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變“提問”為“質疑”變“講解”為“感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既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又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從閱讀要求、閱讀目標、閱讀方法和閱讀組織形式等方面入手,培養學生多問、多思、多讀、多悟的能力,讓學生樂于閱讀,展現創造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但傳統的閱讀教學,教師只是一味地把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感悟灌輸給學生,學生只能囫圇吞棗、被動地接受知識,失去了應有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新的閱讀教學中,我們要轉變教學觀念,積極實行自主閱讀,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體驗語境,真正做到多問、多思、多悟、多讀,實現學生“自主閱讀、自悟閱讀、自得閱讀”。
  一、變“教師提問”為“學生質疑”
  古語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時,如能從“學生質疑”開始,將有利于激發和形成學生對課文解讀的內部誘因,從而深層地影響學生語文自主能力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通過讓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新的閱讀能力。正如李政道博士所言,“學問學問就是要學會問,而不是只學會答?!边@就要求我們的閱讀教學必須由“老師提問”向“學生質疑”轉變,要注意從基礎入手,教會學生提問的方法。
 ?。ㄒ唬┰陬A習中讀出問題
  如在預習課文《奶奶的白發》時,學生質疑:奶奶的白發是什么樣的?奶奶的頭發為什么會變白?奶奶的白發還會變黑嗎?這都反映了學生認真讀書、善于思考,教師要及時鼓勵和表揚。質疑的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閱讀的愿望,了解學生在學習課文前對課文的認識和理解,使文本的呼吁變成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從課題中讀出問題
  抓住內涵豐富的“題眼”,從解題入手,探索課文思路的來龍去脈。如在《五彩池》的教學中,一位教師讓學生對課題提出自己的疑問。一學生說:“五彩池可以游泳嗎?”這個看似不太靠譜的問題,卻真實地反映了孩子的好奇。老師便和學生說“看一個水域能不能有用,要看四個基本條件:一是水域大小,二是水域深淺,三是水質質量,四是水底安全。我們不妨從四個方面細讀課文找出答案來,然后自己解決能不能游泳的問題。”學生興致很高地投入了自讀課文,一會兒便進入了課堂討論交流,并結合課文的解讀分析得出了唯一的結論。如此,通過質疑構建了一個研究的平臺,讓學生圍繞問題去精讀品味,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ㄈ┰诶斫庵凶x出問題
  如在《第一次抱母親》第二課時的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愛戴之情,我以“力大無窮”為切入口,引領學生提出問題:1.“力大無窮”是什么意思?2.什么時候“我”覺得母親是“力大無窮”的?3.母親真的“力大無窮”嗎?隨著問題的層層深入,學生一邊搜集文本信息,一邊喚起自己的經驗積淀。答案趨于完整、豐滿,而母親的堅韌無畏,母愛的偉大無私在學生的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崇敬、愛戴之情油然而生。
  二、變“教師講解”為“學生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情感體驗,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币黄恼滤乃枷搿⑶楦泻鸵饩?,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讀者,必須依靠反復吟誦達到自讀自悟。因此,閱讀方法應由“教師講解”向“學生感悟”轉變。
  (一)讀中自悟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文中自有情,讀中自能悟?!苯處熤v得再好也只是自己的感受,代替不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進而循序漸進地滲透理解文本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點撥。如教學課文《天鵝的故事》中老天鵝破冰這一段。為了讓學生體會老天鵝的英勇頑強,老師作了如下設計:1.邊讀邊想象老天鵝奮力破冰的感人情節,自己演一演。2.圈劃出使你感動的詞句,細細地品味。學生低聲吟詠、潛心表演、圈點批注……在這平靜的氣氛中,學生思維涌動,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ǘ┳x中傳情
  《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的基本要求是注重情感體驗。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語言渲染、情景再現等手段,帶動學生多種感官,使情融于其中。例如,教學《詠華山》時,學生讀到“他們沿著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我引導學生通過觀看插圖,把自己與大山聯系起來展開聯想,感受到爬山的艱難與孩子的堅強。進而讓學生再讀讀,體會華山的雄偉以及寇準登山后愜意的心情,即讀中傳情。讀文悟情的過程始終以學生的自主讀書、自我感悟貫穿其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讀中體驗
  朱熹說:“讀書,須要切己體驗,不可只作文字看?!薄绑w驗”,強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獨立思考,因為只有當學生能主動地認識事物并獲得切己感受時,才能以自我的真實面目參與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主體。如教一些意蘊豐富的古詩,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切己體驗,通過所讀的文字,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去再現作者筆下的情境,體會作者的生活感受。因此,“切己體驗”時要讓學生在積極思考的狀態中獨立地觀察、比較、聯想、歸納,從而進一步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逐步發展學生的體驗能力,這才是體現主體意識的“自主閱讀”。
  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和體驗,鼓勵學生在閱讀實踐中自主探究,實現自我建構。讓學生在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的同時,實現對文本的超越,從而培養良好的自主閱讀課文的學習習慣。
  【作者單位:昆山市城北高科園中心小學  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32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