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初中物理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以及引領者。而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的滲透,幫助學生培養創新思維呢?本文就此展開分析探究,希望能夠對初中的物理教學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10-0064-02
  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一個永恒主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是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教師不僅需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還需要不斷地創新和改進教學模式,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養成。
  1 培養創新思維的意義
  1.1 培養創新思維是知識增長的需要
  創新思維可以促進人類的知識量不斷地增長,提升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水平,進而推動人類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創新思維能夠使知識增值,創造新的知識。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區別人類和動物的根本主觀因素就是創造能力。創新能力是人類的一個基本能力,一個人創新能力的高低對自身未來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社會在不斷的發展變革,很多知識可能逐漸變得陳舊落后,但只有擅長創新思維的頭腦永不枯竭,還會不斷地發揮出其中巨大的潛能。
  1.2 創新思維是人才必備的一項基本素質
  從人才成長及發展的內在因素來看,創新思維活動是人才創造性活動的主要內容,沒有創新思維活動就談不上人才的創造性活動,更不要說創新成果了。未來人才需要具備的核心素質就是創新能力,世人皆知比爾·蓋茨雖然大學沒有畢業,但他卻是一個極具創造性的人才,是當之無愧的創新型人才,像他這樣具備創新思維的人才,無論對他自己還是對社會,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創新思維是社會進步的需要
  人類社會已經由工業經濟時代發展為知識經濟時代,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創新型人才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競爭焦點。知識經濟產生的基礎是知識和人才的密集及以之為基礎的高新技術,尤其是信息產業近年來的飛速發展,知識能夠成為生產力是因為人創造了知識并活化了知識。往后的社會必然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需要創新[1]。正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只有敢于打破常規,沖破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懂得用批判性和創造性的思維去思考,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技巧,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世界中的任何一項發明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人類思維的進步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1.4 創新思維有利于促進全人類素質的提升
  創新確定了一種新型人才衡量標準,它象征著人才素質變化的性質以及方向。充滿生機與活力、有開拓精神、有現代科學文化素養及有思想道德素質的人一直以來都是社會所需要的。創新思維的培養可以從客觀上促進綜合素質的提升,使人可以從更高層次印證自身的本質力量,它有利于將人的主體性、創造性激發出來,進而不斷豐富和發展個人的內涵。創新思維是人們在解決某一問題的過程中,沖破固有思維模式的束縛,靈活應用多種思維方式,形成新思想并在成功的過程中獲得社會價值與效益。人們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進而使全人類得到積極穩定的發展。
  2 初中物理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方式
  2.1 巧妙設疑,啟發學生思維
  調動學生主體、發揮主題的關鍵在于設疑。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問了才會主動思考,才能釋疑。由于初中生的思維還在成長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在學生似懂非懂的時候適當地進行提問,隨后和學生一起探究,這樣必然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代教育學認為,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能夠通過問題將其呈現出來,學習的產生源于情境變化所產生的刺激,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并將這些問題轉化為各種形式,為學生設疑,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如在進行運動圖像這部分內容的講授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一個這樣的題目:一個人從A地沿直線勻速行走,到B地買了東西之后,再沿直線勻速行走回到A地,畫出這個人行走時間t和路程s的圖像。教師請已經畫出圖像的學生回答自己這樣畫的理由,隨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這時候一部分學生贊同,另一部分學生則認為這位同學的畫法有誤,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這種方式由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轉換成了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相互補充,相互啟發,有效的提升了學習的效率。這種教學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以及創新思維的培養。
  2.2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思維
  首先,創設的課堂情境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初中生正處于對一切充滿好奇的年紀,求知欲和探索欲較高,因此,采取合適的方式就能有效地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這些特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提升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其次,創設教學情境時所涉及的問題必須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良好的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的靈魂,思維的激發與發展和課堂的提問有著很大的聯系。學生面對一個從未遇到的問題時,大腦會不斷地進行搜索和碰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有效的開發,甚至產生智慧的火花,進而獲得一些創新性的想法和結論。有趣的問題設置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效率,還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
  動性。
  最后,創設課堂情境的時候應不落窠臼,避免出現慣性思維[2]。我們通常會將一些現象當做常態,這種認知和理解是很難改變的,這就是所謂的思維慣性。教師在創設課堂情境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否定自身的固有思想,組織學生親自驗證,以此加深學生的理解,促進學生思維更好的發展,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2.3 遵循規律,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要想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學生的思維活動就需要和教師的教學活動保持一致。因此,教師在講授新課時,要重視教材的系統性,深入淺出,循序漸進,通過分析以及綜合的方式,將所要講授的內容有計劃的分成幾個部分,區別主次,找到這些內容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由現象看本質,對相關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探究,最終得出結論。在實驗中,通常會涉及較多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進行及時的提問,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做奧特斯的實驗時,提問學生:導線沒有通電前旁邊的磁針北極指向哪個方向?通電后磁針指向哪個方向?斷電之后磁針北極一端怎樣轉動?改變導線電流方向后,磁針北極指向會變化嗎?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將磁體周圍的磁場和電流磁場作對比分析,進而加深學生對電流磁場概念的理解。
  2.4 引導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拓展思維
  學生要想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就需要及時地進行鞏固,很多學生在學完知識后,就覺得已經了解了所學知識,新知識的學習也已結束,思維活動也會隨之松懈。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練習。教師在選擇習題的時候,要把握好“多”和“少”的關系,“多”指的是題目類型和解題方法要多,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以后遇到陌生的題目時,思考的時候就能得心應手;“少”則是指同一種類型的題目以及重復型的題目應當少做,避免學生產生抵觸的情緒[3]。只有處理好“多”和“少”的關系,學生才能通過鞏固得到提升,進而推動思維能力的發展。
  如在講授球的空心、實心判斷時,可以利用比較質量和體積的方法,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讓學生探討各種解題的方法,再進行比較,找出最好的解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了解到創造性思維的奇妙,進而使學生的思維產生質的飛躍。
  總之,初中物理的教學不只需要傳授知識,還需要重視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創新型思維能力的提高。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和探究,對相關的教學工作能夠提供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國菊.淺談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學周刊,2014(17).
  [2]林樺.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當代教研論叢,2014(06).
  [3]王歡.創新思維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培養[J].成才之路,2012(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26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