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國際物流對雙邊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國際物流對于促進國際貿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兩者處于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關系體中。在經濟一體化發展過程中,雙邊貿易,多邊貿易逐漸產生,中國與韓國地理位置相鄰,貿易往來十分便利。本文基于國際物流的發展,闡述了中韓國際物流對雙邊貿易產生的影響,并提出了促進中韓貿易往來發展的策略,旨在促進雙方經濟發展,建立良好的雙邊貿易環境。
關鍵詞:國際物流 雙邊貿易 中韓貿易 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7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9)03(a)-102-02
商品貿易發展基于物流建設而產生,隨著國際分工的逐漸細化,物流與貿易也逐漸呈現出產業分化的形態?;谥许n的雙邊貿易分析,國際物流是經濟貿易往來的基礎,是支撐中韓雙邊貿易交流的核心關鍵,國際物流在雙邊貿易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兩者存在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谥许n兩國貿易效應分析,國際物流對雙邊貿易具有重要的影響。
1 中韓雙邊貿易發展概述
1.1 波動式發展
中韓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建交,貿易往來逐漸頻繁,貿易額逐漸升溫,以年平均24%的增長率提高。中國成為韓國重要的貿易伙伴,但受市場因素、政策因素影響,中韓雙邊貿易存在劇烈的波動性,匯率改革、稅率改革均對貿易發展產生劇烈影響。此外,金融危機也對韓國的進口需求產生了影響,導致其出現滑坡,但近些年呈現緩增的趨勢[1]。
1.2 產業結構競爭
基于中韓雙邊貿易分析,基于產業機構互補機制,中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韓國某些科技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我國近些年產業結構逐漸成形,勞動力產品逐漸下降,技術密集型產品貿易比重上升。在此過程中,中韓貿易從互補關系逐漸轉變為水平競爭關系,產業貿易形態也在逐漸轉變。
1.3 貿易逆差問題
中韓雙邊貿易經濟發展使其長期處于逆差地位,中韓雙邊貿易也存在嚴重的逆差問題。韓國企業對中投資帶動了中國經濟發展,但也造成了產業原料的出口。中國擁有十分廣闊的市場,韓國致力于對中國進行商品出口。此外,具有產品附加值問題,中國進口韓國附加值較高的產品,韓國進口中國勞動密集型的產品,致使雙邊貿易存在嚴重的逆差[2]。
1.4 雙邊貿易摩擦
貿易會帶動一個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會對部分國家地區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诟鲊馁Q易保護,為了謀求更多的經濟利益,導致各國之間存在嚴重的貿易摩擦。中韓之間也不例外,韓國通過提高關稅的方式,保護地區農業,中國抵制韓國商品。在不斷的貿易摩擦、貿易協商期間,雙方在雙邊貿易活動中承受著巨大的經濟損失。
2 中韓國際物流對雙邊貿易影響分析
2.1 物流對貿易影響問題分析
基于物流發展對雙邊貿易產生的影響,可以將其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質量影響;二是效率影響;三是經濟影響。首先,貿易產品逐漸向高附加值轉變,商品流量持續增強,但國際貿易需求具有多樣性,物流呈現出多品種、批量化的方式,就目前而言,我國的物流基礎設施存在問題,無法滿足高精度商品貿易流量的需要。其次,基于國際貿易活動的開展,物流基于合同開展貿易工作,基于物流管理工作的開展,若物流效率過低,則會嚴重影響貿易活動的順利開展,致使物流運輸兼容性較差。最后,國際貿易要求物流環節過多,運輸周期較長,需要各部門聯合,但由于我國物流系統銜接存在一定的問題,致使運轉效率過低,成本過高,對于開展貿易經濟競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2.2 國際物流對雙邊貿易影響實證分析
2.2.1 國際物流與國際貿易關系論證
貿易是指變更雙方的商品所有權,物流則是保障雙方所有權更換的重要環節。基于兩者的關系分析,物流是保障商品空間變化的重要關鍵,其增加了運輸產品的時間價值以及空間價值,基于兩者關系分析,兩者處于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谠假Q易特征分析,物流僅作為貿易的一部分存在,但在貿易分工逐漸深化過程中,兩者逐漸分開。各國為了快速發展本地經濟,研究新方法、新技術,促進了貿易的發展,很多國家開設跨國公司,帶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物流也逐漸呈現出國際化的趨勢,國際物流基于貿易的開展形成[3]。
就另一角度對其進行分析,高效的國際物流對于促進國際貿易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逐漸形成了以電子商務為載體的物流業,縮小了區域資源差異,甚至對國際貿易格局產生了影響?;趪H物流對于中韓雙邊貿易影響分析,高效的物流對于促進貿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2.2中韓國際物流對貿易影響分析
基于國際物流對雙邊貿易產生的影響,基于國際物流多樣性指標,分析中韓進出口總額的關系。國際物流包括商品運輸、商品存儲、商品檢驗、產品包裝、裝卸搬運等多個系統,而在國際物流中的儲存、運輸為支柱性系統?;贚ogistic函模型的構建,辯證軌跡物流對貿易產生的影響。假設模型中的基礎設施、管理水平、運輸量為變量,基于物流增長對于雙邊貿易的影響分析。物流發展對于促進貿易增長具有重要意義,但若物流運輸量大于1135萬噸時,貿易額會逐漸降低,具體公式如下:
y=l/l/k+a(bx)
基于中韓雙邊貿易的邊際效應與彈性效應分析,物流量只是影響貿易額的一個因素,必須在保障國際物流的同時,從其他角度分析,減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運輸服務質量。
3 發展中韓貿易往來的對策及建議分析
3.1 探索新的物流形式
