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構建特色班級文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文章闡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含義,論述了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生班級文化創建的啟示,提出可以通過誦讀經典、共度傳統節日、開展實踐活動等方式將中國傳統文化嵌入班級文化創建,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在班級文化中發揮作用,促進小學生全面和諧成長。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 班級文化創建 啟示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學生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他們重視圣誕節、感恩節,卻忽略了我國的傳統節日、傳統文化,對文化的傳承意識比較淡薄。因此,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教師要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提升學生對文化的認知,培養學生的民族凝聚力與愛國情懷。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國家必然是貧瘠的,一個沒有文化意識的學生必然是缺乏認知的。但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如果一味地生搬硬套,讓學生死記硬背,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失去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創新班級文化建設模式,通過學生喜愛的方式來營造班級文化氛圍使學生樂于學習。
  傳統文化與班級文化建設融合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有利于提升學生對文化的認知,了解我國文化的由來、習俗。如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但學生并不了解農歷,教師可通過班級文化建設,提高學生對農歷的了解,使學生明白看日歷時不僅要看陽歷,還要觀察農歷,了解我國的文化。二是有利于打造文化班級。一個擁有自己班風的班級,凝聚力更強。教師將傳統文化作為切入點打造班級文化,必然會讓學生主動融入其中,了解最近有些什么節日,可采取怎樣的活動來慶祝。三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文化是需要代代相傳的,我們的爸爸媽媽會在節日制作一些特色食品,如果我們不學習,這些手藝必然會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漸漸消失。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更要注重文化的傳承,去學習、去感受,提升自己的文化傳承意識。
  一、做好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營造傳統文化氛圍
  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是指教室環境建設。教室是學生學習、生活、交際的主要場所,是老師授業、育人的陣地,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利用傳統文化元素,開展班級物質文化建設,可以營造傳統文化氛圍。隨處可見的傳統文化內容可以激發性情、陶冶情操,給學生以啟迪教育。比如在以“感恩父母”為主題的文化長廊設計中,我讓學生選擇:畫一畫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者父母關愛自己的畫面來表達對父母濃濃的愛;寫信給爸爸媽媽,讓爸爸媽媽聽聽自己的心里話;拍攝父母跟自己在一起勞動、娛樂、郊游的照片……在這樣的文化活動建設中,學生參與其中,體會到父母之愛,懂得感恩父母。此外,我對感恩話題進行拓展為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一切為我們付出的人,在班級墻報上設計“天使的留言”讓學生把每天在學校要感謝的人或事情用一兩句話寫下來,然后貼在留言處,這樣使學生學會感恩,懂得感恩。
  二、開展班級誦讀經典活動,主動學習傳統文化
  在班級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可以讓全班同學在一起通過誦讀的方式領略中華文化經典藝術的魅力,培養學生傳習儒雅之道,養成君子之風。在組織誦讀活動的時候,要讓學生明白誦讀時表演技巧的學習與把握也很重要,當有聲語言表達技巧與表情、眼神、手勢、身姿等態式語言協調統一時,這樣的誦讀才會更充分、更直接、更形象、更具體,也才能同全班同學一起完成一次感人至深的誦讀活動。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同時,還可以考慮班級所在的學校資源和學校所處的地域資源,發掘學校資源和地域資源。
  如在誦讀《游子吟》這首古詩時,我借助音樂與學生一起將這首古詩唱出來,再配上適當的節拍,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國學經典的趣味。除此之外,我還將每天課前的五分鐘作為班級的國學經典分享時間,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最近看了哪些國學書籍,并說說自己的感想。這樣能夠促使學生在課后主動閱讀國學經典,領悟做人的道理。
  三、開展共度傳統佳節活動,積極踐行傳統文化
  踐行傳統文化可以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共度傳統佳節活動。例如,端午節,我先組織學生討論端午節的緣由,學習了解屈原的故事,抒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接著開展“端午香包寄情,共度傳統佳節”活動。通過介紹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的文化、習俗、小吃等,讓學生學習了解端午文化。與此同時講述艾草香包的制作流程,學習制作艾草香包,通過制作加深對端午文化的了解。我還組織學生書寫端午寄語,互相交換艾草香包,表達濃濃的深情與對傳統佳節的美好祝愿。還有中秋節、重陽節、春節,我都會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活動,讓學生通過積累有關描寫這些節日的詩詞,做手抄報豐富班級文化,進一步傳承傳統文化。
  四、開展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以組織學生在重陽佳節到來之際開展“尊老敬老,共創和諧”志愿服務活動,到敬老院、社區開展尊老敬老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引導和教育學生明確家和萬事興,家齊國安寧,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尊老敬老,共同營造社會和諧的良好風尚。教育學生明確和諧是家庭的旋律,和諧家庭的營造離不開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理解、關心和包容。除了重陽佳節,我們也可以將“冬至包餃子”活動作為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如將包餃子活動在兒童福利院、敬老院場所開展,增強同學們的社會的責任感,開拓寬廣的胸懷,引導他們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真愛。鼓勵同學們通過這樣的行動去感染更多的人,去關心和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弘揚奉獻社會的中華傳統美德,為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
  五、開展趣味活動,感受班級文化趣味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設計趣味文化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洗滌心靈,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如我們可以打造書法角,讓對書法感興趣的學生參與書法創作,在一筆一畫中體會我國書法的精髓;打造樂曲角,讓對我國古典音樂感興趣的學生欣賞美妙的音樂,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開設圍棋課程,讓對腦力體育感興趣積極參與,感受體育藝術的魅力……在班級中,教師開展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趣味活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豐富課余生活,受到熏陶,提高審美能力,對我國傳統文化有更進一步的理解,也讓班級文化氛圍更加濃厚。
  參考文獻
  [1]陳來.如何看待儒家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J].中國哲學史,2018(1).
  [2]劉瓊.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研究與實踐[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6.
  [3]靳青.中國傳統文化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路徑研究[J].戲劇之家,2017(12):127-1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50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