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傳承傳統文化 感受童謠魅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神州謠》是統編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首童謠。歌謠短小而意豐,句式整齊,韻腳交替出現,讀起來朗朗上口。整首歌謠洋溢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感和濃郁的時代氣息,氣勢磅礴。教學本課,在識好字詞的同時,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讀中感受童謠的有趣、感受祖國的偉大。
  [關鍵詞]童謠;解讀;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3-0077-02
  【教材解讀】
  《神州謠》是統編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首童謠。這首童謠贊美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壯美的山川、如畫的風景,表達了中華兒女盼望祖國統一,為祖國繁榮富強共同努力的愿望。歌謠短小而意豐,句式整齊,每節4句,每句3字,韻腳交替出現。整首歌謠洋溢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感和濃郁的時代氣息,氣勢磅礴,讀起來朗朗上口。課文插圖有蜿蜒的長城和巍峨的群山,與課文內容互相呼應,表現了神州大地的山河壯美,留給了讀者無限的遐想。
  【學習目標】
  1.認識“州、涌”等15個生字,寫好“州、島、齊”3個漢字,積累“神州、中華”等10個詞語。
  2.能在語言環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詞語的表達效果。
  3.有感情朗讀課文,感知童謠的語言形式,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
  【教學過程】
  一、童謠引入,讀題識“州”
  1.多媒體出示童謠《偷油歌》。
 ?。?)教師讀、學生讀:“小老鼠,上臺燈。 偷油吃,下不來。喵喵喵,貓來了。嘰里咕嚕滾下來。”
  過度:這節課,我們走進一首現代童謠。
  2.讀好課題,識記“州”字
 ?。?)板書課題,學生注意“州”字的寫法。
 ?。?)依據“州”字的字源解說,比較“州”和“川”不同,引導發現“州”和“川”有什么關系。( “州”是河流或水中間的小塊陸地,那些點就是小島;“川”是河流的意思)
 ?。?)出示古文字“州”字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州”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楷體)。
  師:“州”在舊時是一種行政級別。神州,古時稱中國為“赤縣神州”,后用“神州”做中國的別稱,稱中國為“神州大地”。中國還被稱作炎黃和華夏,所以中國人常稱自己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
  (4)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識記“州”字。
  師:我們的祖國有好多城市的地名帶“州”字,你能說出幾個嗎?(贛州 扶州 杭州 揚州)
  (5)指導書寫“州”字。(書寫順序從左至右,第二筆是豎撇,右邊兩豎是垂露豎)
  【設計意圖 導入環節,抓住課題引導學生,打破常規蜻蜓點水式的一讀帶過,而是深挖一口井,立體推進?!爸荨弊值慕虒W,音形義立體推進,增加了識字的質感和厚度,激發學生對漢字文化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讀出特點
  1.自由朗讀歌謠兩遍以上,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讀出節奏:在讀三字歌謠的時候,可以打著節奏讀。誰有好的打節奏的方法?
 ?。ㄅ氖肿x、拍桌子……)
  3.教師用方言范讀,讀出語言的特征。
  4.引導學生用自己家鄉的方言讀這首歌謠。
  師:我們用自己家鄉的方言讀這首童謠,讀起來仍然朗朗上口,特別好聽。這是為什么呢?(引導學生注意童謠每一節末尾那個字的拼音)
  師:對,就是因為末尾字的韻母一樣,又加上它具有強烈的節奏感,讓我們發出來的音很相似。音韻結合之美,讓我們讀起來朗朗上口。這就是童謠的魅力。
  【設計意圖 愛因斯坦說過:發現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本環節教師通過讓學生在讀中自主發現文本的特征,每節4句,每句3字,韻腳交替出現,讀起來朗朗上口。】
  三、走進文本,玩味詞語
  1.玩味“奔”和“聳”
 ?。?)播放視頻,教師簡要解說:“黃河、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奔流不息,氣勢磅礴;長城像一條巨龍在群山之間蜿蜒盤旋;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
 ?。?)師:黃河奔,從“奔”字你感受到了什么?“聳”呢?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師:看著祖國這如畫的山川,身為炎黃子孫,你自豪嗎?用你的朗讀,把這種自豪感表達出來。
 ?。?)拓展延伸,仿寫句式。(出示)
  西湖( ),龍虎山( )……
  2.玩味“灣、島、隔”
 ?。?)出示中國地圖。
  師:我們祖國的東南沿海,在海峽的對面,有一個地方叫——(臺灣島)“島”字要寫好豎折折勾,折要寬要扁一些。臺灣島和大陸相隔一個海峽。大家跟我讀“隔”。
  (2)師:由于歷史原因,臺灣至今還沒有回歸祖國的懷抱,我想對臺灣同胞,對同學們說——(生讀:民族團結、奮發圖強、繁榮昌盛)。
  3.玩味“繁榮”
 ?。≒PT出示: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高速公路四通八達,熱鬧的商業街燈光閃耀、人流如潮……)
 ?。▽W生讀:繁榮)
  4.玩味“齊”
 ?。?)多媒體演示“齊”字的演變過程。
  師:我們的祖先是這樣創造這個字的。“齊”的原意是所有的幼苗一起破土,整齊排列。到了篆文的時候,它就變成這樣的:幼苗長長,根系長得粗壯有力,下面的豎撇和豎就代表苗的根系,上面部分就代表苗的葉子。
  (2)你們知道哪些帶“齊”的四字詞語?(百花齊放、齊頭并進、齊心合力……)
 ?。?)指導書寫“齊”。
  【設計意圖 統編教材教師用書有這樣一段話:“教科書中的課文,‘有意思’和‘有意義’兼備,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助于學生的精神成長?!苯炭茣詡鞒?、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為己任。語文應是有情物,要讓學生讀懂文字背后的情感,觸摸文字的厚度,感受文字的溫度,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藝術與博大精深?!?
  四、鞏固識字,拓寬文本
  1.在陌生的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
  出示童謠:《走走 搖搖》:
  走呀走,搖呀搖, /走到陸地觀云涌, /搖過山峽看海灣。 /走呀走,搖呀搖, /搖看珠峰聳入云, /走到廣州看繁華。
  走呀走,搖呀搖, /搖動各民族, /與你,與我,/情誼濃。 /走呀走,搖呀搖, /搖動人民齊奮進, /共建祖國的大繁榮, 大繁榮!
  2.拓展閱讀《貼窗花》《字字童謠》。
  【設計意圖 童謠是一種流傳廣泛、通俗易懂的語言形式。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積累童謠的興趣與熱情。本環節利用復現的手段,并以新的童謠增加課堂的知識容量,拓展學習的廣度。這樣,讓學生對中國古老的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責編 韋 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23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