基于國際物流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分析,雙方必須加強合作,探索新的物流發展形勢。基于兩國的地域結構分析,其可以將海運、空運等進行有效結合。首先,我國應改變原產地模式,借助韓國釜山、光陽港貿易區,入駐韓國保稅加工區,拓展輕工業貿易市場。其次,我國應建立低成本的保稅物流區,由于物流業對貿易具有一定高度依存性,為減少出口退稅資金,基于保稅區的建立實現對產品的輸出、配送,當離岸之后,可直接進行退稅,對產品進行分批配送。此外,基于國際貿易的發展,很多物流企業積極投資國外市場,基于分銷網絡中心模式的構建,對于促進雙邊貿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最后,我國應重視國際物流航運中心模式的構建,中韓兩國物流交流存在明顯的不足,基于政府的政策完善,在部分地區建立航運中心,其不僅對于促進雙邊貿易具有重要作用,還在維系地方經濟發展過程中也起到重要的樞紐作用[4]。 3.2 重視基礎設施完善
物流運輸基于基礎設施實現,完善的基礎設施不僅能夠節約物流貿易成本,對于優化資源配置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中韓兩國必須強化合作,共同推進國際物流以及雙邊貿易的發展。首先,基于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國有關部門要做好整體規劃工作,積極開設新的貨運通道。就目前而言,我國主要依靠航運實現對產品的出口以及運輸,因此,在現階段發展基礎上,應重視港口的投資建設,并重視船隊的建設,將物流運輸集中化,并積極打造集裝箱物流運輸模式,為大型貨品運輸創造良好的條件。此外,物流基礎設施包括船只、貨站、鐵路、公路、管道等,我國在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可應用“政府監督、企業經營”的模式,實現拓展國際貿易的客觀需要。其次,在基礎設施完善過程中,我國必須重視對現有物流資源的整合,提高物流服務能力?;诖?,我國應科學布局物流站點,打造物流園區,積極建設自動化、立體化的倉儲中心,拓展運輸規模,通過機械化作用方式,減少商品的積壓時間,并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貿易港。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完善、提升,改進原有的裝配,使其可以實現提高國際物流服務、效率的目標,促進雙邊貿易活動的開展。
3.3 加強國際貿易人才培養
國際貿易是國家競爭的雙贏手段,而人才是提高國家、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基于國際物流發展現狀分析,人才是制約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國際物流建設需要更多的復合型人才,其不僅需要具備管理學、物流管理學、經濟學的知識,對個人素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物流行業應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提高人才的待遇,吸納更多的復合型人才,通過構建良性的競爭機制,提高人才的應用價值。此外,物流行業應重視人才的培養,建立系統化的人才支撐體系,重視高端復合人才的培養,應用短期培訓、在職培訓等手段,做好物流人才的基礎教育,培養懂物流、懂實務、懂運輸的高素質人才。在此過程中,中韓雙方可強化人才的交流,學習國外先進的物流管理理念,實現對人才的科學培養,進而實現促進國際物流發展,促進雙邊貿易的重要目標[5]。
3.4 重視雙邊技術合作
大數據技術、信息技術發展為國際物流建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趪H物流對中韓雙邊貿易產生的影響,有關部門必須重視技術之間的合作,引進先進的技術項目,實現對現有技術的科學改造。首先,我國要重視電子物流開發與完善,應用先進的自動通關系統,其中包括H2000、EDI系統,基于電子物流技術的應用,其在提高物流運輸效率,降低物流裝卸成本上具有重要價值?;跀祿夹g的應用,貿易通過計算機網絡發送發票以及訂單,對于促進物流管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次,除了引進先進的技術之外,我國應加強物流標準化技術合作,重視標準化托盤在物流裝載中的應用。就目前而言,托盤規格不統一為物流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因此,中韓雙方應推行標準化的托盤運輸,提高物流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促進中韓雙邊貿易的發展。
3.5 建立自由貿易區
自由貿易是兩國貿易合作的基礎,中韓在貿易合作伙伴關系形成過程中,應強化制度性合作,重視自由貿易區的建立。通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實現對兩國物流運輸、貿易活動的分工與合作,加快經濟一體化建設。地緣是影響貿易經濟合作的要素之一,在貿易區建設時,堅持貿易區地緣的親和力,保障國家經濟的均衡分布,提高雙邊貿易的創造效應。區域經濟一體化是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針對國際物流對貿易的影響,必須首先解決區域經濟問題,通過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手段,實現投資、貿易的自由化,促進各國的經濟建設,加快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4 結語
基于中韓雙邊貿易的研究,源于韓國光陽港自由貿易區建設。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國際物流發展難以適應國際物流的客觀需要,基于物流需求角度分析,優化物流的需求結構,提高物流服務質量,是保障雙邊貿易質量、效率的重要關鍵。因此,分析中韓國際物流對雙邊貿易產生的影響,并不斷對兩者進行完善,對于促進雙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l]袁曉莉,周琛.新時代背景下中國與亞太經濟體的貿易潛力研究—— 基于貿易便利化水平變動視角的分析[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4(3).
[2]馬光.自由貿易協定在我國的生效和適用問題初探—— 以中韓兩國的自由貿易協定為中心[J].東疆學刊,2018,35(4).
[3]蔣宇寧,王雅莉.“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中亞地區貿易合作的競爭性與互補性研究[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8,39(5).
[4]石偉文.經濟一體化與雙邊貿易成本:基于異質性貿易制度安排的視角[J].國際經貿探索,2018,34(9).
[5]梁高山,黃榮韶.基于FTA視角的中韓農產品雙邊貿易發展中面臨的阻礙及對策研究[J].山西農經,2018(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7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