就不能良好發展,是畸形的發展,只有依靠教師才能成長。這樣的教學方式收益是最差的,在思維培養教學中,主動思考才是最有效的能令學生成長的方法。
語文教師對高中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思維能力訓練過程中,要不斷地完善和發展新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師生之間良好的交流溝通環節;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及進行個性教育,總體上,將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進一步的訓練與知識提升。
參考文獻
[1]黃彬.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策略探析[J].新課程(下),2012(1).
[2]張瀚元.淺析中學生思維能力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培養[J].文存閱刊,2011年21期.
[3]唐明柱.探究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J].課外語文·下,2012年11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5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