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苗變寵物飼草效益乘3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小麥苗加工成寵物飼草效益高
將小麥苗加工成寵物飼草,換個收獲方法,效益就乘上了3:扣除土地流轉成本、機器、人工等,每畝光小麥苗凈收益就能達到1200元,而作為傳統的糧食種植,一畝收益不過400元左右。
“種的是普通小麥,賣的是麥苗。年前割一茬,小麥越冬后,新年春天還能割兩茬。三茬小麥苗收完,就要換上黑麥草這個效益更高的牧草,算下來,一畝地一年效益能達到5000元。割下來的麥苗,經過加工處理后,變成了寵物飼草。麥苗變飼草,中間的技術操作看起來不復雜,但要掌握好收獲期、刈割高度、烘干和儲運技術等?!苯?,山東省樂陵市鄭店鎮王坡羅村的郭本新在自家麥地里向100余名來自全省各地的專家學者和種養大戶介紹這一新模式。
郭本新原本是種植經營金銀花的農民,2010年成立了金銀花種植專業合作社,但經營一度陷入低谷。2015年夏末,郭本新為尋找新出路,來到山東省農科院,找到山東省牧草產業體系崗位專家、省農業可持續發展所研究員賈春林,在分析實際條件的基礎上,決定借助現有金銀花烘干設備等,轉型發展寵物飼草種植和加工。
2015年秋天,合作社在研究所牧草團隊的指導下,先期試種了70畝紫花苜蓿,對品種選擇、收獲期、刈割高度、刈割茬數、田間水肥管理等栽培技術以及不同品種殺青和烘干時間、溫度等加工技術展開一系列資料圖片試驗研發。由于產品質量高,郭本新迅速打開了珠三角寵物飼料市場。2016年,在苜蓿還沒有到達高產期的第二年就獲得產值近80萬元,畝純收益達到5000元。
看到郭本新這幾年種牧草賺了錢,周邊的農戶態度也發生了變化:從開始時不理解、認為他不務正業、鋪張浪費,到去年10月下旬郭本新要收獲第一茬小麥苗時,已經有不少農戶把自家的小麥苗主動送上門來。目前,郭本新的牧草種植面積已有500畝,帶動周邊種植500余畝。
“我們認為這能走出一種通往都市家庭的新農業模式。”專家說。據介紹,截至目前,該研究所已收集引進寵物飼草種質資源110份,初步選育出紫花苜蓿、貓尾草、黑麥草、小麥草等12個寵物飼草新品種(系),開發了6個寵物飼草產品,制定了6項寵物飼草產品企業標準等。
寵物飼草發展前景廣闊
近幾年,以寵物兔、龍貓、豚鼠等為代表的食草性寵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這促使寵物飼草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
目前,我國寵物飼草缺口很大,60%以上需要進口。寵物飼草種類比較多,禾本科以貓尾草、鴨茅草、燕麥草、黑麥草、小麥苗等為主,豆科以紫花苜蓿、柱花草、紅豆草等為主。以寵物兔為例,一只成年寵物兔每天需要飼草100克,按我國保有量1000萬只計算,每天需要1000噸寵物飼草,全年寵物飼草需達到36.5萬噸才能滿足需求,我國還遠沒有達到這個生產能力。
發展寵物飼草料產業,效益可觀,投入方面需配套牧草收獲和烘干加工設備,而且既適宜一家一戶種植,也適宜小規模的家庭農場、合作社生產。
寵物飼草產業雖好,但農民不可盲目擴種,需把準三個關鍵:當前適宜做寵物飼草的優質草品種比較單一,尤其是寵物喜食的喜冷涼、潮濕環境的冷地型牧草,急需引種、馴化改良研究,需要科研院所的支持;寵物飼草種植生產和收獲技術不同于其他牧草,不同于常規生產加工方法,必須有配套的高產優質栽培和生產加工技術做支撐;寵物飼草產業前景廣闊,但畢竟還是“小特”產業,要想發展種植,還是要先找好市場銷售渠道,特別是訂單型、電商型等“精準營銷”渠道,才能保障種植和加工收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58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