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用鏡頭表現民族傳統文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楊建川是中國當代極具實力的攝影家,藝術功底深厚,從小就對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八年的大提琴專業學習和訓練,讓他的音樂才能和藝術鑒賞力得到極大地提升,也為他日后的攝影藝術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楊建川為人低調,注重厚積薄發。1978年,他開始從事攝影工作,3年的專業攝影經歷(工業機械產品、設備零部件攝影及照片沖洗放曬),培養了他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和職業精神,同時也練就了他嫻熟的攝影藝術技巧和攝影藝術創作的基本功。
  昆曲是中國古代戲劇的活化石,歷經六百年風雨,瀕臨絕響,是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余韻飄渺,古典優雅,白雪陽春,曲高和寡。
  楊建川拍攝昆曲,非劇照,乃是意象的揣度與流連。借梅蘭竹菊的文化符號對應水袖細調的行當聲腔,是文化介于物質與非物質之間的象征與隱喻,如風行水上,飄逸清雅,韻致氣度之中,盡顯婉麗精微。
  梅之冷傲,蘭之隱幽,竹之清雅,菊之高潔,在昆曲博深儒雅的曲牌吟唱與行云流水的輕歌曼舞之中,品味情懷,茹涵生命,釋解精神。
  楊建川歷時數載,平心靜氣,以居于世界文化頂端的中國昆曲為主題,構建精神定位后的影像價值,超越紀錄與觀看的普世標準,是被情懷所浸透的覺悟,是蔑視物質價值的深層遞進。
  世人津津樂道的是影像的視覺沖擊力,講究構圖的開合、情節的鋪陳、色彩的對照、影調的解析,著力于客觀的表現。建川參透玄機,不再糾結于世間浮像,以潤物無聲,潛心有致的作為,蘊藉出春風化雨般的視覺滲透力。一種感覺、一種徹悟、一種象外象、味中味的體驗。在眼睛觸摸影像的瞬間,心領神會的怡然微笑,已推開了視覺空間的無門之門。
  藝術作品有“四品”之說,謂之能品、妙品、逸品、神品。能品可傳移描寫,妙品在解情達意,逸品為升華造化,神品則寰中象外,天機偶合,非常人所能為也。建川影像之作,當在妙品與逸品之間,境界瑰奇,意象幻化,風格形成已見端倪。拍攝方法用相機多次曝光、慢門、拉變焦、虛實相生等,借鑒昆曲表演中“集曲轉調”的程式變化,激發電石火光般的突發靈感,造成難以預料的影像結果,機心應對卻難以釋懷,妙手偶得卻渾然天成。有意無意之間,不即不離之法,“道”與“技”之間,建川一路逍遙,悠游自在。
  楊建川憑借這些作品在第24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中獲得金獎,并相繼榮獲金路獎和金像獎,是其幸,亦其命。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495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