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中語文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高中語文教學要實現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就必須在教學中運用到批判性思維。運用批判性思維有利于師生之間感情的交流和系統知識的探究,有利于學生了解作者、感悟作者寫作的意境,有利于增加課堂教學的人情味,升華學生的情操,激活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環境下成長。
  語文教學 批判性 思維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1-0005-01
  近些年,批判性思維在語文教學中大量研究和運用,在新課程理念背景下,學生們的素質教育日益突出,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實際語文解決能力逐漸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核心。同時,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語文教學必須聯系現實生活,加強語文實踐,注重培養創新精神,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為質量,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服務。綜上所述,批判性思維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刻不容緩。
  1.運用批判性思維構建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新課程理念背景下,學生的素質教育日益突出,師生之間的平等、尊敬是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的根本。因此必須構建新型的、和諧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的構建體現在課堂教學中就是最大效果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彰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只有學生們敢于表現自己,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才具有展現的機會。讓學生敢于想,敢于說,敢于將自己的見解與大家分享,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學習知識,展現自我。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教育即生活。”生活就處處有語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把生活帶近課堂,讓小課堂變成大社會,讓學生在課堂中領悟生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促進師生教與學的互動與和諧。在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對教師更多的是敬畏,有些學生甚至害怕教師、害怕發言,這就難以談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此,教師通過采取平等、尊敬、理解的原則,結合有效的語文教學手段和教學情境,為學生創設自由開放的課堂氛圍,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語文學科的批判性思維的養成。同時,語文課程也是一個充分展現學生思辨、思維能力的平臺,會大量運用到批判性思維。課程中每一個問題的設計、提出、回答都需要多方面的考慮,因為它的答案不是固定的,統一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分析、回答問題。所以,語文教學中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構建與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運用是相輔相成的,是批判性思維運用的關鍵,是語文教學的雙贏。
  2.運用批判性思維訓練靈活發散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敢于質疑的理性的邏輯思維,是對現象、觀念、想法的一種態度,一種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經驗,敢于質疑所謂真理的態度,抱著嚴謹的態度去理性地分析,有邏輯地思考。所以它是一種思維武器。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批判性思維是實現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也是學生實現自我檢閱和自我反省的有效途徑。不盲從,不迷信,有主見,不固執,是一個人良好的自信心的體現。這種獨立人格的形成與思維的批判性的成熟是同步的。正確的質疑是思維的批判性的外在表現。應鼓勵學生多生疑,敢于否定前人,不盲目迷信書本,勇于質疑。勇于提出問題是一種可貴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創造的萌芽。在新課程理念背景下,學生的素質教育日益突出,批判性思維的運用和實際語文問題解決能力逐漸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核心。但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強調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運用,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潛能一直沒有得到真正挖掘,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充分肯定質疑在科學創新中的重要作用。他曾說:“不懷疑不能見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一種懷疑的態度,不要為已成的學說壓倒。”對已有的學說和權威的、流行的解釋,不是簡單地接受與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懷疑態度,由質疑進而求異,才能另辟蹊徑,突破傳統觀念,大膽創立新說。
  3.運用批判性思維訓練學生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注重個性化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痹诟咧姓Z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品質。圍繞教學重難點,讓學生自己判斷對錯,明辨是非。這樣一來學生在認真傾聽、捕捉信息的基礎上,再加以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再恰當適時地引發學生展開辯論,可以使他們的認識不斷深化、發展,從而提高批判性思維。教師要發揚教學民主,鼓勵學生向教材、向教師、向同學提問,表明自己不同的觀點。用心創設一種學生敢于評論、批判的氛圍,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教學關系,從而使學生敢于提問。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是提升學生思辨能力、批判能力的有效途徑。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中魯迅《祝?!芬晃?,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討論:造成祥林嫂悲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引導學生探討人性中的復雜性與豐富性,社會的深刻性。再對比初中學過的《孔乙己》一文,學生從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找出造成人物悲劇命運的深刻根源。按照以往的分析,人物的命運都是由當時的社會因素決定的,但學生們大膽質疑,認為性格決定命運,個人因素是造成人物命運的關鍵。
  總之,近些年隨著批判性思維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教師擁有了多種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靈活運用,使以往單調的語文教學有了立體感。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對語文課程有了全面的認識,激發了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習視野。
  * (本文系蘭州市2018年度教師“個人課題”《高中語文教學中批判性思維運用的研究》成果論文,課題立項號LZ[2018]GR074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24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